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周建社,李先雄
(1.新疆師范大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2.湖南師范大學,湖南 長沙 410012)
體育(表演)藝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探索
王輝1,周建社2,李先雄2
(1.新疆師范大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2.湖南師范大學,湖南 長沙 410012)
采用文獻資料和對比分析等研究方法,以體育(表演)藝術專業人才培養為主線,提出招生入口決定人才培養的起點、教學實踐與人才培養相互偶聯、就業出口決定人才培養是否可持續進行等觀點,分析教師教學與培養模式、學生學習與培養模式、專門性培養模式,結合教學實踐的操作平臺與效果評價,提煉出能夠協助人才培養的相關建議,為體育(表演)藝術專業人才培養提供務實的參考依據。
體育(表演)藝術;人才培養;模式;實踐
體育(表演)藝術專業是近10年來體育院校新增設的藝術類本科專業之一[1],體育與藝術教育的結合不僅成為理論上的可能,而且成為可持續發展的現實。然而,在體育(表演)藝術專業建設的同時,如何將體育與藝術更好的結合,培養更好的體育(表演)藝術人才,以及形成怎么樣的人才培養模式成為值得關注的課題[2]。經過多年的學科建設,我國體育(表演)藝術專業的建設已經初見規模,在人才培養目標、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等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3]。通過總結“十二五”期間我校體育(表演)藝術專業發展的整個過程,同時借鑒其他院校體育表演藝術專業發展的相關經驗,思考與構建該專業新一輪人才培養模式,尋找推動該專業人才培養的實踐途徑,對體育(表演)藝術專業今后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性意義。
專業是指人們對社會需要進行深入分析后的綜合與概括,也可以說是對社會需要的專門人才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的一種設計[4],體育藝術人才是指具有體育藝術方面的專業知識或專門技能、能力和素質較高并獲得專業學歷的人才[5],從理論上講,體育(表演)藝術專業培養出的復合型教育人才更加適合現階段人才培養的需要[6];從實際的角度出發,如何構建體育(表演)藝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才是最終人才輸出的關鍵,所以針對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思考人才培養、教學實踐、招生就業等環節的相互關系,抓住關鍵環節,對厘清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和途徑具有推動作用。
1.1招生入口決定人才培養的起點
招生是培養人才的第一個環節,通過對該專業近4年招生情況的對比分析,發現錄取學生的能力、特長等方面差異化比較大,主要原因可歸咎于招生方向的定位與考核內容的設置。體育(表演)藝術專業的學生應該從身體素質、表演能力(即模仿)、心理素質、組織能力、個體技能展示5個方面進行考核。所以,招生入口是人才培養環節的第一道關卡,關卡的尺度決定生源的質量,同時影響培養的整體過程,乃至就業出口。
1.2教學實踐與人才培養相互偶聯
2010年1月10日,教育部等七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了“堅持理論學習,創新思維與社會實踐相統一,堅持向實踐學習,向人民群眾學習,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必由之路”,3個堅持指導思想,突出實踐教學、軍事訓練、社會實踐活動是實踐育人的主要形式[7]。而教學實踐的過程性環節主導著人才培養的質量問題,人才培養的質量反饋影響教學實踐的綜合實施,其課程設計、教學設計、課堂教學、課堂考核、課題評估等步驟,貫穿大學4年教學的規劃。所以,將教學實踐提升至主動教學與認真備課的層面才能將教學實踐做得更好,而教學實踐與人才培養相互偶聯,且關系教學與學生的切身利益。
1.3就業出口決定人才培養是否可持續進行
就業出口屬于人才培養的輸出端口,該端口的口徑是不固定的,但是逐年培養的人才日積月累,逐漸形成了競爭,就業形勢的多樣化也就此產生。就業出口的需求指標對人才培養的方向性與積極性有著很大影響,因此尋找就業出口、預測就業趨勢、增設實踐環節等措施層出不窮。所以,擴大就業出口的路徑、提高社會實踐的頻率、引導學生的社會適應思維、人才培養目標轉型等措施成為考慮的范疇,使得就業出口與招生入口形成環形通道,實現可持續發展。
體育(表演)藝術專業作為新興專業,其教育任務是培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較高的文化藝術素養,適應社會體育和基礎性教育的應用型人才[8]。而該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培養專業型人才的關鍵因素,作用于本科階段的整個過程,以下將從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等角度出發,構建體育(表演)藝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提煉與總結實踐過程中的相關經驗,為本專業的發展提供理論性建議。
2.1教師教學與培養模式
