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農業技術的進步與發展,駿棗栽培取得了顯著成效,駿棗是由我國農林科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研制出的一種紅棗單株品種,每株產量為30g,大的為60g以上,如同雞蛋大小,果實縱徑能夠達到7cm,橫向直徑為3cm。采取每株矮化并且密度高的模式,除了做好相關的水肥管理以及枝葉修剪以外還要加強病蟲害的防治。下面本文將對病蟲害的防治方法進行研究。
[關鍵詞] 駿棗 病蟲害防治 技術分析
[中圖分類號] S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05-0073-01
駿棗的營養價值高并且美味可口,管理較為簡單并且效益高,在我國太原、山東等地區得到了大面積種植,種植面積達3124hm2,主要栽培的品種有梨棗、駿棗,但是這些品種棗的種植存在管理不完善或者不健全的情況,極大影響到棗的產量與栽培質量,加強對駿棗的栽培管理,做好病蟲害的防治顯得尤為重要。
1 花期的管理
通常來說,棗花成長需要滿足4個基本條件,并要使營養跟上,保證充足的營養也是非常關鍵的,不斷對花子房生長激素進行刺激,使其能夠快速分泌,對開花的氣候條件更加適應,需要采取的措施有:首先,對旺盛的營養生長進行抑制,可以將發育枝頂芽摘取,但要保持力度的適當,不能過于用力,防止養分過渡消耗,使開花坐果能夠能更加快速。其次,要使用噴水方式保持空氣濕度,棗樹花粉發芽的前提條件是有濕度適宜的空氣環境,如果空氣濕度在60%~80%之間時,花粉的發芽率此時是最高的,但是當空氣濕度降低至20%~30%時將影響到駿棗的產量。為此,在干旱時節,棗樹開發期旺盛時需要在傍晚或者上午在樹葉上噴水,傍晚噴水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可以每天噴4~6次,間隔3~4天噴水,從上午的9點左右開始一直到下午的4點期間是花藥散粉的最佳時期,不能直接噴水,防止散落過多的花粉,會使花粉被沖刷掉,影響到最終的授粉率。噴灑赤霉素、豐產素等微量元素,但是存在坐果率低、果實嚴重掉落的情況。這種情況下,棗樹的自然坐果僅為開花總量的2%。不僅要加強綜合管理,還要在濕度、溫度以及光照上滿足標準,出現這些問題的重要原因還有棗樹內援激素應用不足,影響到生殖器官出現離層。赤霉素的應用可以為棗花提供激素刺激,能夠順利避開干燥空氣對其的影響,將坐果率提高。噴灑要盡量選擇在無風的天氣下進行,可以在上午的10點左右進行,此時的蒸發量是最小的,也是適合噴灑藥劑的最佳時間,此時葉片的吸收率是最大的。在噴藥時還要將其均勻噴灑在棗葉上,標準為葉面沒有明顯的液體滴落;棗園的防峰也是非常重要的內容,結果前提是棗花授粉,在花期放蜂可以增加授粉的幾率,將坐果率提高;可以噴灑植物光合促進劑,依靠鐵、鎂、錳等元素將光合作用提高是不足的,還需要結合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將光合作用的活性增強,還能對呼吸過程中的酶活性進行抑制。各項試驗表明,噴灑植物光合作用能夠將瓜果的產量提升到10%~15%左右,還能將含糖量增加,將瓜果的產量與品質提高,還能促使提前早熟。使用方法為:每年棗樹可以噴3~4次,需要在開花前噴一次,開花以后10天進行噴灑或者半個月進行噴灑,分為前、中、后三個階段,中期噴灑2次;噴灑用量為使用800mL原液進行兌水,噴灑過程中不能將液體流出來,噴灑的時間以8天為主,下午4天以后噴灑效果最理想,盡量避免在陰天噴灑,噴后的7小時下雨需要在再次補充噴灑一次[1]。
2 病蟲害防治方法
針對成蟲為害的棗樹嫩芽進行防治,主要治理棗象甲,是一種常見的蟲害,如果治理不良將造成減產,甚至將嫩葉全部吃光。病蟲害每年都會發生,主要發生時間在4月份下旬,萌芽出土是有害的棗樹芽,成蟲存活壽命一般為10~20天,到了10月份就會進入冬眠,防治的主要對策是在4月下旬使用1500倍液,或者使用20%的棗蟲凈,1200倍的液體進行噴灑處理;棗步曲也是一種常見的病蟲害,幼蟲能夠對葉片進行侵蝕,葉片、花蕾中越冬,主要的防治對策是:使用人工進行防治,還可以噴灑藥物防治,在3月份上旬棗樹會開花、生芽,很多幼蟲都進入到了二齡期,可以使用溴氰菊酯進行噴灑,濃度為3.5%,使用10%的速殺定7000倍液或者30%的棗蟲凈液1200倍液進行防治;棗黏蟲也是防治的重點,主要會侵害棗樹的幼芽或者蓓蕾、果實等。蛹在棗樹枝干中越冬,一年會產生4代,第一代幼蟲從4月上旬開始侵害,人工防治方法為:春季將樹皮刮掉,并將其燒掉然后在9月上旬對分枝進行處理,在下部捆綁枯稻草,對第三地幼蟲進行滅殺,在落葉以后將草靶撤除;藥物防治方法為在沒有展葉時或者發芽期噴灑敵敵畏或者是溴氰菊酯1500倍液體,或者使用30%的速滅丁1500倍液進行噴灑防治。
還有一種防治方法是有條件進行防治,就是對二代、三代棗蟲卵期進行防治,將人工繁殖的松毛蟲赤眼蜂釋放出去,以寄生方式將病蟲消滅;桃小食心蟲的防治:每年可產生2~3代,主要以成熟、幼蟲為主,主要寄居在附近土壤中,5月就會出土,7~10月就會產生大量的蛀果,人工防治方法是將其挖出,或者將其冷凍死;春季樹干直擊50cm的地面敷設膜,對幼蟲出土進行有效抑制,防止出現化蛹或者成蝶。藥物防治主要在8月份上旬進行,使用敵敵畏2000倍溶液進行防治。棗銹病也是一種常見病蟲害,主要會對葉片造成侵蝕,干旱不會出現此病,但是降雨或者濕度大的環境下會大量產生這種病蟲害,8月下旬葉片脫落,防治方法是7月上旬對臨近發病區域噴灑粉銹,間隔10天噴灑一次[2]。
結束語
本文主要對駿棗病蟲害防治方法進行了分析,表現了加強病蟲害防治是提高駿棗產量的重要前提,必須提高重視度。
參考文獻
[1]雷玲,商素娟.棗樹主要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技術集成[J].果農之友,2016(2):30.
[2]胡豹,樓洪興.我國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技術的專利戰略與管理[J].浙江農業學報,2014(2):49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