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動物防疫工作面臨嚴重困境,原因是認識有誤、上級有偏差、形勢巨變、體制陳舊。對策一是認識調整,從重發展變為重防疫,從消滅動物疫病變為適度控制動物疫病,把動物疫病由人禍調整為天災,回歸為經濟問題;采取綜合防疫措施。二是實行重大改革:搞好綜合防疫;建立專門的動物疫病預警和處理系統;廢除強制免疫計劃;科學使用疫苗;鼓勵疫苗直送;建立合理規范的獎懲機制,科學考核;修訂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對動物防疫的支持力度。
關鍵詞:動物防疫;困境;對策;改革
中圖分類號:S851.3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1-0769(2017)06-0039-06
動物防疫是畜牧業十分重要的基礎工作,動物防疫的好壞,對畜牧業生產和畜產品安全關系重大。筆者大半輩子都在一線從事動物防疫工作。親身感受了動物防疫工作的輝煌,也親眼見證了動物防疫的沉淪和無奈,并為此痛心,為此憂慮,為此寢食難安。我覺得,動物防疫工作危如累卵,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必須做出全面的重大的調整,而且越快越好!
申明一點:本人不想嘩眾取寵,無意揭露什么,暴露什么,批評什么,因為那樣做于事無補,我也沒有那個權利和義務,也根本沒有那個興趣。我只想把基層動物防疫工作中的困惑和思索告訴各位,以便共同探討改進辦法,切實搞好動物防疫工作!
1 動物防疫定義
本文相關術語的定義采用《動物防疫法》第一章第三條的規定。即:
動物是指家畜家禽和人工飼養、合法捕獲的其他動物。
動物產品是指動物的肉、生皮、原毛、絨、臟器、脂、血液、精液、卵、胚胎、骨、蹄、頭、角、筋以及可能傳播動物疫病的奶、蛋等。
動物疫病是指動物傳染病、寄生蟲病。
動物防疫是指動物疫病的預防、控制、撲滅和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
其他名詞均采用行業內通行的名稱。
2 我國動物防疫工作現狀及存在的嚴重問題
2.1 防病方針
動物防疫工作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取得過巨大的成就。表現在:
a 消滅了牛瘟,控制了一些動物疫病。
b 對畜禽養殖安全、畜產品安全做出了很大貢獻。
c 制訂了一批相關的法律法規、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初步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d 研制、引進了一批質量可靠的優質疫苗。如豬瘟兔化弱毒疫苗等。
e 有了專門機構和隊伍。至少在中央到縣一級,還有機構,有人員。
2.2 基層動物防疫存在問題。
2.2.1 正常工作難以開展。
(1) 整個社會尤其是領導機關重視程度下降,對動物防疫工作有所忽視。
(2) 隊伍線斷網破,人員老化,素質低下,難以為繼。這方面在基層表現特別明顯。筆者所在的縣,平均一個鎮不到一名畜牧獸醫工作人員,科班出身的專業技術人員全縣鎮級總共只有1人,村級動物防疫員,大半超過50歲,個別超過70歲,普遍文化程度低,甚至是文盲。就是這些人,許多人還不愿意搞,有些地方,年年得換人。
(3) 動物防疫基礎設施薄弱,動物防疫條件審核流于形式。規模養殖戶中,普遍存在重發展、輕防疫的情況。《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多半是養殖場要申報國家補助時,才在領導的緊急指示下“特事特辦”的。
2.2.2 以疫苗接種代替綜合防疫措施
