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也
為基層政治教育課堂講授支幾招
鄒也
進入大數據時代,官兵獲取信息的速度和數量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進步。想“征服”他們的心本來不易,如果還把“上級發的”“網上下的”“書上抄的”“別人備的”拿來照本宣科念稿、居高臨下說教、枯燥乏味講理,結果必然是使課堂失掉了活力、提不起官兵興趣。為此,筆者針對如何“增強政治教育課堂的吸引力,提高官兵聽課興致”,談幾點認識和體會。
有的政治教員往往只關注自己應該講什么,而很少思考官兵到底想聽什么,如何才能吸引人、感染人、教育人。相比領導范兒十足的說教,官兵更喜歡跟“知心哥哥”坐一起談心。不換到官兵的位置上去思考,就難以懂得他們的思想。
位置換位。陶行知曾說,我們必須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同樣,我們要把官兵的教育搞好,就要先把自己“變成”官兵,學會用官兵的心靈去感悟,用官兵的思維去思考,用官兵的眼光去觀察,用官兵的情感去體驗。要設身處地站在官兵的立場上,從他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里體悟官兵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念,從而達到身心同步、思想共通、和諧交流,真正搞明白他們對于教育的需求,進而真正想清楚抓好教育應當采取的方法。
角度換位。角度不同則觀點不同,授課人與聽課者的視角視野不同、文化層次不同、知識結構不同,對事物的看法也就不同。在課堂上,總是從講臺上往下看,看到的是一只只“饑餓的小鳥”,總想不停地去喂;而只從講臺下往上看,看到的是一個資料“復讀機”,總是不停地在講。要避免這種互不理解的情況,政治教員就要學會轉到官兵的角度,在他們的視野范圍內、理解范圍內、認知范圍內,來觀察問題、解釋問題和解決問題。
思維換位。不能理解官兵思考問題的方式,就不能讀懂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現在很多官兵思維活躍、觀點時髦,聊天談話常常天馬行空、腦洞大開、創意無限。因此要改變思維定式,善于用官兵的思維來搞好教學設計,想想怎樣把“我如何教這堂課”轉變為“官兵如何才能領會這堂課”,把“我怎么教官兵就該怎么學”轉變為“官兵怎樣能接受我就怎么教”。
課堂因幽默而變得生動、有趣、歡樂、輕松。有的政治教員妙語連珠、談笑風生,在歡聲笑語中把大道理講小、小道理講明,寓教于樂、以趣促學,極具幽默之才能。如何才能使自己變得幽默呢?不妨試試這幾種方法:
聲情并茂。西漢的《毛詩序》說:“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因此,要善于充分運用有聲語言、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來表情達意、以情動人。千萬不能總是板起臉來說教、拿著稿子念叨,毫無真情實感、全程“面癱”到底。
巧用潮語。習主席曾在元旦獻詞中用了“點贊”和“蠻拼的”兩個網絡流行語,贏得了網上網下陣陣好評。華中科大李培根校長的畢業典禮演講巧妙化用了許多流行詞,引得學生們掌聲如潮、群情激奮。他在演講中說:“這些技術可絕不是‘浮云’,相反的,能夠很好地運用它們、駕馭它們,你們或許真如‘神馬’,能馳騁在天際,遨游于云端。”通過巧用“浮云”“神馬”等詞并賦予其新的積極意義,表達了對畢業學子的美好祝福。在政治教育中,無論是“萌萌噠”“么么噠”“棒棒噠”,還是“甄嬛體”“元芳體”“淘寶體”,只要能恰當運用、不落俗套,就能使課堂更時尚更有趣更給力。
勇于自嘲。有時為了消除尷尬氣氛、從容擺脫窘境、活躍現場氛圍,不妨自嘲一下。抗戰勝利后,張大千從上海返回四川老家,好友為他餞行,特邀京劇大師梅蘭芳作陪。宴會伊始,張大千和梅蘭芳互相謙讓不愿坐首座,氣氛一時比較尷尬。為了解圍,張說:“梅先生是君子,應坐首座,我是小人,應陪末座。”眾人都不解其意,張解釋說:“俗話說‘君子動口,小人動手’,梅先生唱戲是動口,我作畫是動手,我理該請梅先生坐首座。”滿堂來賓遂為之大笑。課堂教育也一樣,如果能把自己的難堪巧妙地運用,引出富有教育意義的道理,則更是妙不可言。
