[摘 要] 玉米是我國主要糧食作物,其種植產量也僅次于水稻和小麥,屬于大面積種植作物。為了能提高玉米產量,農戶除了要加強栽培種植技術外,還要強化病蟲害防治技術[1]。粗縮病、褐斑病、玉米薊馬、玉米螟及粘蟲等,是我市玉米常見病蟲害,通過分析病蟲害的發生現狀,簡要闡述其防治措施。
[關鍵詞] 玉米病蟲害 發生 防治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05-0069-01
1 玉米病害發生現狀與防治措施
1.1 粗縮病
玉米粗縮病是由灰飛虱傳播的病毒病害。玉米出苗后即可感病,5至6片葉時便能顯癥。在病癥初期,會有褪綠虛線條點出現在心葉中脈兩側和基部,其形狀為透明的油浸狀,隨著病癥的發展,會逐漸擴散到整個葉片上。病株矮化,節間縮短,葉色濃綠,整株或頂部簇生,多數不能抽穗結實,發病晚的植株也可抽穗結實,但果穗小,畸形。由于粗縮病屬于病毒性病癥,能夠對玉米生長產生嚴重影響,若農戶在種植期間治療不及時,易導致玉米產量下降。
防治措施:在防治上應強調“預防為主、適期早治”的原則。(1)改善玉米生長環境。禾本科雜草是玉米粗縮病的病源,及時鏟除田間、地頭雜草,破壞灰飛虱適宜棲息場所。(2)播種時期要適宜。適期早播能夠增大苗齡,降低病蟲害的發生[2]。春玉米播種適期應掌握在4月下旬至5月初,避免5月中下旬播種。因為此期播種,玉米苗期正趕上灰飛虱第一代成蟲傳毒盛期。(3)播前藥劑拌種。播前畝用50%辛硫磷乳油100毫升加水2.5公斤,拌玉米種子50公斤,堆悶4—6小時,晾干后播種,可有效控制灰飛虱。(4)發病田噴藥防治。在玉米粗縮病發病初期,及時噴灑20%病毒A500倍液或1.5%植病靈乳劑1000倍液,隔7天噴1次,連噴2次。在噴藥的同時可加入適量0.3%的磷酸二氫鉀,促進玉米生長。
1.2 褐斑病
褐斑病是玉米病害中的常見病癥,嚴重危害玉米的莖稈、葉鞘及葉片。病斑初期為油漬狀黃白色小斑點,后變褐色或紫黑褐色,圓形或橢圓形。隨著病癥的加重,斑點會蔓延到葉脈及葉鞘上,其顏色為褐色。而且,患有此病癥的玉米其表皮會出現破裂現象,而且葉細胞也會出現壞死狀態,能夠嚴重影響玉米的生長。通常褐斑病的發病時期主要以7-8月份為主,由于該時期多陰雨天氣,且具有較大濕度,易引發病癥的生成,若農戶未及時防治,可造成產量損失。
防治措施:(1)農業防治:待玉米收獲后,農戶需要及時對玉米的殘體組織實施清除,并給土壤實施深翻,這樣能阻礙病害的發展。而且,還要保證肥料的充足。通常在追肥時期,農戶可按照10公斤-15公斤/畝的劑量對田地追施鉀肥、磷肥和氮肥[3]。同時,農戶還要做到三年以上的輪作,防治病蟲害生長。種植密度也應做到合理化。為了降低病蟲害的發生,農戶應當合理栽種,通常都會按照3500株/畝的種植面積進行栽種,不能過于密集,這樣能確保玉米的生長空間充裕,保證營養與水分的充足。(2)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農戶可選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30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天一次,連噴2—3次。
2 玉米蟲害發生現狀與防治措施
玉米薊馬、玉米螟、粘蟲等是玉米的常見蟲害。玉米薊馬:是玉米苗期階段的主要蟲害,它們以成蟲、若蟲銼吸葉片汁液,并分泌毒素,抑制玉米生長。玉米螟:是玉米上的的主要害蟲之一,其在心葉期咬食玉米心葉,在葉片上形成排孔,造成“花葉”;為害嚴重時,心葉被咬得支離破碎,不能展開,抽雄推遲;后期蛀食莖稈,造成莖稈折斷,嚴重影響玉米產量。粘蟲:又名行軍蟲,是一種突發性、遷飛性、暴食性害蟲,食性極雜,主要嗜食禾本科作物。可嚴重影響玉米的生長,使其產量下降。
防治措施:(1)藥劑防治:針對玉米薊馬,可畝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克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45毫升,兌水30公斤噴霧防治。針對玉米螟,可用3%辛硫磷顆粒劑每畝每次1公斤,撒于玉米心葉內。針對粘蟲,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每畝30—60毫升或50%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噴霧防治。(2)物理防治:由于玉米螟害蟲喜歡光源,農戶可利用頻振式殺蟲燈或者高壓汞燈等方法,在田地四周設下埋伏,對其進行大規模誘殺。在防治粘蟲時,農戶可按照草把誘卵方式,或者在田地內放置黑光燈,對其進行大面積捕殺。(3)生物防治:根據食物鏈的原理,農戶可在田地內飼養些害蟲天敵,例如赤眼蜂或者實施食誘劑誘殺技術等方式予以防治。這樣不但能有效的減少害蟲的數量,還能保護農田四周的環境。
3 總結
綜上所述,為了能使玉米的產量得到保證,病蟲害防治措施的實施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玉米病蟲害的種類較多,使得農戶在防治過程中,要根據不同病蟲害的特點給予針對性防治。藥劑防治、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等,是病蟲害的主要防治方法,這樣不僅使玉米的質量得到保證,而且還能實現玉米產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桂芝,周文偉,宋萬友.玉米常見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及防治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4(03):152-153.
[2]謝麗莉.對玉米常見病蟲害發生和防治對策的探討[J].農民致富之友,2015(24):126-126.
[3]張景松.滄州地區玉米主要病蟲害發生規律及防治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5(15):13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