目前,基層動物防疫就是打疫苗,采用的是級級發文件,層層下任務,春秋兩季集中運動式注射的方式。口號是“行政部門保密度,業務部門保質量”。從省到鎮,發文件、發疫苗就是動物防疫工作的大部分或者全部內容。普遍重視預防注射數字,忽視消毒、檢疫、隔離、撲殺、無害化處理等綜合措施。
2.2.3 全面的、大規模的、肆無忌憚的造假
(1) 存欄、出欄數字造假。某縣上報的《2013年生豬規模養殖場統計表》中,某良種繁育存欄量為2 000頭,2012年出欄量5 000頭,實際情況是該場在多年前就轉產了,一頭豬都沒有養。某大戶存欄175頭,2012年出欄863頭,實際情況是,該戶全家外出打工了,存欄出欄都是零。還有把一個養殖戶夫妻二人的名字都登記上,算作兩戶的。至于數字注水則是司空見慣。某縣報表上的生豬飼養量高達幾十萬,存欄量、出欄量都是人均近2頭,自己根本吃不完。極具諷刺意味的是,該縣每年沒有調出幾頭肥豬,相反,縣內宰殺上市的肥豬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從外省外市調進來的。連開“農家樂”的,都有年底從外縣成噸購進豬肉烘制臘肉的例子。羊、雞的數據也差不多。一些地方的報表中,數字大得嚇人,實際數字沒有人說得清,也沒有人敢說清。所以,在雜志中看到東北某地,縣上把某鄉22頭奶牛報成2 200頭,我們一點也不驚奇,人家好歹還有22頭奶牛呢。
(2) 預防注射造假。多年實踐告訴我,對于散養戶,能按要求把一兩種疫苗打到豬身上,一個村民小組的防疫密度有60%~70%就很不錯了。我們看見動物防疫報表上的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豬瘟、掛標率、免疫檔案建檔率六項指標統統100%,唯有苦笑。那些表上,除開村名、鎮名、縣名100%準確外,其他很難找到真實的東西。
(3) 抗體監測造假。大約是上級為了遏制基層造假,就要求采血化驗。下面就安排專款專人,先在少量動物身上注射疫苗,采血時進行屠宰,一頭(只)的血,分成若干份送檢,便輕輕松松過關了。偶爾采取異地抽調人員進行抽查,一樣無效。因為,天下畜牧是一家嘛,都受黨的領導,“新四軍”憑什么和“八路軍”過不去?何況,今日為難了人家,說不定下次就輪到了自己。誰傻呀?
(4) 瞞報疫情。一類傳染病發生后,在“屬地管理”的要求下,都歸零了。有人奇怪,高致病性禽流感、布魯氏菌病、結核病等人畜共患病,全國媒體都公開報道了,怎么畜牧界卻一聲不吭,是沒有檢測出來,還是上帝偏心,“風景這邊獨好”?都不是,瞞了。實在隱瞞不住了,也得弄個“輸入性動物疫情”糊弄人。
(5) 繁殖母豬補助和母豬保險造假。因為中央有繁殖母豬補助政策,許多地方就在落實母豬保險時,把指標當作福利、當作人情下達,指標多少與實際數字關系不大。
2.2.4 動物防疫執法環節薄弱
畜牧獸醫部門長期政府主導下抓發展,小媳婦當慣了,當婆子媽很不適應,不愿、不會、不敢執法。別人“拿起雞毛當令箭”,這邊是拿起“圣旨”當“雞毛”,把有關法律法規當擺設。加上個別人有利益牽扯,動物防疫執法步履蹣跚,笑話百出。甚至可以說,整個行政執法這一塊,數農業執法特別是動物防疫執法最弱最軟,最不當一回事。
2.2.5 隨意亂拋亂扔死亡動物尸體
2013年,16 000頭死豬浩浩蕩蕩進軍上海,震驚全國。2014年春,贛江上又是大量死豬漂浮。這還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東、中部地區,其他地方可想而知。中西部地區,縣級和縣以下,根本沒有動物尸體無害化處理設施。散養戶和規模養殖場的動物死亡了,能在附近挖個小坑埋了,算是好的;多數人都是把死尸扔進河溝里了事;極個別人,還把動物尸體燙毛破膛,自食或者出售了。處罰?談不上,一是難發現,二是就算發現了,也沒法處理。散養戶沒錢,規模養殖戶都是政府和農業局扶持的,處罰他們不可能。上海那一萬多頭死豬,處理誰了?
