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承德縣食用菌產業發展取得一定成效,初步實現了農業增效、產業富民,為了實現承德縣食用菌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該文結合該縣實際,提出了食用菌產業發展對策,以對食用菌產業發展能有積極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 承德縣 食用菌 產業現狀 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 X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05-0101-01
承德縣位于河北省北部,隸屬承德市,西部與北京市密云縣接壤,地處燕山深處,素有京津生態屏障和水源地之稱。食用菌產業正在逐步成為全縣農業的主導產業,讓農業主導產業做大做強的過程真正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過程,最終讓農民富起來。
1 食用菌產業發展現狀
1.1 食用菌產業規模逐漸壯大。到2015年底,全縣食用菌栽培總量2.2億袋,產量22萬噸,產值15.4億元。涉及全縣23個鄉鎮,190多個行政村,8000多農戶,栽培品種有滑子菇、香菇、雙孢菇、杏鮑菇、平菇、黑木耳等。
1.2 食用菌產業區域化布局初步形成。全縣“四大產業基地”已初見成效,“六大菌棒生產廠”建設已成規模,主要品種以香菇、滑子菇為主,占全縣生產總量的70%。
1.3 食用菌園區建設初具規模。已建成千畝園區1個,百畝園區15個,園區總數達到70個。通過園區建設,帶動農戶向標準化、規模化發展。
2 當前問題
2.1 規模化、區域化水平低,基地分散,鏈條短、產品附加值較低;在當前技術條件下,尚不能進行提取真菌多糖,制成藥劑膠囊和醫藥中間體等商品化深度開發利用,其用途僅限于食用,受到消費市場波動的風險仍然較大。
2.2 標準化生產程度低,品牌效應不明顯。
2.3 食用菌產業特別是香菇種植對柞木類木材消耗巨大,產生因規模擴大所帶來的生態環境容量與批量外購木材的成本問題。
2.4 產業的整體科技含量低,新品種、新技術推廣較慢。
3 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對策
3.1 加強投入促發展
3.1.1堅持實施項目帶動戰略。積極爭取農業項目資金、扶貧專項資金和地方配套資金,吸引全社會資金投資于食用菌產業。加大對曼曼食用菌加工廠、承德金菇菌業等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使之盡快達產達效。
3.1.2加大產業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采取多種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宣傳發展食用菌的重大意義,運用信息技術,建立和完善市場預測系統,積極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3.1.3積極發展薪炭林速生林。有序利用林木資源,大力發展薪炭林、速生林、荒山造林和退耕還林,在保證全縣林木資源穩定增加的同時又使菇木資源“青山常在、永續利用”,確保食用菌產業持續發展。
3.2 規劃引領重約束
面臨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歷史性機遇,要在加快發展的同時,還要關注產業發展的基礎以及發展的可持續性條件,以實現我縣食用菌產業的長久、穩定和持續發展。要實現這一目標,發展規劃的作用極其重要。因此,應盡快組織專家論證,科學制定食用菌產業發展規劃,用規劃引導和約束產業發展。把建設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全省一類生態農業縣的總要求與承德縣自然資源稟賦條件和承載能力全盤考慮,合理布局和發展這項富民產業。
3.3 多元服務做后盾
技術和資金是產業發展的基礎和必備要素。對食用菌產業而言,在技術上難度并不高,突破制種和實現菌種多元化也基本可以通過市場運作來完成。因此,應把解決菇農資金問題作為促進產業加速發展的重點。在這方面,需要相關職能部門多策并舉,拓寬融資渠道。在政策資金爭取上打捆立項,集約投放;協調銀行加強小額貸款投放力度,支持以農戶自立服務社等為代表的民間互助金融組織的發展;全面推廣農業保險,為菇農化解經營風險提供更多保障。此外,在菌棒原料、建棚原材料等生產物資和土地供應、品牌建設等方面,予以政策傾斜和必要扶持。
3.4 對接京津延鏈條
加速下游產業發展,緊緊抓住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機遇,大力推進現代生物科技應用技術的承接、研發與轉化運用,延伸產業鏈,提高食用菌產業綜合效益。利用食用菌富含人體必需的氨基酸、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的特點開發保健品,借助其富含生物多糖等多種功能性物質優勢開發休閑食品,提高產品附加值。加快倉儲、包裝、交易市場等相關物流設施建設步伐,注重采摘觀光等后續開發,培育產業群體,促進產業集聚。加強菌渣等栽培廢棄物的開發利用,推動資源使用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再循環,消除環境污染,保護生態環境,實現變“廢”為“寶”。著眼長遠,把開發、打造出一個響亮的品牌視為產業發展成型的重要支撐,以當前京津消費市場重點關注的“綠色、有機、無公害”概念為導向,在品牌建設和推廣上提供全程服務。
3.5 強化示范撬金磚
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主要動力,只有讓廣大農民看到實惠、靠利益驅動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其參與主導產業的積極性。就此而言,需要在三個方面做好工作:一是讓先富起來的菇農現身說法,采取組織參觀、巡回報告、宣傳典型等形式,靠典型算賬、用事實說話,讓農民動心并下決心種植;二是精確選擇培養對象,把那些致富意愿強、接受能力快、綜合素質好、示范潛質優的個體作為重點關注和培養對象,通過“傳幫帶”等方式予以重點扶持、重點發展;三是充分利用人情社會優勢,鼓勵大戶發展合作組織,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公司等,帶動更多群眾學習技能,分享收益。積極探索龍頭+基地+中介組織+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充分發揮龍頭帶動作用。
4 結論
在食用菌產業發展過程中,我們不僅要為其提供合適的土壤和生長環境,促其在承德縣遍地生根、開花結果,更要為食用菌產業發展提供保障,加快建設產業發展“最后一公里”,進而實現興農富民的根本目的,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把承德縣打造成食用菌生產標準化、無公害基地。
參考文獻
[1]李育岳,汪麟,汪虹,冀宏.食用菌栽培手冊2013(6):3-5.
[2]魏艷嬌,河北省平泉縣食用菌產業化發展研究.[N]中國農學通報. 2012, 28(32):147-153.
[3]張建新,任東生,紀永軍,等.寧城縣食用菌產業發展情況與對策思考[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1(4):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