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魯軍,程建濤
(71887部隊,山東 長島 265800)
●軍兵種訓練
提高海防部隊軍事體育訓練質量的幾點思考
畢魯軍,程建濤
(71887部隊,山東 長島 265800)
各級應緊貼使命任務,聚焦實戰主題,創新方式方法,把落實《綱要》和《大綱》作為戰斗力建設新的增長點;著重抓好內容設計、教員培養和硬件建設三個關鍵環節;以實戰為導向、以任務為牽引,充分發揮軍事體育訓練的“倍增器”作用。
軍事體育訓練;實戰化;海防部隊
《軍事體育訓練改革發展綱要(2015—2020)》(以下簡稱《綱要》)和《軍事體育訓練與考核大綱》(以下簡稱《大綱》)以作戰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科學設計訓練內容、條件標準和方法手段,與以往《軍人體能標準》相比,更加講究科學,更加便于操作,更加貼近實戰,實現了軍事體育訓練與戰斗技能訓練的高度融合[1]。各級應將其作為實戰化訓練的“壓艙石”、戰斗力躍升的“助推器”,緊貼使命任務和海島實際,借力崗位練兵,融合實戰元素,以落實《綱要》和《大綱》帶動部隊體能訓練水平和官兵綜合素質同步提升。
1.1軍事體育訓練改革是踐行強軍目標現實需要
隨著部隊實戰化建設駛入“快車道”,訓練難度、強度、險度明顯加大,官兵運動損傷多發、成績難突破等問題日益突出,一定程度上導致部分官兵對軍事體育訓練產生了模糊認識。有的認為現代戰爭是信息主導、火力主戰,不再靠“體力好”制勝;有的認為海防部隊主要是守島封航、固守防衛,完成任務靠“打得準”不靠“跑得快”。《綱要》和《大綱》的下發正當其時,使官兵對軍事體育訓練的基礎性地位、保證性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各級應以此為突破口,廣泛開展以“踐行強軍目標怎么辦”“軍事體育訓練標準怎么看”為主題的大討論,破除“信息戰無需體能”“戰斗力無關體能”的誤區,牢固樹立“體訓場就是戰場、體力就是戰斗力”的理念,把官兵練兵備戰的決心意志聚起來。
1.2軍事體育訓練改革是軍隊改革重要內容
加快軍事體育訓練改革發展是國防和軍隊改革在軍事訓練領域的重要體現,落實好《綱要》和《大綱》就是以實際行動擁護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各級應結合落實《綱要》和《大綱》,及時組織對軍事體育訓練改革發展有關問題宣講輔導,以扎實的訓練實踐引導官兵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審視解讀軍事體育訓練對推進實戰化軍事訓練、打贏信息化局部戰爭中的基礎性作用。
1.3軍事體育訓練改革是戰斗力提升的創新舉措
近年來,官兵傷病高發問題始終困擾著部隊訓練的開展,原因在于基礎體能不扎實對高強度的戰技術訓練支撐不夠,訓練組織不科學,有的甚至違背規律盲目上強度造成的。《綱要》《大綱》的出臺為解決這個“老大難”問題提供了遵循和抓手。各級要按照創新驅動、服務實戰的原則,對部隊訓練中存在的重考核成績輕過程調控、重強度負荷輕訓練防護等問題進行系統梳理,并以這些問題的解決為突破,促進《綱要》《大綱》的深入開展、落地生根,帶動軍事體育訓練和戰斗力生成同頻共振、同步提高。
2.1優化內容明方向
結合海防部隊擔負的防衛作戰任務和海島環境特點,可在6個基礎體能必考課目的基礎上,增加蛙泳、抗眩暈2個海上實用戰斗技能,打造“6+2”體能訓練專屬套餐;遵循運動生理學規律,按照“熱身激活訓練、完整運動鏈訓練、恢復再生訓練”功能性訓練體系,推廣運用“1套準備活動+1套體能課目+1套整理活動”的閉合訓練模式。
2.2培育人才強隊伍
可采取走出去學、請進來教的方法,組織業務機關和訓練骨干到院校參觀見學,吸收借鑒功能性體能訓練經驗做法,邀請駐地體育院校體能教練,圍繞人體生理結構、運動機理進行理論輔導;結合新訓干部骨干、預提指揮士官、“四會”教練員等各類集訓,將60m 跑、T 型跑等新增體能課目和訓練傷病預防作為重點內容,研究探索教學組訓方法路子、訓練傷病預防措施、場地建設標準規范等內容。
2.3加大投入抓保障
海島部隊駐防分散,島自為戰,場地受限。各級要按照建設標準規范,因島制宜,舍得投入,完善各類訓練場所,購買配發各類訓練器材,逐步實現團有健身房、營有心理行為訓練場、單獨駐防分隊有器械障礙場、班排有輔助健身器材,為軍事體育訓練順利展開提供保障。
3.1對接戰場拓展訓
海防部隊防區固定、任務固定,陣位即戰位。體育訓練要與陣地練兵相結合,依托既設陣地和就便器材廣泛開展崗位適應性體能訓練;要與專業訓練相結合,廣泛開展“武裝五公里+實彈射擊”“山地攀登+收放線”“抗眩暈+裝卸載”組合訓練,實現體能與技能效益共生;要與作戰行動相結合,在單兵基本戰斗行動中,穿插“T形跑”“蛇形跑”“蜘蛛爬”等課目訓練,提高官兵攀、爬、跳、投等基本戰斗技能。
3.2從難從嚴達標訓
要充分利用海島地形特點,把體育訓練場搬到島岸灘頭,組織三公里武裝越野、工兵設障等實戰課目訓練;把體育訓練場搬到海上舟艇,組織武裝泅渡、操舟、海上射擊等水上課目訓練;把體育訓練場搬到“四無”島嶼,組織野外生存、島礁生存等耐受力課目訓練,錘煉部隊過硬的體能、技能和戰斗作風。
3.3評比競賽激勵訓
著眼培養官兵敢打必勝的血性膽氣,結合各類軍事訓練大考核大比武和“當能手、樹標兵”群眾性崗位練兵活動,深入開展軍事體育訓練創、破紀錄,大力表彰訓練尖子和先進典型,持續掀起群眾性練兵熱潮,促進官兵適應戰場的綜合體能素質全面躍升。
[1] 林建棣.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為軍事體育訓練提供人才資源[J].軍事體育學報,2015,34(1):32—33.
[2] 扶滿,歐陽大名.向科學施訓要“低傷病率”[N].解放軍報,2016-07-24(4).
[3] 劉建偉,姜玉坤,姜自恬.陸軍第40集團軍科學施訓減少訓練傷調查[N].解放軍報,2016-07-24(4).
[4] 牛輝,陶連鵬,王鑫.陸軍第26集團軍某特戰旅預防訓練傷掃描[N].解放軍報,2016-07-24(4).
ReflectionsonImprovingtheQualityofMilitaryPhysicalTraininginCoastalDefenseForces
BI Lu-jun,CHENG Jian-tao
(71877 Unit, Changdao 265800, China)
Army at all levels should get close to the mission, focus on practical subject, implement the “Outline” and “Compendium” as a new growth point to construct the fighting capacity; focus on three key aspects of content design, teacher training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hardware; oriented by the combat missions,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military physical training as an“multiplier” effect.
military physical training; actual combat; coastal defense forces
G87
A
1671-1300(2017)03-0028-02
2017-01-26
畢魯軍(1974—),男,江蘇連云港人,副旅長。研究方向:部隊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