2.2.6 撲殺染病動物補償過低
現在,物價飛漲,一頭豬價值兩三千,一只羊價值一千多是稀松平常的事。但是,撲殺一頭染疫動物,只補償二三百元,還不能及時兌現,嚴重影響工作。
2.2.7 強制免疫病種過多過濫
筆者所在的市,近幾年來,強制免疫病種有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口蹄疫、豬瘟等四種,其中,涉及豬的就有三種,都要求免疫密度百分之百。事實上,基層現有的人力物力等客觀情況,根本做不到。
2.2.8 動物標識流于形式
因為耳標使用極不方便,對豬牛羊有損傷,易脫落,養殖戶和經營者都不愿意用。因為屠宰檢疫要查驗耳標,否則無法進場屠宰,所以,一般都等動物出欄時,甚至是等到動物進了屠宰廠才加施耳標,純粹是掩耳盜鈴。并且,目前的耳標只能證明動物耳朵上那個耳標出自于什么地方,其他什么也說明不了。黃浦江上漂浮的死豬,有一些也有耳標,但仍然沒有辦法說明死豬的來源,就是很好的例子。
2.2.9 勞民傷財,效果不佳
疫苗是按存欄數定的,“存欄數”高出實際數量幾倍(而且年年都在上升),浪費巨大。相關部門按老規矩按部就班,開會布置,檢查督催,行禮如儀,熱熱鬧鬧一連串的100%,一個小縣(人口20萬以下,豬和羊的實際飼養量也在20萬以下的縣)直接花在疫苗注射上的投入,每年都是數百萬元。實際結果卻是疫情照來,畜禽照樣死。原來很少見到的甚至聞所未聞的重大動物疫病現在都成了常見病,多發病。筆者從2007年以后親眼見到的重大動物疫病的種類和規模,比以前20多年見到的總和還多得多。現在,重大動物疫病發生的特點:一是動物疫病的種類尤其是重大動物疫病不斷增多,有時接連暴發;二是傳播快,死亡率高,經常使一大片散養戶或者一個至多個規模養殖場,在短時間內受到毀滅性打擊;三是突然間人心惶惶,民間突擊宰殺動物成風,或者流言四起,“恐肉”“恐蛋”,不敢消費。
由于以上情況的存在,基層動物防疫工作已經到了崩盤的邊緣,如果不繼續作假的話,根本開展不下去了。
由于幾乎所有的動物都飼養在基層,所以基層的動物防疫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全局性的問題,我們應該對此高度重視,細細探究原因,研究解決辦法。
3 原因分析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出現這么嚴重的危機,一定有其深刻原因。
3.1 認識有誤區
a “動物疫病可消滅論”,或者叫“動物防疫大躍進”。大約是受到人類主要用接種疫苗的方法消滅了天花病的鼓舞,許多人包括部分學者和部分領導總想依靠人力,采用大規模注射疫苗的方式,短期內消滅、至少是消滅重要動物疫病,畢其功于一役。這種想法是很多問題的認識根源。實踐證明,這種急功近利的想法不但不切合實際,而且危害不小。
b 疫苗萬能論。把動物防疫工作庸俗化、絕對化的簡化為疫苗接種,只抓疫苗接種,不顧其他。
c 對動物疫情定位不當。由于前述兩點的存在且根深蒂固,上級自然而然地把動物疫病統統定性為基層失職造成的人禍。
d 把技術問題、業務問題、經濟問題上綱上線為政治問題。反應過度,明顯跑偏。
d 因循守舊。我國衛生部門,經歷了一次非典的歷練,從上到下,從理念到實踐都有了質的飛躍,行業本身也有了飛速發展。農業部門經歷了2004年的禽流感和2007年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疫情的磨難,卻是一切照舊,讓人扼腕嘆息。
3.2 上級指導有偏差
許多事,表現在基層,根子在上頭。
