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 S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05-0082-01
建平縣地處遼寧西部,耕地面積約11.7萬畝,屬于農業生產大縣,每年農作物種植面積均在276萬畝以上,年產出秸稈約144萬噸。農作物秸稈如果處理不當、不能實現資源化綜合利用,可能會使秸稈成為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改善的負擔。提高秸稈的綜合利用水平,既能保護農村生態環境,又可緩解農村在肥料、飼料、能源方面的緊張狀況,促進了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1 建平縣秸稈綜合利用現狀
我縣秸稈綜合利用主要途徑主要是以肥料化利用、飼料化利用為主,能源化利用為輔。肥料化利用主要是將玉米秸稈粉碎還田,預計今年將完成粉碎還田50萬畝,利用量約為30萬噸;飼料化利用主要用于青貯和揉絲、粉碎直接飼喂,利用量約為38.6萬噸;能源化利用主要是將作物秸稈用作燃燒利用,利用量約為9萬噸。除此之外,還有近一半的秸稈沒有得到有效利用,直接被農民露天焚燒或丟棄閑置。
2 建平縣秸稈綜合利用存在的問題
2.1 政策引導及宣傳激勵不足
主要表現在領導干部對秸稈綜合利用的長遠利益和利用新途徑認識不足,缺乏因秸稈造成環境污染的認識,沒有將秸稈綜合利用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一個新興的產業來對待。對秸稈綜合利用價值的宣傳和政策引導不到位。雖然每年縣、鄉兩級都要投入大量精力和財力放在禁燒的看管上,通過宣傳和督查等方式進行監管。但農民對秸稈綜合利用的長遠利益仍然認識不足,焚燒現象依然存在,也是秸稈利用率不高的重要原因。露天焚燒秸稈,既浪費資源又污染環境,嚴重影響了人民生活和公共安全。
2.2 秸稈收集成本高,農民收集秸稈積極性不高
由于秸稈收集時間較短,成本高,所以秸稈收集環節也是制約秸稈綜合利用的瓶頸。主要原因:首先我縣近些年農村勞動力總數逐年下降,農村勞動力明顯不足,勞動成本增加;其次秸稈自身體積蓬松原因造成裝卸困難、售價低,運輸費卻較貴;最后秸稈利用機械化率低,主要依靠手工作業,強度大、效率低,所以造成其綜合效益較低,農民收集秸稈的驅動力不足,積極性不高。因此解決好低成本收集問題,將有效提升秸稈綜合利用率。
2.3 秸稈機械化粉碎還田技術推廣難度大
一是秸桿利用新技術對耕種或土地條件要求高,大量推廣安裝秸稈粉碎裝置有難度;二是秸稈粉碎技術還不太成熟,有時秸稈粉碎還田需二次作業,造成收割成本增加;三是秸稈直接還田后在土壤中分解轉化周期長,增加土壤有機質的效果不能顯而易見,農民不易接受。因此,新的秸稈利用技術需要一個漸進的推廣過程。
2.4 秸稈綜合利用企業規模較小,綜合利用產業化程度低
目前,我縣黑水鎮、馬場鎮等鄉鎮設立了秸稈收儲站點,主要做玉米秸稈回收,一是用作飼料,運往內蒙古、錦州等地;二是生產乙醇及肥料,我縣張家營子鎮全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農作物秸稈生產乙醇。最近兩年我縣在設施農業生產中應用秸稈反應堆技術,效果較好,但僅用在黃瓜、葡萄等作物生產中,利用量依然有限。
3 建平縣秸稈綜合利用的發展建議
3.1 強化組織領導及宣傳引導,加強對秸稈禁燒的監管及查處力度
完善縣、鄉兩級監管體系,落實屬地化管理,嚴格執行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要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對違法、違規焚燒行為的懲處力度,使違法群眾真正認識到秸稈焚燒是一種環境違法行為。監管部門將監管工作落實到具體地塊、具體個人,不留死角和盲區,徹底杜絕秸稈焚燒這種不科學的陋習。要通過向農民宣傳秸稈綜合利用的有關政策、知識和技術,對農民進行正確引導,提高思想認識,逐步讓廣大干部群眾把秸稈綜合利用變為自覺行為。逐步在鄉鎮建立各種秸稈再利用示范基地,讓農民從實際效益中看到好處,靠經濟效益帶動農民綜合利用秸稈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2 政府加大補貼力度,調整政策支持秸稈綜合利用產業的發展
利用補貼制度來鼓勵農民有利的生產方式及企業回收秸稈的積極性。首先對農民秸稈粉碎還田農業生產方式給予財政補貼,制定相應補貼機制,推廣秸稈機械化粉碎還田技術。但是由于我縣膜下滴灌面積較大,真正讓農民自主去實現還需要時間。其次政府可以對秸稈的加工者、秸稈制品的生產者以及消費者進行補貼,增加市場對秸稈的需求,提高秸稈回收的價格。
3.3 推廣秸稈打捆機,降低秸稈收集成本
秸稈收割干燥后,由于體積蓬松造成裝卸困難、售價低,運輸費卻較貴,而且還有火災隱患。因此需要秸稈打捆機把秸稈壓縮成捆,便于貯藏及運輸。據統計,我縣目前有秸稈打捆機不到30臺,遠遠滿足不了當前的需求。秸稈打捆機的推廣能進一步降低秸稈收集成本,提高農民收集秸稈的積極性。
3.4 因地制宜,逐步發展適宜本地的秸稈綜合利用產業
3.4.1 將秸稈進行肥料化利用、飼料化利用。建平縣是農業大縣,也是畜牧業大縣,農業用肥量、牲畜用飼料量需求較大。秸稈富含各種有機元素,能補充和平衡土壤養分,是農業生產重要的有機肥源。據統計秸稈還田后,平均每畝增產幅度在10%以上。通過鼓勵農民通過將秸稈粉碎還田來提高秸稈肥料利用率,提高田地產量。繼續推廣普及保護性耕作技術,逐步推廣秸稈反應堆技術,促進設施農業提質增效。另一方面,由于秸稈的營養價值相當高,鼓勵養殖戶或秸稈飼料加工企業制作秸稈飼料,可為我縣畜牧業持續發展提供物質保障。
3.4.2 將秸稈進行燃料化利用。秸稈作為一種重要的生物能源,2噸秸稈產生的能源化利用相當于1噸標準煤,推廣秸稈能源化利用,可有效減少一次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我縣正逐步開展大型沼氣池工程建設項目,以村為單元,啟動實施以秸稈沼氣集中供氣、秸稈固化成型燃料等為主要建設內容的秸稈清潔能源入農戶工程。同時依托附近元寶山電廠,大力發展綠色清潔能源工程,真正讓秸稈綜合利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作者簡介:陳迪,女,(1984.7.18-),畢業于大連交通大學,本科,現就職于建平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局,助理農藝師,研究方向為農藥監管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