很多偉大先哲例如孔子、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都曾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傳播他們的思想。課堂上,講故事是一種有效的案例教學,通過一些具體人物在某個時間某個地點干的有意義的事,描述事情的發展過程,演繹情節的跌宕起伏,反映角色的性格情感,達到明理、釋義、解惑的目的。生動有趣、富有哲理的故事能起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能讓人印象深刻、受益無窮。特別是對于一些抽象難懂的道理,講故事利用形象、生動、具體的比喻和描述,能讓大家輕松理解。具有下面幾個特點的故事容易吸引人:
有料。有料就是有“吸引點”,讓人有想了解的內容。網絡節目《羅輯思維》非常火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能緊跟時代、與時俱進,社會發生什么它就講什么,大家關注什么它就談什么,極大地滿足了觀眾的好奇心和新鮮感。我們搞教育,就是要拿出一些新鮮事兒,圍繞教育的目的意義,吸引官兵來聽,啟發官兵來想,引導官兵來做。
有趣。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講故事要用生動活潑的有聲和肢體語言,使官兵在愉悅氣氛中明白道理。比如,我國的相聲藝術就具有詼諧好笑而意味深長這個特點。某年春晚的相聲《這不是我的》,虛構了一名領導以“不收下他會工作分心”“試用”等借口接受了車、房、字畫等諸多好處,結果心中壓力極大,只能跟蟑螂對話。相聲對貪腐官員的各種借口和畸形心理,描述得荒誕滑稽,批判得酣暢淋漓,讓人聽了捧腹大笑,同時又深受教育。
有情。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這種情,要樸實真誠,要能打動人。講故事要根據情節的跌宕起伏和人物的情感世界,通過話語、神態、動作、情緒等進行情真意切的表達,才能打動人、感染人、教育人。莫言發表諾貝爾文學獎獲獎演說時就講了一系列故事,這些故事感情真摯、感人肺腑,從追憶母親、學習經歷、文學作品、感悟人生等內容,敘述了自己成為“講故事的人”的歷程。演講結束后,嘉賓都被他的故事所感動,集體起立鼓掌長達一分鐘,外媒評價其演講簡簡單單,卻透徹心扉。
有理。就是要圍繞教育主題講蘊含深刻道理的故事。政治教育尤其需要注意這個問題,決不能僅僅為了吸引官兵把故事講得云里霧里、東拉西扯、言不及理、毫無意義。選擇的故事,要能夠啟發官兵思考,最終為教育目的服務。一個優秀的政治教員,要善于挖掘故事的深刻內涵,勤于思考積累豐富的故事素材,注意掌握官兵的語言方式和思維習慣,將大道理以大家喜歡的方式講出來。
政治教員應該善于通過課堂互動,把“一對多”的單向模式轉變為“多對多”的網絡模式,讓官兵在教員的引導下,主動發表觀點、提出意見、互相交流、共同進步。互動的方式有很多,不妨嘗試以下幾種:
頭腦風暴。圍繞教育主題設計一個熱點討論話題,讓官兵自己來切入、思考和發言。把官兵分成學習組,各組推選出代表到臺上接受現場訪談,其他的同志可以充當“記者”,在各位代表發言結束后對其提問,在有問有答中碰撞思想,辨明道理。這個過程中要注意“先放后收”。“先放”就是動員大家暢所欲言、想法多多益善,力求獲得更多的高質量的“金點子”。“后收”就是最終要引導大家求同存異,把認識集中到教育的主題意義上來,防止把課堂變成漫無目的的游樂場。
角色扮演。根據教育內容組織情景模擬,讓官兵在課堂上扮演不同角色,把自己融入角色中,去體會人物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如:飛行員王某飛行技術過硬、能力素質出眾,被團推薦參加上級組織的某重要演習活動,但在開飛前晚得知父親出車禍住院,團黨委委派政治處副主任到飛行大隊做王某的思想工作。請官兵來扮演“政治處副主任”進行模擬對話,看看如何做好王某的思想引導工作,以及如何以機關領導的身份代表黨委首長表示慰問,如何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進行教育,確保王某放下思想包袱。
主題辯論。政治教育中搞搞辯論賽,增加點課堂的對抗性和趣味性,官兵參與的興趣會更濃厚。政治教育中的話題不應當是“死氣沉沉的”,而應當是“新鮮活潑的”。辯論賽的主題可以針對一些未做定論的熱點問題,比如:通過辯論“朋友圈秀曬該不該克制”思考微信使用問題,通過辯論“自媒體時代我們離真相是否更近”思考如何甄別網絡信息,等等。從中引導正反雙方在思想交鋒的唇槍舌劍中對問題進行深刻解析,深入思考,提高認識水平。最后,要圍繞教育的主題搞好辯論賽的講評。
【作者系92919部隊政治部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