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小麥是我國北方地區普遍種植的一種糧食型作物。最近幾年,隨著國家對小麥種植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農業補貼力度逐漸加大,農民群眾種植小麥的積極性不斷提升。但是由于種植技術不合理,連續多年在在同一個地塊種植小麥,小麥病蟲害呈現高發趨勢,因此,做好小麥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工作就顯得十分重要了。本文主要結合河南省小麥種植實際情況,就小麥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進行了分析,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對同行有所助益。
[關鍵詞] 河南省 小麥種植技術 病蟲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 S5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05-0081-01
2015年是河南省小麥自2007年以來增產幅度最大的年份,總產首次突破700億斤。其中小麥單產也顯著增加,平均畝產860.4斤,比2014年增加39.4斤。目前,河南省小麥單產位居全國第一,比第二名山東省單產高出37斤/畝,同時2015年小麥播種面積穩中略增達到8138.5萬畝,比2014年增加28.5萬畝,河南省在小麥產量增加的同時品質并沒有下降。但隨著種植面積和產量提升的同時,小麥病蟲害呈現高發趨勢,需要我們切實做好相應防治工作,避免給河南省小麥產量造成影響。
1 小麥種植技術分析
1.1 選擇優良品種
小麥具有高產、穩產、優質、抗病蟲害能力強的特點。在小麥種植過程中,一定要結合當地的氣候環境和種植制度選擇合適的小麥品。最近幾年,河南省種植比較廣泛的小麥品種主要有豫麥18、豫麥49、周麥18、豫麥70-36、周麥16等品種。
1.2 做好種子處理工作
在播種前要做好科學選種工作,選種顆粒飽滿,整齊一致,無雜質的種子。將種子中的病蟲害顆粒和癟粒及時取出,為播種后的出全苗和壯苗奠定堅實基礎。針對河南省病蟲害發病情況,做好藥劑拌種工作,對于有條件農民群眾提倡購買包衣品種。為了防治地下害蟲和苗期病害,可以選擇使用40%甲基異柳磷,或50%辛硫磷,按種子量的0.2%拌種,或者選擇使用20%的粉銹寧,或10%的羥銹寧或立克銹,均按種子量的0.15%~0.2%拌種,對防治地下害蟲和苗期病蟲害有很大幫助。
1.3 適時播種
播種期應該結合當地的氣候環境、立地條件以及地形綜合調整播種日期。一般播種日期在每年十月中旬比較合適。結合當地的病蟲害提倡早播或者晚播。播種采用機械化精量播種,對于分蘗能力較差品種可以適當增加播種量,對于分蘗量較高的小麥品種應該控制好播種密度,避免密度過大影響成穗質量。播種要保證深淺一致,行距一致,不漏播,不重播,地頭地邊播種整齊。
1.4 做好田間管理工作
首先,做好苗期管理工作。小麥出苗后要及時查苗補苗,對斷壟嚴重的區域要及時補種,對于斷壟不是很嚴重的地塊,可以采用移苗補種方法補齊麥苗。在入冬前要做好中耕灌水工作,適時中耕促進幼苗根系發展,提高地表溫度,避免土壤板結。中耕深度一般維持在10cm左右,然后將土壤摟平,壓實,接著澆冬水,防止透風凍害,促進幼苗健康成長。小麥返青后要及時進行春耕,提高地表溫度,促進幼苗早分蘗,多分蘗,對于冬前未對麥苗進行鎮壓的,土壤表面存在裂縫的可以適當進行鎮壓,避免麥苗徒長;其次。合理灌溉施肥。合理施肥對提高小麥產量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小麥返青期到灌漿接穗期都應該針對不同時期小麥的需肥規律科學施肥,重點做好小麥拔節期和灌漿期的施肥工作。施肥以尿素或者復合肥為主。此外,合理灌溉對提升小麥產量也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如果小麥在生長期出現缺水,將會嚴重影響到小麥產量和品質,所以在小麥整個生育期要做好科學灌溉工作。小麥進入拔節期對水分的需求逐漸增大,這時應該針對田間墑情科學灌溉,保證田間水分供給充足,為實現小麥高產和穩產奠定堅實基礎。
2 做好小麥病蟲害防治工作
2.1 小麥返青期到拔節期病蟲害防治
這個時期危害小麥的主要病蟲害有紋枯病、吸漿蟲、紅蜘蛛。這些病蟲害防治過程中,首先,應該做好農業防治工作。控制好田間濕度,科學施肥灌溉,控制好氮肥的施入量,避免引起小麥出現徒長;其次,做好農藥防治工作。紋枯病是影響小麥產量的主要病害之一。防治紋枯病可以選擇使用20%井崗霉素可濕性粉劑40克,或20%紋枯凈可濕性粉劑40克,或12.5%禾果利可濕性粉劑20克,或20%三唑酮乳油40~50克加水40~50公斤進行防治。對于吸漿蟲可以選擇使用40%甲基異柳磷乳油150~200毫升,或50%辛硫磷乳油200毫升兌適量水,拌細土25公斤制成毒土播撒到田間進行防治。對于紅蜘蛛可以選擇使用40%氧樂果50毫升,或綠亨殺死20毫升加水40~50公斤噴霧,效果顯著。
2.2 小麥孕穗期到抽穗期的病蟲害防治
這個時期主要病蟲害有蚜蟲、吸漿蟲、白粉病、銹病和紋枯病。預防這些病蟲害在充分做好農業防治工作的前提下,科學選擇農藥進行防治。對于蚜蟲和紅蜘蛛就可以選著使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5~30g,或3%高啶30ml~40ml,或40%氧樂果乳油30ml兌水15公斤進行噴霧防治。對于吸漿蟲就可以選擇使用52%甘喜15g或,40%氧樂果30ml~40ml,或高福30ml~40ml兌水15公斤進行噴霧防治。對于白粉病、銹病和紋枯病可以選擇使用10%粉安15g,或思科10g,或百豐達30ml兌水15公斤進行噴霧防治,或者選擇使用50%多菌靈,或70%甲基拖布津可濕性粉劑75克兌水20~30千克,進行噴霧,防治效果顯著。
2.3 小麥灌漿期到成熟期的病蟲害防治
這個時期也是小麥病蟲害發生的高峰期。主要有蚜蟲、紅蜘蛛、白粉病和銹病等。對于小麥蚜蟲和紅蜘蛛可以選擇使用10%蚍蟲啉可濕性粉劑20克,或25%快殺靈乳油25~35毫升,或者20%達螨靈50毫升加水40~50公斤進行噴霧,效果顯著。對于白粉病和銹病可以選擇使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g,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g,或10%粉安15g加農華高福乳油30ml,或40%氧樂果乳油同時加入一些葉面肥進行綜合防治,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