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仔豬養殖是豬養殖過程中的基本階段,整個飼養期的生長速度和飼料利用率將直接影響到仔豬的經濟效益。目前在豬的養殖過程中,仔豬成活率低、生長速度慢是養豬戶最為頭疼的問題。根據仔豬的生理特性,實施科學的飼養管理是實現養豬成功的關鍵一步。
[關鍵詞] 初生仔豬 飼養管理 技術
[中圖分類號] S858.2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05-0264-02
據調查,農戶家庭養豬,仔豬出生后的損失和死亡,大部分發生在30天以內,尤其是第一周死亡的常常占到整個死亡數的60%左右。究其原因,主要是初生仔豬被母豬壓死或是由于仔豬的抵抗力差,進而引起感冒以及仔豬黃、白痢病,導致仔豬死亡。種種現象表明提高仔豬出生后第一周的飼養管理,是提高仔豬生產成功率的關鍵。文章就初生仔豬的飼養管理要點作淺要分析。
1 接生期的管理要點
仔豬出生后24小時內的護理也不可忽視,因為其反應遲鈍,行動不靈活,容易被壓死,踩死。為防止仔豬被壓死,踩死,要給仔豬設置防壓隔欄,并要經常進行巡查,防止餓死、凍死事故的發生。
1.1 及時將仔豬從胎膜中解救出來,防止仔豬假死亡。
1.2 快速處理掉初生仔豬擦鼻前的胎衣和粘液,防止窒息。
1.3 從肚臍4-5cm斷臍,并對其進行嚴格消毒處理,如果臍帶出血,應立即消毒止血結扎。
1.4 及時用剪牙鉗切除仔豬犬牙齒,要求必須光滑,不傷牙齦。
1.5 用斷尾鉗從尾根3cm剪斷尾巴,然后使用碘酒進行消毒止血。
1.6 仔豬在吃母乳前應口服環丙沙星或慶大霉素,做到仔豬黃白痢的及時預防。
1.7 初生初生2小時內應進行母乳飼喂,對仔豬逐個進行固定乳頭喂養。
1.8 加強保溫、防凍防壓(最好用保溫箱),及時將仔豬從神經質(拒絕哺乳,咬小豬等)母豬旁移開。
1.9 保持產房欄內干燥,盡量少用水沖洗分娩欄,應采用人工清糞清除。
1.10 分群,按照仔豬大中小以及母豬狀況分群哺乳,初產母豬哺乳弱小仔豬,體況好、奶水足的母豬多哺乳仔豬,哺乳期間應隨時根據仔豬情況進行調整。
2 初生一周內管理要點
據統計,仔豬出生一個月內的死亡率是最高的,而其中第一周的死亡率又占據最高,最高可達總死亡率的60%。其死亡原因主要有初生仔豬被母豬壓死、踩死或由于出生后的免疫力低下進而引起的感冒或仔豬黃、白痢等疾病,進而導致死亡。綜上所述提高仔豬出生后第一周的飼養管理,是提高仔豬生產成功率的關鍵。
2.1 出生3天注射右旋糖苷鰲合鐵,10天后再注射一次。
2.2 母豬產后缺乳或無乳,應及時注射催產素,如果出現隱形乳房炎的母豬應及時進行輸液治療,可選用的液體有林可霉素或者頭孢拉定。
2.3 母豬奶量少或者有缺陷的仔豬應寄養于同期分娩的母豬處,保證仔豬在出生后先吃上母乳,然后在3天之后寄養,寄養的原則應按照寄強不寄弱,但注意先產的仔豬向后產的窩里寄養時,要挑體重小的寄養,避免體重相差太大,影響體重小的仔豬發育。
2.4 在仔豬出生一周內應及時對其添加代乳料,在斷奶前保證采食飼料量在500g左右。
2.5 實行三針保健計劃,出生3、7、21天分別注射長效土霉素。
2.6 補料,選用優質教槽料(誘食料),少量添加,每天5~6次。
3 初生一個月內的管理要點
3.1 出生10-35天后去勢小公豬,手術口嚴格消毒。
3.2 仔豬出生后21天斷奶,母豬移回待配欄。
3.3 出生后22-25天第一次接種豬瘟(兔化弱毒疫苗)疫苗4頭份/頭。
4 初生后的護理要點
4.1 吃足初乳,提高免疫力
作為仔豬剛出生無先天的免疫力,只能靠吮吸初乳來獲得。初乳營養極其豐富,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脂肪,酸性消化液,有利于促進仔豬活動,以滿足生長的需要。
仔豬出生時,體內沒有免疫抗體,缺乏免疫力,抗病力低。這是因為免疫抗體是一種大分子物質,由于豬胎盤的特殊特性,胎盤中的血管和胎兒的血管是由6個7層組織(稱為胎盤屏障)分離開來,從而影響了母豬的抗體進入胎兒。仔豬在出生2小時之內,腸黏膜上皮細胞還處在原始狀態,可以通過吸收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進入血液中的,迅速增強機體的免疫系統。出生后的2~3天,由于腸道通透性的變化,吸收能力下降,再加上免疫球蛋白在初乳中保持很短的時間,3天之后,仔豬可以吸收免疫材料的水平降至最低。10天后,仔豬才可以產生自己的免疫抗體,但速度比較緩慢,因此保證充足的初乳的食入量是提高仔豬抵抗能力的關鍵要素。