a 高指標,瞎指揮。最典型的就是要求縣、鎮、村(養殖場)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豬瘟免疫密度和掛標率、免疫檔案建檔率樣樣100%。陜西省的高考,無論文科理科,都考6門課。要求考生必須門門滿分,而且個個滿分,做得到嗎?真這樣要求,恐怕北大清華也招不到學生,只能關門大吉吧?上有不可能完成的高指標,下面就只好全面作假。
b 對疫情處置失當。
(1)小題大做,“重視”過頭。下面發生了重大動物疫情,往往縣級、市級、省級,直至農業部的專家,加上各級領導,和伴隨領導而來的隨從、記者,浩浩蕩蕩,蜂擁而至。基層不能拒絕,不敢拒絕,只能笑臉相迎。常常是疫情損失幾萬元,接待費幾十萬元,由于影響太大,影響畜產品農產品銷售,間接損失幾百萬元,或者更高。這種做法已成慣例,基層苦不堪言。
(2)下面為了撲滅疫情,又要盡量縮小影響,常常在夜間偷偷摸摸進行撲殺深埋等工作。大家沒日沒夜的干了好久,結果等來的是上級處分和通報批評。現在,我們一看到媒體報道那里發生了動物疫情,就不由自主地想到,那里的同行哥們又要倒霉了。
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公安部門破獲殺人案。殺人案多半也是突然發生,危害很大,和動物疫情有一比。公安系統破案之后,都是高調宣傳,大批民警立功受獎,提拔重用。絕對沒有因為地方發生了殺人案,哪怕是周克華的爆頭案之類的大案要案而處分公安局長、派出所所長和民警的。同一片藍天下,差距咋就那么大呢?“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怪只怪我們當年陰差陽錯上了畜牧獸醫專業,只能倒一輩子霉了。
c. 考核不合理。現在,只要一發生動物疫情,不管下面是否盡職盡責,全力以赴予以撲滅,在考核時,上面一律扣減地方的分數,客觀上是在逼迫下面隱瞞疫情。
3.3 形勢已經發生了巨變
a 散養戶減少,養殖大戶增加。和20年前相比,由于城鎮化步伐加快,農民大量外出務工,土地撂荒嚴重,散養戶大幅度減少,養殖大戶大量增加,養殖基地向糧食產區和交通便利地區集中。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
b 動物和動物產品流動性大大增加,隨之而來的是動物疫病風險成倍增加。一是國外動物大規模快速流入國內。現在,稍微大一點的繁殖場,動不動就要到美國、加拿大、歐盟引進原種。二是國內流動司空見慣,跨省跨縣調運動物和動物產品已經是常態。筆者所在的地方,調進的仔豬多半來自四川、湖北、江蘇和陜西的漢中;肥豬多來自河南、山西、江蘇和陜西關中、商洛、渭南等地。這種流動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也有明顯的好處,但大大增加了動物疫病風險。并且,這種趨勢是不可逆轉的。有關部門的觀念和管理手段顯然跟不上形勢。
c 社會關注度高。隨著依法行政深入人心,消費者對動物疫病和畜產品安全關注度高,相關部門歪點子不敢出,好點子不能用,縮手縮腳,左右為難。
3.4 體制陳舊
30多年前,動物防疫的口號是“縣不漏社,社不漏隊,隊不漏戶,戶不漏頭”,現在的口號是“縣不漏鎮,鎮不漏村,村不漏戶,戶不漏頭”。思路、方法和人民公社時期一模一樣,還是計劃經濟那一套。
3.5 規定死板,長期不變
比如,撲殺染疫動物,每頭最高補償300元是20世紀80年代初制定的,當時,剛參加工作的干部月薪是33.50元,豬肉幾角錢一斤。給豬打一針疫苗,收費1元,是20世紀90年代初制定的,那時,剛參加工作的干部月薪是200多元,現在,物價已經幾十倍、上百倍的上漲了,但那些規定一成不變。
3.6 弄虛作假
整個社會弄虛作假成風,嚴重影響和制約動物防疫工作。現在,作假已經是規則,已經是文化,已經是基層單位的“生命線”,各行各業難以幸免。