教師是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實施者,肩負著教書育人的責任,所以應該重視教師教學的培養,將指導與評價融為一體,并提出相應的標準,才能為專業人才培養奠定基礎。教師教學主要通過研讀教學大綱、制定教學計劃、撰寫教學教案而形成理論;將課程教學實踐、課程考核、實踐指導等方式付諸于實踐應用;實踐應用主要通過教學內容、方法、組織、反饋等形式來進行處理,同時引入時尚元素(指比較潮流的教學段子與思想,以及教學理念),增加教學實踐環節的精彩性與時尚性。通過理論與實踐結合能夠不斷充實教師教學過程性不足,也能夠督導教學實踐的重要環節落實到位,達到形成理論與實踐結合的精品課程的標準,最終經過修訂與調節應用于課堂教學。所以,注重教師教學的整體培養與思路更新,是保障精品課程逐步實現的前提條件。
教師培養屬于教師個人能力提升的一種途徑,通常以相應的指標進行衡量,總結教師培養的階段性過程,主要包括教學能力、科研能力、業務能力3個方面,此3個方面相互促進、互為依托。其一,教學能力通過教學能手競賽、教學名師評選、精品課程建設等途徑進行激勵教師教學;其二,科研能力的培養采用教改課題申報、教研成果匯報、教學教材出版等途徑進行實現;其三,業務能力通過能力研修(指參與專項能力培訓班、繼續教育培訓班以及各類體育協會理論與實踐課程研修等)、社會兼職(指除教學以外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并擔任相關職務的能力)、指導大學生創新(指導學生實踐活動與實踐科研創新)等指標進行評價。
2.2學生學習與培養模式
學習是學生培養階段的重要引導途徑,也是人才培養過程實施的基礎,只有懂得了學習方法,才能夠更好的領會教學的內容。所以,將學生的學習分類為傳統式學習、半自主式學習、自主學習3類,掌握學習的方式方法才能夠更好的引導學習,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將學生學習的能力從傳統式過渡至自主式,所以,在此分析不同學習方式的實踐途徑,具有過程性教學的參考價值。通常傳統式學習以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復習3個步驟完成;半自主式學習則以引導學習、提問學習、反思學習為手段進行突破;自主式學習則是尋找自主研修、自主創業、自主拓展的平臺,自定目標且完成學習任務,該方式基本與社會實踐接軌,能夠獨立完成學習任務。所以,對于學生學習主要采用以引導方式為主,通過多種途徑輔助進行,最終使得學生的學習逐步形成習慣,成為自發式學習主體。
學生培養作為體育(表演)藝術專業最為重要的環節,在此模式中提出了宏觀、中觀、微觀3個層面,分別從專業內與專業外、校內與校外、課內與課外等環節進行分析,結合具體的要求與措施,進一步尋找人才培養的合適途徑。結合人才培養過程的實施可知,宏觀層面的專業內注重專項理論與專項專修、專業外強調社交修煉與思維修煉,二者相互結合才能夠使人才培養達到內修外煉的效果;中觀層面的校內組織社團活動與策劃年終匯報、校外鼓勵參與社會實踐與培訓競賽,此二者相輔相成,提高學生實踐研修能力,為社會實踐奠定基礎;微觀層面的課內強調課程學習與課程實踐、課外推薦實踐研修與活動參與,以達到課內學習與課外實踐的目的,二者結合能夠更加充實學習氛圍。最終,以一專多能型、多能一專型以及復合型人才為模型量身引導與選擇,擴大就業的路徑,培養與輸出社會需求的專門性人才。
2.3專門性培養模式
專門性培養是針對體育(表演)藝術專業人才培養的實踐過程而提煉出的模式,主要以培養教學能力、策劃與組織能力、實踐能力等為主要目標,與人才培養方案接軌,最終通過實踐提出文本方案的過程。那么教學能力主要通過擔任全民健身活動小教練、自編自導操舞類作品、不同年級之間的基本功競賽等方式進行體現;策劃與組織能力主要以策劃畢業匯報演出、組織校運會開幕式、策劃社團活動等形式進行引導培養;實踐能力的區分化培養則通過參加大型活動(指校級、自治區級、國家級活動)、參與專業實習、創建工作室等途徑進行能力鍛煉,以與社會需求接軌為主旨。所以,在實踐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教、學、編、導”等能力展示,應該成為體育(表演)藝術專業人才培養的常規,且通過綜合性系列培養手段,最終突出專業特色,并幫助學生掌握就業技能,相當于綜合能力培養的體現,最終服務于就業,并實現專項培養提升專業技能的目的。
體育院校增設表演專業適應了社會人才需求的形式,盡管專業建設時間不長,但是在不斷積累過程中,日益凸顯體育(表演)藝術專業學生的特點[9]。新疆師范大學于2010年正式招收體育(表演)藝術專業學生,也是新疆第一所開設體育藝術類專業的高校,結合已經畢業的3屆學生與目前在校學生的培養情況調查結果可知,83%的畢業生已經找到就業單位或者進行自主創業,同時每一屆畢業生的培養質量也不斷在提升;對于在校學生的培養現狀,通過招生人數與招生的重視度可以體現,招生考試的指標逐年進行調整,難度在加大,其目的是將更加優秀的生源選拔出來,選擇真正適合從事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高水平人才,同時有68%的在校生覺得目前就業形勢很激烈,認為個人需求與實際培養存在差距。而新疆民族地區的少數民族多元體育文化,為本專業特色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是體育與藝術的載體,而少數民族音樂、舞蹈、活動形式等特色資源,為課程資源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所以,該專業需要進一步挖掘人才培養的環節,以適應于社會需求。上述的方方面面都肯定了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實踐的成果,而依據社會需求,該專業的培養需要不斷完善提高,以保障該專業可持續發展。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體育(表演)藝術專業已經形成了穩定的教學團隊,生源固定且穩中有升,人才培養與國家教育部大方向趨于一致,人才培養特色鮮明突出;本專業的社會認可程度是多年積累的成果,而如何與社會需求接軌,與民族地區教育發展相適應,與西部人才培養戰略相吻合,是值得思考的主題;體育(表演)藝術專業作為唯一能夠將體育與藝術結合的專業,給予邊疆地區民族體育文化的傳承提供了發展的平臺。所以,該專業的建設與發展將處于多元融合,多方面吻合社會需求,人才培養模式將不斷完善,應用于專業發展和人才培養,而研究該專業培養模式的精細化問題具有推動專業發展的務實精神,同時,期待經過模式化系統的建設能夠使該專業處于穩定發展狀態,構建屬于民族地區的特色專業、品牌專業、精品專業,為人才培養與社會實踐而服務。
