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德宏州近幾年大力發展曬黃煙絲種植,而隴川是種植面積和種植規模最大的縣市。2015年隴川種植2.65萬畝,占全州種植面積2.97萬畝的98.1%。2016年隴川縣種植曬黃煙絲2.95萬畝,占全州種植面積3萬畝的98.3%。雖有一定規模,但由于缺乏一套規范的種植與調制技術指導實際生產,致使煙農在種植和管理技術上隨意性大,煙葉長勢參差不齊,煙農種植的效益千差萬別。本文結合隴川氣候、地理等自然資源的特點,通過分析存在的問題,在總結以往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初步提出隴川縣曬黃煙絲種植與調制技術,旨在統一技術要領、規范生產技術、進而指導實際生產,實現提高煙葉質量和效益,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煙草產業持續發展。
[關鍵詞] 曬黃煙絲 種植 調制 技術 隴川
[中圖分類號] S5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05-0080-01
曬黃煙絲曾用名紅土曬煙(Cut dark Tobacco)又稱生切煙,土煙、旱煙,屬眾多晾曬煙品種當中的一種,主要產于印度尼西亞等亞洲南部國家。曬黃煙絲具備煙草特特殊香味,是生產丁香型卷煙的主要原料,在丁香型卷煙配方中約占56%。20世紀,90年代后期引入云南保山、德宏等地區種植,是當地各族人民喜愛的一種傳統煙制品。隴川縣于2008年開始引進示范種植,至今已有一定的種植規模和種植歷史。隨著丁香卷煙在海外市場的擴張,近年來曬黃煙絲的供應缺口進一步加大,種植曬黃絲煙能夠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市場前景廣闊。
1 曬黃煙絲種植技術
1.1 種植區域和田塊的選擇
選擇海拔1100 m以下,光照充足、無霜凍,能排灌中上等肥力的田塊種植;規劃區域煙田100%實現水旱輪作,提倡連片規劃種植,前作種植茄科或十字花科作物的田塊不宜規劃種植。
1.2 種植品種選擇
根據隴川氣候特征和品種特性,目前較適宜隴川種植的曬黃煙絲品種為拉茄(Raja)。因該品種的大田生育期在105-117d,每畝產量為114-134千克,有效葉數較多,廣泛適合于隴川平壩或壩區種植。
1.3 種植節令
11月25日-12月10日。
1.4 移栽苗的選擇
選擇苗齡50-55d,莖高3-4寸,有6-7片真葉,根系發達,莖干粗壯,葉色淡綠,煙株清秀無病蟲的壯苗作用移栽用苗。
1.5 科學施肥
平衡施肥:畝施純氮9千克,氮、磷、鉀比例為N︰P2O5︰K2O=1︰1.1︰2.3,畝所需施復合肥(10︰10︰25)60千克,氮鉀肥(15︰30)20千克,普鈣25 千克,優力硼200克,提倡畝施農家肥500千克。
施肥方法:①農家肥:碎垡前均勻撒施在田塊上。②中層肥:復合肥40千克,普鈣25 千克,肥料經充分混勻后雙條線施肥。③提苗肥:移栽后7-10d用20千克氮鉀肥、優力硼200克兌水1000千克,用深施器距煙株5cm處澆施。③追肥:移栽后25-30d用20千克復合肥兌水1000千克,用深施器在兩棵煙中間澆施。
1.6 整地理墑
種植田快通過農機翻犁曬垡并進行碎垡后,開挖中心排水溝和四周排水溝,實行寬窄行種植,寬行80cm,窄行45cm,墑高18cm,墑面寬55cm。按東西向理墑,理墑時用長125cm的兩根竹片,擺放在平整好的田塊中央垂直拉線,沿兩條線施肥,起土蓋肥壟墑,保證墑面寬度、高度,做到土細溝直、墑面飽滿,薄膜壓嚴壓實。
1.7 移栽
栽培規格:(80+45)/2×30cm,畝移栽株數3550株。
栽煙方法:①從大田中央垂直墑面拉線定位。②將45cm長的兩根比子分別垂直平擺于墑面兩端,沿竹片一端拉線,用30cm長的竹片從墑中央兩線交叉點沿線定位。③用移栽器在定位點打孔深栽,栽后以煙苗莖桿不裸露為標準,澆足定根水,用干細土封口,保證成活率。
1.8 田間管理
移栽到團棵期:①栽后4-5d及時查塘補缺,并及時每畝用722克/L霜霉威鹽酸鹽水劑800倍液淋施莖桿,防止根莖病害發生;②栽后及時按各區域施肥方法進行追肥;③移栽25d內嚴格控水;④蚜蟲防治:根據蟲情測報,用20%吡蟲啉進行防治(濃度:20%吡蟲啉4ml兌水15 千克噴施)。