3.7 情況復雜
我國國土面積大,人口眾多,經濟發展不平衡,地理、氣候、植被、交通、飼養的動物種類和品種、養殖和消費習慣等等千差萬別。
4 對策
雖然目前動物防疫工作舉步維艱,難以為繼,但只要正視問題,找到了問題的根源,大家上下一條心,調整思路,改革創新,我國的動物防疫工作一定會“柳暗花明又一村”。
4.1 認識調整
做好“三調整、兩回歸”。
a 從重發展調整為重視防疫。在畜牧獸醫工作中,要對“疫病風險大于市場風險”有深刻認識,把畜產品安全和動物防疫工作放在前列,徹底克服“重發展,輕防疫”的錯誤思想,把動物防疫工作落實到動物養殖的產前、產中、產后等各個環節。
b 把動物防疫的目標由徹底消滅動物疫病調整為適度控制動物疫病。動物疫病是一種自然現象,由來已久。動物疫病的病原體都是生物,它們在自然界里經過了億萬年的演化過程,分布廣泛,和人類、動物及自然界的關系錯綜復雜,想人為地消滅它們中的一種或者幾種談何容易?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很難做到。天花被消滅可能只是一個特例(比如天花病毒是DNA病毒,本身不易變異,只在人類中傳播,不能使其他動物發病,感染者死亡率較高,痊愈者或者接種疫苗的人終身免疫,兼具這些特征的病原微生物極其罕見)。與其好高騖遠,追求一個很難實現的目標,不如退而求其次,放棄消滅和部分消滅動物疫病的目標,改為適度控制動物疫病,即允許動物疫病發生,但要把動物疫病的危害和損失降到可以承受的程度!這樣才符合實際,容易操作,目標更容易實現,經濟上也更加合算。
c 把動物疫病由人禍范疇調整為天災范疇。動物疫病的發生發展雖然和人為因素有一定關系,但不全是人為因素,甚至主要的不是人為因素。動物疫病和其他天災一樣有其客觀性、偶然性、不可抗拒性的特點,有突然發生、難以預警、難于控制、危害重大等等特征。天災里面,除了地震海嘯、火山爆發、臺風龍卷風等幾乎沒有人為因素(救災中人為因素不可忽視)外,其他如火災、水災、旱災、山體崩塌、泥石流,大橋垮塌等等,或多或少都有人為因素。只有把動物疫病定義為天災范疇,并在其發展發生過程中,以抗拒天災的思路和方式,盡可能的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把損失降到最低程度,才符合客觀實際。只有這樣,才便于進行決策、操作、控制和追責。那種一發生動物疫情,不問青紅皂白就處分人的做法,應該堅決糾正。當然,對于瀆職者,在證據確鑿的前提下,應該依法嚴懲。
d 把動物疫病回歸為經濟問題,主要用經濟手段解決動物防疫問題。人們養殖動物,主要是為了獲取經濟利益;動物疫病主要損害的還是人們的經濟收入(少數人畜共患病,或者可能引起社會問題的重大動物傳染病等特殊情況不在此列,限于篇幅,本文對此不予討論);動物防疫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因此,動物疫病說到底還是經濟問題。動物防疫工作中,首先要考慮經濟因素,要在合情、合理、合算的原則下解決問題。政府不應該不計成本,包辦一切。
e 把動物防疫回歸為采取綜合防疫措施。徹底摒棄實際工作中廣泛存在的、把動物防疫等同于疫苗接種的思想和做法,回歸、統一到《動物防疫法》的規定上去,采取綜合措施,防治動物疫病。
不用疫苗(當時是無疫苗可用),采取綜合防疫措施撲滅重大疫情的例子,在中國歷史上很多,比如清朝末年伍連德領導撲滅東北鼠疫,十多年前防治非典型肺炎等,都很經典。
4.2 在形式和手段上實行重大改革
