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05-0230-01
近年來,在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的扶持下,尤其是農機直補工作的深入開展,我國農業機械化事業向深度和廣度上快速發展 。隨著農業機械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農機在農業生產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農機保有率及動力總數達到了新高度。農機操作人員是農機作業的執行者,是發展農機事業的主力軍,做好對農機操作人員的培訓及管理工作,著力提高農機操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對于提高農機使用效率,確保安全農機建設,促進新型農機具的使用和推廣有著重要意義。農機操作人員作為農機作業中最活躍的因素,普遍著存在著職業素質偏低業務能力不足的問題,影響了農機具的推廣和使用,應該引起有關部門尤其是農機培訓單位的高度重視。
1 當前農機操作員的職業素質現狀存在的問題
1.1 駕駛員業務知識匱乏,缺乏農機知識和經營意識,只想致富,很少參加培訓和技術學習,即使勉強接受培訓也存在著不愛來,坐不住,學不會的現象。
1.2 駕駛員年齡偏大,學歷較低,基本上是小學和初中水平,雖然有很豐富的實踐經驗和駕駛及維修技術,但知識儲備和更新能力不足,對于新型農機具的接受能力差,對引進的先進機型無法掌握全面的使用保養和維修的技術。
1.3 目前個人購機只滿足于自己使用,或提供少量農機服務。購機戶之間不能進行協調合作,造成農機型號趨于小型化、同質化。同時購機戶市場觀念不強,沒有形成合力,缺乏市場話語權。影響了農機的使用效率,減少了作業收入。
1.4 缺少愿意從事農機工作的年輕人。年輕人對農機事業沒興趣,怕臟、怕累。使得高素質的農機操作人員隊伍后繼無人,農機院校的畢業生從事本行業的也不多。
2 針對以上農機從業人員的職業素質現狀,要通過以下幾種途徑盡快提高其職業素質,以適應農機化大發展的需求
2.1 依托各級農機學校加強農機培訓基地建設,利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這一惠民政策,促進農機操作人員的職業素質提升。
2.1.1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機操作人員。將職業農機操作人員培育納入國家教育培訓發展規劃,基本形成完善的教育培訓體系,把職業農機操作人員培養成建設現代農機的主導力量。
2.1.2辦好農業職業教育,將全日制農業中等職業教育納入國家資助政策范圍。依托高等教育、中等職業教育資源,鼓勵農機操作人員通過“半農半讀”等方式就地就近接受職業教育。
2.1.3開展新型農機經營主體帶頭人培育行動,通過輪訓使他們在數年內基本得到培訓。同時在政策上加以扶持,使他們早日成為農機大戶。通過他們的帶領和示范作用,促進周邊地區農機行業的發展。
2.1.4要加強涉農專業全日制學歷教育,支持農業院校辦好涉農專業,健全農業廣播電視學校體系,農機培訓、推廣及監理隊伍。多部門形成合力,促進農機操作人員的職業素質發展。
2.1.5定向培養職業農機操作人員。引導有志投身現代農業建設的農村青年、返鄉農機操作人員工、農技推廣人員、農村大中專畢業生和退役軍人等加入職業農機操作人員隊伍。以優化隊伍結構,促進農機操作人員職業素質提升。
2.1.6優化財政支農資金使用,把一部分資金用于培養職業農機操作人員。促進農機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
2.1.7探索建立健全職業農機操作人員扶持制度,相關政策向符合條件的職業農機操作人員傾斜。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職業農民的養老保險辦法。以促進高素質的農機操作人員安心就業,無后顧之憂。
2.2 改變教學模式,采用方便靈活的教學模式來開展教學工作
以提高農機操作人員的職業素質。要走出課堂,走進農家,進入田野,哪里有農機作業,哪里就是課堂,哪里有需求,培訓就應在哪里進行。
2.2.1教學中注重“因材施教”。鑒于農機操作人員學歷低,領悟能力弱,的現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農機操作人員的具體情況,性格特點,有重點、有針對性的進行講解。
2.2.2教學人員在講解農機技術知識時,深入淺出,注意語言通俗化,采取形式多樣、農機操作人員更樂意接受的教學方式,把深奧的農機專業術語用演變成“大白話”,把難記操作技術規程變為農機操作人員能夠接受和理解的方式進行講解,使他們的操作技能得到提升和固化,達到理想的培訓效果。
2.2.3在培訓中以實踐為主,有針對性的開展培訓工作。要針對農機操作人員的實際需要開展培訓,將參訓農機操作人員按技能高低進行分類編組,由淺入深地講授相應的知識,著重講解農機操作使用的方法、步驟、調整等實踐知識,讓農機操作人員學到新的、實用的農機化技術。真正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
2.2.4利用農閑時節集中培訓,課堂授課、確保課時,保證教學質量;利用農忙時節進村入戶進行傳授的引導性培訓。根據農時春播主要培訓拖拉機耕翻及深松、播種技術,秋收時主要培訓收割機械操作技術。不定期組織農機化新技術和新機具的操作以及農機使用、維修、保養等知識培訓。
2.2.5依托購機補貼和農機新技術推廣這一平臺,利用經濟作物機械化生產現場會,玉米機收秸稈還田現場會,農作物免耕播種現場會,深松整地新技術演示會等“以會代訓”的形式將課堂辦到田間地頭和農家場院,進行技術輔導、示范推廣現場培訓,來提高了農機操作人員學習農機新技術的熱情。促進農機操作人員素質整體提升。
2.3 加強農機駕駛員的道德修養和安全意識培養
2.3.1對于安全意識,有些農機操作員也很淡薄。對于農機的安全防護設施不能很好的使用與維護,在生產作業過程中,不按安全操作規章操作,留下很多安全隱患,造成事故發生。這些也是駕駛員的必修課,一個具有良好職業素質的農機駕駛員,不但要有過硬的操作技術更要有很好的道德修養和安全意識。
2.3.2利用交警,農機監理等執法力量,對無證,無牌農機操作人員機機具進行治理,對于無證農機操作人員要求必須接受培訓并考取農機駕駛證,促進農機操作人員持證上崗,保證機具安全高效。
2.3.3把媒體宣傳與開展送教下鄉活動相結合。充分利用各種媒介進行農機安全生產專題宣傳,通過播放視頻、舉辦安全講座、發放光盤,圖書、懸掛警示標語等多種方式進行宣傳。農忙時節,組織農機執法人員開展執法監察,深入農機生產一線講解農機安全常識,宣傳農機安全法規和農機安全常識,讓農機安全深入人心。
總之,提升農機操作人員職業素質對于農機事業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應從制度設計、培訓模式、安全監理的多方面入手,全方位的提升農機操作人員的職業素質,為于農機大發展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