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經濟結構逐漸趨于合理化,作為農業大國,農業經濟的產值在世界中的占比也逐漸增大。農產品是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無論是糧食作物還是蔬菜水果作物,其質量安全都與食品安全直接掛鉤,影響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志丹縣是我省的農產品生產大縣,近年來為我省的農業經濟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應當立足于當前農業發展形勢,結合志丹縣的具體情況,找到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 志丹縣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 問題 方法
[中圖分類號] F326.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05-0079-01
前言
志丹縣位于陜西省北部,地處延安,地形地勢丘陵溝壑廣布,四季氣候變化明顯,但冬季相對來說較為漫長,對第一產業的發展影響巨大。近年來,志丹縣的第一產業增長速度逐漸加快,促進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的發展,食品安全作為我國在當今時代所關注的重點,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站應當立足于國家政策要求,結合當今社會的農產品需求,加強對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監管,完善其體系,從而從根本上保證志丹縣的農業經濟產值穩步提升。
1 志丹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存在的問題
1.1 監管制度陳舊
監管制度是農業生產中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的核心內容,只有完善監管制度,才能夠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和相關理念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進行監管。雖然近些年來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法律的施行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農產品的質量安全,但總體來說,相關的法律法規仍然缺少與之配套的監管制度,造成了進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時不能完全體現法律法規,非常不利于相關監管部門的監督管理,加之監管部門的監管觀念陳舊,未能及時更新觀念,創新監管制度,協調監管制度與法律法規的配合程度,志丹縣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的完善建設便難以進行。
1.2 生產意識較差
志丹縣是我省的農業生產大縣,地處黃土高原溝壑地區,由于相對來說較為偏僻,其從事農產品生產的人員配置多以老人、婦女為主,也包含家庭農場運營模式和企業運營模式的農工,這些生產人員的知識水平相對來說較為落后,對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意識不強,幾乎都以經驗決定生產種植方式,對執行農業標準化要求相對缺乏執行力,在質量監管過程中常發現農藥超標、違規激素使用等現象,只追求生產數量和經濟利益,忽略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性,直接導致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下降。
1.3 品牌創建困難
雖然志丹縣農業生產人員對農產品質量不重視使得志丹縣農產品的總體質量逐年下降,制約了志丹縣第一產業的發展,但影響農產品質量的不僅與生產意識有關,還與農業管理部門的農業經濟品牌創建有關,品牌創建能夠從外部環境控制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得到提升,非常有利于志丹縣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部門完善監管體系,然而“三品一標”的申報過程較為艱難,一定程度上壓抑了農業生產者的積極性,因此導致了農產品質量安全不能依靠品牌效應得到提高。
2 完善志丹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的策略
2.1 創新監管制度
想要完善志丹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存在的問題,首先就是要完善監管制度,創新監管過程的核心內容,使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制度更加科學合理,更加能夠適應當今社會對食品安全的更高要求。在這一方面,監管部門要優化監管觀念,與時俱進,設定食品安全責任機制,促進基層檢測人員的實踐能力提升,針對性的培訓具有專業技術的農產品質量監管人員,從基礎上優化監管制度的建設,促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在志丹縣農業生產中的深化,切實提高法律法規、人員配置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的配合程度。
2.2 提高生產意識
生產意識是保證農業生產過程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點,雖然就目前來看志丹縣農業生產人員的農業生產知識水平不高,普及農業標準化的過程也比較艱難,但農工人員已經逐漸接觸和認同現代社會的農業經濟發展勢頭,逐漸更新自身生產觀念,因此,相關部門需要在此基礎之上添柴加火,積極促進農工人員的思想觀念改革,讓農工人員明確農產品質量安全對農業經濟水平提升的重要意義,加強農工人員進行農業生產過程中的質量安全意識,合理運用化肥農藥,完善意識層面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完善。
2.3 建設品牌體系
農產品品牌體系的建設雖然過程相對復雜,但帶來的收益卻是傳統生產模式無法比擬的,現代社會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重視程度不斷加強,農產品作為食物產業鏈中的基礎,直接影響了食品的質量安全,而當建設起農產品品牌后,志丹縣農產品的社會影響力將不斷深化,間接促進了農業生產過程各個環節中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保持,有效強化了志丹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的完善,對志丹縣的第一產業發展帶來了促進作用,農工人員感受到品牌效應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將更加注意農產品生產環節的質量安全監管,大大增強了農業經濟產值、產量和質量的提高,對志丹縣、陜西省乃至全國的第一產業發展大有裨益。
結論
志丹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部門的日常工作是負責檢測各個階段的農業經濟生產活動,指導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應用,并承擔著協助上級監管部門定期開展質量安全監測活動的重要責任,因此,對志丹縣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進行完善,就必須要明確監管部門的責任與職能,結合社會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相關要求,真正意義上促進監管體系的健全,從而促進志丹縣農產品市場的穩定發展,同時也推動志丹縣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曹月紅, 李燦,張煜琛,孫力軍,王雅玲,梁美晶.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全程質量管理[J]. 世界農業. 2008,13(08):154-155.
[2]雷百戰,鄭玉燕,肖廣江.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現代農業科技. 2008,02(12):120-121.
[3]王玉環,徐恩波.農產品質量安全內涵辨析及安全保障思路[J].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02(06):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