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牛奶已經成為人們生活必需品,因而牛奶市場在不斷擴大,飼養奶牛的也越來越多。但是飼養奶牛也是一項非常有學問的工作,許多人并不了解這其中的道理,致使很多奶牛無辜染上疫病,有的無法生育,更甚至會死亡。這不但給養殖場造成損失,更給整個奶牛養殖業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所以,為了更好地促進奶牛養殖業的發展,必須要全面實施“檢疫、監測、消毒、撲殺”等綜合防控措施,從根本上降低奶牛疫病的發生。
[關鍵詞] 奶牛 疫病 防控措施
[中圖分類號] S885.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05-0284-01
引言
近年來,養殖業發展日益壯大,而現在養殖業發展的最主要形式就是規模化集約化的養殖。這種形式雖然可以高效、大規模養殖奶牛,減少了不必要的花銷,使人們可以更加優質的飼養奶牛。但是由于奶牛數量太多,奶牛的新陳代謝又非常快,疫病便發生了。因而,對奶牛的各項疫病防控措施就必須更加全面、更加重視。下面我們了解一下奶牛的發病原因、易染疫病和防控措施。
1 奶牛的發病原因
奶牛的生活環境和吃食是最重要的。由于奶牛過多,尤其是春夏季,奶牛居住環境的通風可能達不到正常的需求,環境過于潮濕易產生病菌,導致奶牛抵抗力下降使發病率增加。奶牛經常在泥水糞便的環境中也易產生病菌使牛患病。同樣奶牛的吃食如果不衛生奶牛也會使奶牛抵抗力下降染上疫病。
有些養殖場管理人員技術水平相對落后,沒有更優質的防疫藥物和消毒藥物。對疫病的癥狀不了解,致使疫情延誤,奶牛的發病率也會增高。奶牛飼養中疫苗接種不規范或者疫苗保存不當都會引起疫病。引進奶牛時監理不嚴格也會使奶牛發病。
2 奶牛的易染疫病
奶牛易染疫病主要有肢蹄病、繁殖障礙疾病、乳腺炎等這些疾病都會影響奶牛健康,使奶牛不能繼續產奶。如口蹄疫、布氏桿菌病、結核病等。
口蹄疫: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熱性的傳染病,極易被傳染被其它牛傳染,它對奶牛的危害非常大。傳染之后會有高燒發熱、流口水、不思飲食、舌苔表面、牙齦、鼻子、蹄子見得縫隙、乳房、皮膚等地方出現水泡和潰爛現象。口蹄疫的傳播速度非常快,而且非常容易發病;成年奶牛死亡的較少,小牛則極易死亡。
口蹄疫是各國奶牛養殖業中重要的防疫病種,通常是每4-6個月進行一次疫苗接種,為了節省接種疫苗的時間,以防使奶牛由于接種次數過多而產生應激反應,可以將三種疫苗同時進行接種。沒有接種或漏打疫苗的奶牛都很容易感染病毒。所以我們要嚴格把握控制和執行防疫,才能有效的控制口蹄疫的發生和傳播。最新口蹄疫用藥是天健牛毒清和頭孢及地塞米松做緊急治療,一天一次,注射兩天。未得病的牛也可以用做預防。天健牛毒清是口蹄疫治療性藥物的主要用藥。
布氏桿菌病:布氏桿菌病是由布氏桿菌細菌引起的傳染病,這種病人和動物都容易被感染。布氏桿菌病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和生殖道傳播,也可能通過破損的的皮膚感染,感染后會出現流產、睪丸炎、關節炎等癥狀。
布氏桿菌病會導致年輕奶牛流產早產,要防止或救治這種疾病,要對奶牛進行布病的檢測,每年要對整個養殖場的奶牛進行兩次檢疫,如果有感染布氏桿菌病的牛要進行疫苗接種,對于剛滿6個月的奶牛要注射布氏桿菌病S2疫苗,并且喂食500億CFU活菌,在七個月時需要再打一次疫苗。以后每年進行免疫1次即可。此病急性治療應以抗菌治療為主。其中四環素聯合鏈霉素是最有效的療法之一。
結核病:結核病是由牛型結核分歧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這種病也可能讓人染病。牛型結核分歧桿菌從牛的鼻涕、口水、吐痰、糞便和乳汁等方式排出,健康的牛會被污染的空氣、飼料、飲水等通過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徑被傳染。得了這種病的牛會變得消瘦,精神也不好,咳嗽,身上的毛也沒有光澤,皮膚失去彈性,食量減少,產奶量下降。
結核病的檢測,采用抗原特異性,用牛型結核分歧桿菌PPD皮內變態反應試驗進行監測。
結核病沒有好的菌苗,預防此病最好就是加強免疫。
3 奶牛的疫病防控措施
3.1 最好是用自己的奶牛自己繁殖生養。檢疫次數要增加且更嚴格。對于陽性牛要及時進行救治,可疑牛要進行隔離在做后續處理。若場里檢疫是連續出現陽性牛,在當地獸醫部門批準后可以對陰性牛進行布病疫苗免疫。
3.2 若發生疫病,應迅速隔離病牛并逐頭對牛進行臨床檢查。(這里的隔離并不單單是把病牛和其它牛分開飼養,而是要用專人飼養病牛,并用專門的飼養工具飼養)并及時把疫情報告給領導。必須進行徹底消毒。
3.3 對奶牛的信息及時進行登記和標識。信息里要有奶牛照片、耳朵上的標號、品種、產奶量、重大動物疫情免疫情況、檢疫情況等。
3.4 奶牛的消毒劑有石碳酸、次氯酸鹽、過氧乙酸、生石灰、高錳酸鉀、硫酸銅、新潔爾滅、酒精和來蘇兒等。
4 結語
對于奶牛場來說,疫病的風險要比市場風險大得多,必須要對養殖人員進行教育,他們對奶牛防疫工作必須足夠的重視。積極配合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管理的工作,更好的保護和發展奶牛場,配合疫情的普查、監測、防疫、檢疫等疫情控制與撲滅工作。只有從根本上對奶牛進行防疫措施,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風險,減少損失,降低奶牛的發病率,更加健康的養殖奶牛,對養殖業提供充分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張吉鵾.制約奶牛養殖效益的因素及應對措施[J].江西畜牧獸醫雜志,2013-04-15.
[2]王君偉,楊志強,王志亮.我國奶牛布病與結核病的發病情況與防控措施建議[J].中國畜牧雜志,2010-08-25.
[3]王亭.奶牛布魯氏菌病流行病學調查及風險評估模型構建及應用[D]. 東北農業大學,2013-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