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起超
(73071部隊 參謀部,江蘇 新沂 221400)
淺談戰斗體能訓練的原則與方法
張起超
(73071部隊 參謀部,江蘇 新沂 221400)
全裝負重戰斗體能訓練要以作戰任務為牽引。在訓練原則上應注意把握區分訓練階段、區分環境條件、區分能力素質、區分兵種專業;在訓練方法上按任務分解、按作戰進程、按作戰式導調進行訓練;應對訓練及時進行評估。
戰斗體能;原則;方法
戰斗體能是人員以戰斗狀態在逼真戰場環境下,進行遠距離行軍,通過多種障礙,完成多種任務,提高實戰能力的體能訓練,具有“為戰而練、協同性強、險難度大、組織復雜”等特點。因此,在組織實施過程中應力求做到“裝具攜帶實戰化、訓練背景實戰化、內容設置實戰化、考核評估實戰化”,目的是營造一個“時刻有敵情、處處有險情”的實戰環境,打造一個“情況判斷、定下決心、戰斗實施、組織協同”貫穿始終的實戰化練兵場,把特種兵的體能練實,把戰術練活,最終把戰斗力練強。
在組織訓練內容上要以作戰任務為牽引,對作戰行動中人與技能、人與裝備、人與環境的需求進行分析,創設基于實戰化的戰斗體能訓練內容;訓練形式上結合作戰任務,在逼真的環境中開展訓練;訓練方法上要靈活多樣,接近實戰;評估方式上,要以提高部隊執行作戰任務的實戰能力為根本標準。
1.1把握規律,區分訓練階段訓
戰斗體能應先分解后連貫,先單兵后小組、先技能后綜合演練原則,就是要區分年度訓練階段(入伍訓練、專業訓練、戰術訓練、演習階段)進行,針對作戰中可能擔負的任務挑選5~6個課目針對性組合訓練,如10 km 山地行軍、10 m 蹬壁抓繩上、100 m 低姿匍匐、1 km 扛圓木行軍、1 km抬擔架山地行軍和5 km 奔襲等。
1.2精心籌劃,區分環境條件訓
要區分丘陵、山地和海島沙灘等不同的環境組織訓練。在海訓時組織戰斗體能可以利用天然的沙灘障礙和海水條件,把水上課目揉進訓練中,提高渡海登島作戰能力。如,10 km 沙灘行軍、200 m 低姿匍匐前進、1000 m 抬圓木跑、崖壁抓繩上、牽引橫越、1000 m 武裝泅渡、3 km 奔襲。山訓時要把山地攀登、越障、橫渡融入到戰斗體能中,確保在課目設置要切實貼近實戰,如10 km 負重行軍、20 m 橫渡、200 m 小組推車、1 km 小組抬擔架和3 km 奔襲。
1.3把握標準,區分能力素質訓
《美國陸軍身體準備訓練》中指出:能力分組是將能力水平接近的受訓官兵分在同一組,對受訓官兵進行分組訓練[1]。能力分組訓練也同樣適用于戰斗體能訓練,區分不同訓練對象、課目、進程,確定訓練負荷、便于調控訓練強度,增強了訓練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較好解決水平高的訓不到位吃不飽、水平低的受不了吃不下的問題。如在訓練時有的戰士負重能力偏弱,在降低負重的情況下,仍然要參訓并完成所有課目,在進行分組訓練時,要在每個小組中加入幫扶對子,形成“強+弱”模式。
1.4科學組訓,區分兵種專業訓
就是要區分不同的專業特色,根據專業對體能的需求進行訓練,不斷深化“三個融入”(體能訓練必須融入專業訓練、融入戰術演練、融入實兵演習)理念,把每個體能訓練內容融入到各個專業和各級戰術訓練,融入到遂行每次演練任務之中,把靜態的專業訓練變成動態全過程的演練,把“技能+體能+戰術”模式貫穿每次演練。
2.1按任務分解練
戰斗體能基礎是“體能”,核心是為“戰”。根據不同的作戰樣式需求的身體素質,反推訓練需要提高的能力,訓練方法手段可靈活多變,但是要遵循由單兵到小組,由單個課目到組合練習的原則。
2.2按作戰進程練
體能訓練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特戰隊員體能水平,輔助提高戰術準確性和保持技能處于最佳狀態,確保特戰隊員能夠順利完成軍事任務。主要分為組織準備、秘密滲透、戰斗實施、轉移撤離四個階段。
2.3按作戰式導調練
結合上級考核模式,在考核前不明確背景路線,結合戰備拉動,由導調員現場明確任務,既考驗指揮員行動路線規劃能力,又考驗分隊對戰場情況下敵情處置能力。
把握三個方面:一是考核標準。對連隊來說,標準是參訓率達到85%以上,對個人來說標準是在任務、時間、標準上保持一致,考核時重點檢查攜裝內容是否落實。二是合理負重。按戰訓一致原則,依據兵種和專業崗位的戰備攜行物資規定要求,分別明確指揮員、戰斗員具體負重標準,便于部隊常態按標準展開訓練,減少訓練傷。三是過程監控。戰斗體能不是徒步行軍,必須加強過程監控,明顯道路增加巡邏哨,必過村莊增加警戒哨,任務點位增加潛伏哨,確保參訓人員心中時刻有敵情,若摒棄“走大道”和平習氣,增強創先爭優氛圍,提高官兵實戰能被發現3次以上的小組,成績為不及格。
戰斗體能必須要以任務使命為牽引,突出戰斗,扭住強化體能這個關節點,牢牢把提升個人體能素質作為出發點,聯系實際情況,以特種兵訓練與考核大綱為依據,在實際組織過程中要把控三點:一是要細化標準。在組織過程中,各課目只有標準細化可操作性才強,才能大范圍展開;二是條件相似。在組織各課目訓練時,各課目條件布設要源于大綱,但要結合實戰需求高于大綱;三是保障有力。戰斗體能屬于高危課目,在組織過程中要全面分析影響訓練安全要素,而不能停留于表面,由此,才能確保訓練安全。
[1] 李之文.美國陸軍身體準備訓練[M].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2013.
DiscussiononPrinciplesandMethodsofCombatPhysicalFitnessTraining
ZHANG Qi-chao
(Command of Unit 73071, Xinyi 221400, China)
Full load combat physical training should be based on the combat task. In the training principl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distinguish the training stage and distinguish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distinguish ability, distinguish arms professional; in the training method according to task decomposition, according to the operational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operational guide adjustment training; coping training timely evaluation.
combat physical fitness; principle; method
G808.12
A
1671-1300(2017)03-0122-02
2017-03-20
張起超(1988—),男,安徽毫州人,參謀。研究方向:軍事體育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