[1] 翟廷立,劉曉宇,魏旭波,等.體育院校表演專業藝術實踐的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9,1(1):77—81.
[2] 馬鴻韜,吳夢晗,李敏.我國體育院校表演專業“一三一”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12(12):77—81.
[3] 劉浩,張曉瑩.我國體育院校藝術類培養目標與課程設計的思考—布魯貝克高等教育哲學視角[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12(6):88—91.
[4] 王碩,馬鴻韜.我國體育院校表演專業研究現狀[J].體育文化導刊,2011,10(10):108—110.
[5] 許銘.體育院校體育藝術人才的培養——以廣州體育學院為例[J].體育學刊,2011,7(4):100—102.
[6] 董焱,李琳,謝欣,等.體育藝術復合型教育人才培養探索[J].體育文化導刊,2012,10(10):97—100.
[7] 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DB/OL].(2012-01-10)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870/201209/xxgk_142870.html.
[8] 李衛東,王慧莉,繳永華,等.體育藝術表演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模式的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3,2(2):154—156.
[9] 翟廷立,劉志云,李芳,等.體育院校表演專業教育實踐形式的分類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2,3(3):79—83.
PracticeSports(Performing)ArtsTrainingModeltoExplore
WANG Hui1,ZHOU Jian-she2,LI Xian-xiong2
(1.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54;2.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12, China)
Throug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taking sports (performing) arts professional training as the main line, this paper put forwards that enrollment entrance determines the starting point of personnel training, teaching practice and personnel training.The export of employment determine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ersonnel train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aching and training mode of teachers, the learning and training mode of students, the special training mode, and combining with the operation platform and effect evaluation of teaching practice,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help the personnel training, provide a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the training of sports (performance) arts professionals.
sports(performing) arts;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practice
G80-054
A
1671-1300(2017)03-0052-04
國家體育總局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新疆競技體育潛優勢項目發展研究”(2232SS15119);新疆師范大學本科教學質量工程建設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體育表演專業操舞類課程微課開發應用研究”(SDJG2016-29)
2017-02-20
王輝(1987—),男,湖南衡陽人,講師。研究方向:體育藝術與民族體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