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瑞雪兆豐年”為春種的田地蓄積了底墑,“春風不見雪”的春風又吹干了土地的地表墑度;而“春雨貴如油”的及時節,為目前大面積的節水技術寬膜覆蓋(膜下滴灌)播種,又起到了“膜上集雨,漏于種穴”的補墑作用。本人近3年的調查,“膜下倚雨出苗”的面積,占鄉鎮春種面積的35-45%,該現實具有很好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 春種 倚雨出苗 調查研究
[中圖分類號] S56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05-0164-01
1 春種基本情況
昌吉地區在4月上旬至下旬,已進入了繁忙的春種時節,以1000-1500(667m2)的生產片區為視點,從綜合整地到播種需4d,從播種到滴出苗水需7-10d,但在此期氣溫在15℃以上,且風多,播種層土壤處于無墑狀態,再則,由于生產片區,在適播期農機總動力及裝備不足,人們習慣提前(適播期)干播后,等滴水出苗。
從2011-2015年間,在鄉鎮范圍,在4月上旬播種的甜菜、玉米、葵花;在4月中下旬播種的棉花,在沒有滴出苗水的條件下,有40%農戶出苗率達70-90%。
2 膜下倚雨出苗調查
2.1 調查材料
膜下滴灌技術播種的甜菜、玉米、葵花、棉花。
2.2 調查方法
播種后,人工輔助工作完畢,沒有聯接滴灌系統,有小量或中量降雨后,出苗率達70%的田塊,(以戶田為點)在同一副地膜取6.67m2,調查出苗率。
2.3 調查結果(2011-2015年)
2.4 結果分析
2.4.1 地膜覆蓋率(計標)
棉花、玉米、的地膜覆蓋率均為72%;葵花、甜菜為56%。
2.4.2單株作物所占地膜面積(mm2)與種穴面積(mm2);
甜菜5 x 104mm2;葵花8.75 x 104mm2;玉米4.4 x 104mm2;棉花2 x 104m㎡;種穴9 x 102mm2。
2.4.2.1單株作物占地膜面積與種穴面積之比
棉花:膜邊行,膜內行分別為22倍、33倍。玉米膜邊行、膜內行分別為48倍,91倍;甜菜51倍;葵花97倍;
2.4.3每株作物(棉花)膜上覆土與種穴土體稱重
a膜上覆土48.5g;b種穴土體38.4g;c單株作物與墑度 相關的土體重量:86.9g
2.4.4單株作物所占種穴土體含水量標定,無墑度條件下,取調萎系數(粘土)9.2;
2.4.5一般作物出苗最適土壤含水量為18-23%。
2.4.6由計算得單穴土體與膜上覆土重量為 86.9g,作物(棉花)在無滴水條件下播種,該土體在無墑度條件下(凋萎系數9.2),要達到種子發芽出苗條件(土壤含水量18-23%),每穴種子(包括膜上覆土與種穴土體)需約>10g水就能達到該種子發芽出苗的條件。
2.4.7 2011-2015年4月降雨統計分析
4月上旬降小量(或中量)雨3.4次/a,中、下旬降(小量或中量)雨為4.4次/a。
3 結果討論
3.1 由于大中型農機的裝備應用,春播的整地,覆膜播種質量達到了精細化的要求,播種后地膜幅邊的種穴履土帶,形成了邊高10-15mm,幅寬為700mm或1050mm的凹形集雨畦面,該畦面具有膜上集雨漏于種穴的積雨水功能。
3.2 結果的理論依據
根據《農業氣候學》“農業水資源分析”
△W=R-(Er+E)-T-D(W土壤水分變量;△R降水量,Et植物蒸騰量;E為地面蒸騰量;T為地表經流量;D為滲漏量);
在一個降雨過程(>3mm或>5mm)在單位面積的地膜上變量Et、E、T、D可視為零的條件下,△W=R,這時地膜下種穴土體的水量變量,為降雨量。
4 結論
由單株作物(棉花)所占地膜面積與種穴面積之比(膜邊行22倍,膜內行33倍)為27.5倍計算得知。即在下雨時單穴(棉花)膜面上集得雨水漏雨種穴的微水量,也是降雨量的27.5倍,該倍數取有效系數為0.5。即降小雨量后,地膜上種穴集漏的微水量是降雨量的13.7倍,所以該微水量保證種子的發芽出苗。
該文調查作物亦然,文中的種穴內集雨倍數的有效系數取0.5,降小量雨后,地膜上種穴(棉花)集漏的微水量是降雨量的13.7倍,即降雨量≥3mm時地膜種穴內集漏的微水量,可濕潤種穴土體,其適墑(體積為307cm3)深度達7cm。這是“膜下倚雨出苗現實”的主要依據。
5 膜下倚雨出苗的農藝要點
1.冬前整地達待播狀態。2.春播前用驅動耙淺表整地;使地表播種層土壤,達“齊、平、松、凈、碎”;3.播種后膜面平整,行間無高差,種穴覆土帶“勻、薄、嚴”。覆土完好率達85%以上;4.播后人工輔助覆土。
4月份的降雨,盡管是一種自然現象,但在信息時代的當下,在農業減本增效、防災減災工作中具有指導作用。“膜下倚雨出苗”。現實也是一項綠色可持續的農業技術。
參考文獻
[1]林成谷.土壤學[M].北京:農業出版社.1983:67-80.
[2]賀菊美,郝任俠.實用農業氣象指南[M].北京:農業出版社.1987:17-47.
[3]農業氣候教學組.農業氣候學[M].北京:農業出版社.1987:101-107.
[4]姚源松.棉花高密度矮化優質豐產栽培模式[M].新疆:科技衛生出版社.1992:9-15。
作者簡介:龔旭(1958.6-)甘肅武威人,大學學歷,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