4.2 保證環境溫度,保溫防凍、防壓、防病
保溫對初生仔豬極為重要,在騰沖,一年中約有11月、12月、元月、2月要給仔豬加熱保溫,其他幾個月大部分時間不需加熱,但也需做好仔豬的保溫工作,如遇突然降溫不適宜仔豬的生理要求,應及時加溫。給仔豬保溫的方法是修設保溫欄。因為母豬與仔豬所要求的環境溫度條件是矛盾的,初生第一天的仔豬的適宜溫度是35℃,而母豬要求在15~20℃間。解決的辦法就是給仔豬提供局部保溫環境。保溫欄可建在母豬欄內或欄外,欄的大小為0.48~0.56㎡,三塊水泥磚高即可。保溫欄與母豬欄設一個高15cm寬8cm的口子供仔豬進出,保溫欄地面鋪上柔軟的稻草或廢舊衣物,欄內上面用木板或麻袋加蓋以提高欄內溫度,嚴寒時用電燈,紅外線燈加熱保溫。保溫時間一般7天左右,冬天氣溫低可酌情延至15~20日齡,以后體溫調節中樞機能完善,不需再保溫,7天后清掃保溫欄。在保溫欄內給仔豬補料。給仔在豬養成在保溫欄內休息的習慣。這樣,仔豬不會被母豬壓死、踩死。并注意觀察仔豬的睡眠變化,防止母豬撕咬仔豬的現象發生。
4.3 補充微量元素鐵
鐵是合成血紅蛋白、肌肉蛋白質和各種酶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仔豬體內如果缺少鐵,就會出現缺鐵性貧血的現象。剛出生的仔豬機體內鐵的含量僅僅有大概50mg,而仔豬每天的正常發育生長就必須消耗掉大概7mg的鐵,仔豬每天通過母乳所獲取的鐵的含量也僅僅才1mg,因此仔豬機體內的鐵的含量僅夠一周的消耗量,如果不及時對仔豬進行補鐵,就會導致仔豬食欲降低,消化不良,腹瀉等癥狀。因此鐵的補充是促進仔豬生長,提高抗病能力的重要措施。給仔豬補鐵的方法有口服硫酸亞鐵,肌肉注射鐵鈷針、富來血、牲血素等,但最有效、最簡便、最便宜的還是首推牲血素。牲血素是一種新型高效的補鐵劑。每ml含有150mg的鐵,用于預防和治療仔豬缺鐵性貧血。牲血素的用法,仔豬生后2~3日內,用7號針在大腿內側深部肌肉注射1ml,千萬注意不要隨意加大用量,否則,過量會抑制腸內其它微量元素如鋅、鎂的吸收,造成缺鋅,不但會降低仔豬的免疫功能,增加仔豬對細菌的易感性,而且會導致維生素E和硒的缺乏,同時也引起其仔豬消化不良。可以口服“富血精”補鐵劑,據試驗報告稱,用該補鐵劑與空白對照組相比不但對防止仔豬缺鐵性貧血,防止黃、白痢有顯效,而且能促進生長,平均日增重提高59.1%,與牲血素和用有協同作用。該補鐵劑的用法從5日齡開始每日2ml連續喂到30日齡。也可用“富鐵力”,該藥補鐵補硒,用法仔豬生后3~4日在大腿內側深部肌肉注射1ml。
4.4 寄養與并窩
寄養沒有奶吃、產后母豬死亡的仔豬或一些所產仔豬超過母豬有效乳頭數,而不能從母豬獲得奶吃的要進行寄養。當母豬產子頭數過少需要并窩合養,使部分母豬及早發情配種。寄養時要注意:1,母豬產期接近。后產的仔豬向先產的窩里寄養時,要挑體重大的寄養;而先產的仔豬向后產的窩里寄養時,要挑體重小的寄養,避免體重相差太大,影響體重小的仔豬發育。2,被寄養的仔豬要盡量吃到初乳,以提高成活率。3,寄母必須泌乳量高、性情溫順、哺育性能好的母豬。4注意寄養仔豬的氣味。將被寄養仔豬與養母所生仔豬關在同一仔箱內,經過一定時間后同時放到母豬身邊(也可用花露水噴灑在仔豬上,使所有的仔豬一個氣味),母豬分辨不出被寄養仔豬的氣味才能寄養成功
4.5 疾病預防
仔豬第一次吃初乳前口服如下藥物(任意一種即可):增效磺胺甲氧嗪注射液,規格5×10ml,第一次吃初乳之前口腔滴服0.5ml,以后每天兩次,連續3天;硫酸慶大霉素,每支2ml,8萬國際單位,第一次吃初乳前口腔滴服1萬國際單位,每天兩次,連續3天。1~3日齡每天早晚各滴服一次微生態制劑,調整胃腸道菌群,防止腹瀉的發生。市面常用微生態制劑如調痢生、促菌生、賜百健等,用戶可按說明書劑量加水適量進行稀釋,用滴管滴適量于仔豬舌根部。4日齡鼻腔滴注豬偽狂犬病疫苗。20~25日齡對仔豬進行豬瘟疫苗首次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