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小麥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糧食作物,能夠全作食用,不但能當成主食食用,而且還能將其制作成副食品或者飼料。隨著人們對小麥需求量的不斷提高,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種植面積的擴大已成為當下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但大面積的種植小麥,也易導致病蟲害的加劇,所以,提高種植技術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農業局為例,通過分析病蟲害問題,簡要闡述其解決對策。
[關鍵詞] 小麥 種植技術 病蟲害
[中圖分類號] S51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05-0105-01
小麥是我國主要農作物,其種植產量僅次于:水稻。由于農戶大面積的種植,造成病蟲害現象的加重。而且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病蟲害的發生率也較高[1]。所以,農戶在防治過程中,除了要強化種植技術外,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實施是非常重要的。農業防治、生物防治以及物理防治等,是當下防治病蟲害的主要防治方法。通過分析不同病蟲害的特性,簡要闡述其防治技術。
1 小麥種植技術的應用
1.1 品種的選取要得當。由于小麥是喜溫作物,對土壤的要求沒有明確的限制,易導致農戶大面積種植,但卻也會增加病蟲害的發生。所以,為了能使小麥的產量提高,品種的正確選取是非常重要的。農戶在選取品種時,需要根據當地土壤的情況,選取經濟系數高、光合能力強及抗病能力強的品種進行種植,這樣可使小麥的生產力提高。此外,農戶在種植期間,還可選取不同品種混合搭配種植,這樣能為土壤肥力得到充分利用。
1.2 播種要適量及適期。由于各地域氣候環境的不同,農戶在種植小麥期間,需要根據當地的地理環境進行適量種植。以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為例,通常農戶在種植小麥時,一般都可選取每年的十月份種植。“寒露至霜降,種麥不慌張”這句農諺說的就是河南地區小麥的種植特點。這樣不僅能有助于小麥的生長,而且還能提高小麥產量。
1.3 土地肥力的培育。為了能實現小麥高產,農戶通常在種植土壤內增添充足的鉀、磷以及氮等養分,或者選擇的種植土地需要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含量等,這樣不僅能提高小麥產量,而且還能保證小麥的質量。除此之外,農戶在播種小麥前或者播種期間,對土壤實施深耕,可是小麥的產量顯著提高。土肥的管理也要加強,為小麥選取的肥料必須是磷肥或者有機肥,這樣能有助于病害的降低,同時還能提高小麥的抗病能力。據調查,小麥在種植期間,所吸收的三分之二氮素營養都來自土壤中含有的氮,剩余的三分之一則來自投入的肥料。所以,當土壤缺乏肥力時,即便農戶投放再多肥料,也無法實現小麥的高產。
1.4 小麥后期培育方法。為了防止肥力的浪費,合理平衡施肥是非常重要的。同時,農戶還要做好抗旱抗蟲工作,定期除草澆水,這樣既能使營養流失現象降低,也能使土壤的通透性得到提高。由于不同季節小麥的生長習慣不同,使其農戶在種植期間,需要按照針對性的培育管理方法對小麥進行防治病蟲害及除草工作。春季:雖然春季多雨水,但也不能滿足小麥需求,所以,實施地下水位降低和清溝瀝水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冬季:深中耕或者鎮壓的方式是冬季管理小麥的主要方法。此管理方法不僅有效提高小麥產量,而且還能是小麥的質量得到保證。
2 病蟲害特點與防治措施
為了提高小麥的種植產量,除了要加強種植技術外,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實施也是非常重要的[2]。銹病、紋枯以及蚜蟲病等是小麥的常見病蟲害。銹病:能夠嚴重危害小麥的麥葉與麥稈,并且隨著病癥的加重,還會長出紅褐色或者黃色的粉包。其發病時間主要以春夏交替時期為主。紋枯病:能夠嚴重危害小麥的基部葉鞘部位,并且病癥的加重,還會出現縱向裂紋。其發病時間主要以小麥過拔節期后為主。蚜蟲:主要以啃食小麥葉片的幼嫩部位為食,能夠嚴重危害小麥的健康生長。而且該蟲害多發于小麥抽穗灌漿期。
防治措施:(1)農業防治:在防治小麥病害時,農戶可按照輪作的方式進行耕種,或者定期清理田地,改進調整耕作制度等,這樣能有效降低病蟲害的發生。又或者農戶在種植期間,可選取一些品種質量較高的小麥種植實施耕種,這樣能有效提高小麥產量。此外,藥劑的噴灑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銹病:農戶可在50公斤的水中添加20g-30g禾果利可濕性粉劑12.5%,或者100g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進行勾兌后實施噴霧防治。紋枯病:農戶可在0.05至1公斤的水中添加10ml-15ml立克秀2%,或者20ml適樂時2.5%進行勾兌,并將其10公斤麥種放入后進行攪拌,這樣可有效避免病害的發生。蚜蟲:農戶可在10至15公斤水中添加10g-15g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或者50ml-100ml氧化樂果乳油40%進行勾兌后實施機動噴霧。(2)生物防治:利用對小麥無害生物進行小麥病害蟲的控制。農戶可在田地內飼養一些病害蟲的天敵,例如瓢蟲等。這樣不但能使小麥得到保護,而且還能使小麥的產量得到提高。而且,采用生物防治法還能有效保護農田的四周環境,減少蟲害的數量。(3)物理防治:農戶可選用紫外線、熱力以及汰除病毒粒等方法對病蟲害進行消除。由于大部分害蟲都比較習慣光源,農戶可利用紫外線對其進行大規模扼殺。這樣不僅能降低病蟲害的發生,而且也能是小麥的產量提高,確保其質量。
總結
綜上所述,為了提高小麥種植產量,病蟲害防治技術的實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小麥產量的提高,和種植技術的加強也有一定的聯系。品種的選取要得當、播種要適量及適期、土地肥力的培育以及小麥后期培育等,是當下農戶在種植小麥時需要注意的主要問題。這樣不僅能提高小麥的種植產量,而且還能降低病蟲害的發生,從而帶動我國農業經濟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冕,趙建本.小麥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5(10):55-56.
[2]潘永翠.小麥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5(22):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