旺長期:①移栽后25d,視煙株長勢、田間土壤持水量和近期天氣預報情況為依據,有計劃組織走溝補水;②破膜培土:田間50%的煙株株高達到50cm進行破膜培土,高亢田塊根據煙株長勢長相確定。方法是煙壟兩側邊破膜,將溝土培到煙株有效葉最低葉位的基部,培土后田間清秀無雜草,形成高壟低溝,同時清除田間廢舊地膜、藥瓶和藥袋,保持田間衛生。③病害防治:潮濕、背蔭、通風差的田塊噴施12.5%腈菌唑微乳劑一次,防治白粉病(濃度:10克兌水15千克噴施)。
現蕾期:①封頂打杈:整塊田間煙株50%現蕾進行封頂,留有效葉16-18片。封頂時每畝用仲丁靈乳油2瓶,規格250ml/瓶,兌水成80倍液涂抹(方法是:選擇在晴天中午進行,用棉球蘸藥液后涂抹側芽生長點)。打下的煙花、煙杈,清除田外,集中銷毀,減少棉鈴蟲返回煙田危害上部煙葉。②棉鈴蟲防治:用1%阿維菌素(2000倍液)進行噴施防治。
1.9 成熟采收
各部位煙葉成熟特征:①下部葉4-5片。成熟特征為主脈1/3發白,莖葉角度增大,絨毛少部分脫落,葉色為淡綠色;②中部葉6-8片。成熟特征為主脈2/3發白,莖葉角度增大,絨毛部分脫落,葉色為綠黃色,葉面有少量成熟斑;③上部葉5-6片。成熟特征為主脈發白,莖葉角度增大,絨毛大部分脫落,葉色為黃綠色,有大量成熟斑。
采收時間:早晨露水干后至12︰00時,下午16︰00時后,雨天不宜采收。
2 曬黃煙絲調制技術
2.1 調制目標
保證煙絲顏色為黃色,煙絲寬度0.8-1.2mm,含梗率≤3%,杜絕非煙草雜質,減少煙葉損失,杜絕或減少不合格煙絲。
2.2 調制工具
竹笆每畝20片,醇化袋等材料。
2.3 切絲機維護
①切絲機隨時保持干凈,經常擦洗。②上下輸送帶經常用洗滌劑擦洗,無煙油。③傳動鏈條、軸承及其內在彈子經常加潤滑油,發現彈子損壞及時更換。④刀片保持鋒利,裝刀片時調好刀片和刀門距離,避免減少煙絲損失,確保切絲質量。
2.4 調制工序流程
鮮煙葉堆捂場地選擇→堆捂變黃→去梗卷葉→切絲→鋪絲曬制→ 煙絲回潮→干煙絲保管。
2.5 操作規程
鮮煙葉堆捂場地的選擇:①每畝需4m2;②地點:在避陽光、背風的室內;③環境清潔衛生,堆捂場地周圍無農藥及其它雜物。
堆捂方法:①地面墊麻片;②按煙葉大小和成熟度分類,將分類的煙葉縱向直立擺放,保持自然密度;③行距;下部葉、中部葉行距5cm,上部葉行距2cm;④上面不蓋覆蓋物;⑤變黃時間:下部葉3-4d,中部葉2-3d,上部葉1-2d;⑥煙葉變黃的標準及特征:下部葉6成黃(葉基部和主脈周圍含青),中部葉7成黃(葉基部和主脈周圍有少量含青),上部葉9成黃(葉基部稍有含青)。變黃的葉片較柔軟,葉面無水漬斑。
去梗、卷葉:將煙葉主脈去掉2/3,同時清除葉面的枯尖、焦邊。將抽梗后的10-15片煙葉左右疊放在一起,卷成筒,葉筒大小松緊適中。
切絲:①時間:晴天早上8︰00 -下午16︰00時;②寬度:0.8-1.2mm;③要求:必須現卷現切,喂料均勻,切絲刀片保持鋒利、接絲工具干凈,每切出4-5筒煙絲后應及時曬制。
鋪絲曬制:①鋪絲厚度1cm;②煙絲曬制5成干應及時翻笆;③嚴禁煙絲夜露;④半干煙絲用竹片搭起分層臺架,每層放一笆。
煙絲回潮:曬干煙絲利用自然空氣濕度,自然吸濕發軟,水份達14-16%(煙絲軟而不碎,能自然舒展開),一次性裝袋。
煙絲保管:①選擇避光、干燥、清潔的室內場地存放袋裝的煙絲。②干煙絲裝袋后,蓋上麻片進行堆捂醇化、保香。③加強檢查,防止煙絲霉變,每7d檢查一次,保存30d左右,整袋的煙絲應上、下兌換位置存放。
2.6 確保煙葉安全性
規范施用農藥:①加強宣傳,樹立煙農安全用藥意識,同時要求農戶不購買、不貯存、不使用違禁農藥。②使用農藥按時供配到位,采用配送制。③田間進行統防統治。⑤田間加大監督和檢查,并定期對鮮煙葉進行檢測,如有發現施用違禁農藥的,一律鏟除,并建立信息檔案。
杜絕非煙雜質:①煙絲要遠離廢舊地膜、編織袋等雜質。②清除調制場地周圍的雜草、木屑、動物羽毛。③發現雜質超標的,拒絕收購;煙梗超標的,一律降級收購。
參考文獻
[1]楊志新.云南晾曬煙栽培與調制技術[M] . 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2009.3.
[2]云南省煙草科學研究院所主編.云南煙草栽培學[M].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2007.
[3]王紹坤.實用煙草病蟲害綜合防治圖冊[M].昆明:云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