a 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采取多種手段,綜合防疫。新建養殖場要按照農業部《動物防疫條件審查辦法》的規定選址和建場,舊場要逐步改造。要把動物防疫的重點放在動物檢疫、日常消毒、隔離、封鎖、撲殺、無害化處理等技術環節上來。
b 要建立一支相對獨立的、專門的動物疫病預警和處理體系。職能是及時發現、上報和診斷動物疫情;高效、正確地處置動物疫情。真正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處置,把損失降到最小。換句話說,我們不能避免發生疫情,但我們可以做到嚴密監視,及時正確處理,盡可能不使疫情擴大蔓延。
c 廢除國家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計劃。強制免疫只作為撲滅已經發生動物疫病時建立免疫帶的臨時措施。至少,現在應該減少強制免疫的病種和疫苗種類。
d 取消政府統一組織的春秋兩季動物疫苗接種,鼓勵和支持規模養殖場(含規模養殖場、養殖小區、農民養殖合作社等,下同)。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個性化的程序免疫計劃。有關部門應該給予政策傾斜,如技術培訓、指導,業務審核,保險費優惠等等。可以強制要求那些向社會提供仔畜和雛禽的單位在仔畜和雛禽出場前,必須接種一種或者幾種疫苗。
e 科學使用疫苗。對那些質量有保證,疫苗保護期較長(半年或半年以上)且反應小,使用方便,病原體不易變異的疫苗,如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疫苗、雞新城疫疫苗、雞馬立克氏病疫苗、羊三聯四防苗等,應該繼續使用。對那些疫苗保護期短(不足半年的),且反應劇烈,使用不便,病原體經常變異的疫苗,如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應該停用。最多作為緊急免疫接種用。
國家應該鼓勵研制疫苗保護期較長(半年或半年以上)且反應小、使用方便的新型疫苗。
國家應該允許養殖場在科研機構幫助下生產、使用自家苗,但適用范圍應該受到嚴格限制。
f 國家應該鼓勵和扶持有條件的養殖場、行政區域開展動物疫病凈化,應該鼓勵和扶持抗病畜禽品種(包括轉基因品種)的研究和推廣。
g 鼓勵疫苗生產廠家向養殖場直接配送疫苗。以減少環節,少占用疫苗有效期,大大節省成本。廢止現行的省、市、縣、鎮層層定購、儲存疫苗,逐級發放疫苗的辦法。
疫苗的生產、銷售、使用應該走向市場化,由市場調節。有關部門應該加強質量監管。
h 廢止現行的動物標識規定。動物標識自設立之日到現在,20年了,從來都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實踐證明,這種做法效果十分有限,得不償失,應該廢止。是否采用動物標識,采用何種動物標識,由養殖場自行決定。
動物和動物產品的來源的真實性由其所有權人保證。可設立《動物和動物產品溯源單》(或者其他形式),由動物和動物產品的擁有人填寫并承擔法律后果。對不能提供真實可靠地動物和動物產品來源的當事人嚴處重罰。
國家應該鼓勵研究推廣簡便、可靠的動物和動物產品可追溯系統,應該鼓勵養殖戶建立規范的養殖檔案和免疫檔案。相關部門應該督促養殖戶搞好此項工作,對屢教不改的應該予以處罰。
j 加大對不按規定處理動物尸體等污染物的打擊力度。
k 建立合理規范的獎懲機制,科學決策,科學考核。下達任務和考核驗收,都應科學合理,實事求是。絕不能因報告了疫情而懲罰基層。必須嚴厲打擊瞞報疫情,或者對疫情處置不力的行為,使弄虛作假、無所作為者戒。讓干實事說實話者揚眉吐氣,好好干事。
l 建立動物防疫信息共享和動物疫情預報體系。使動物防疫信息公開透明。
m 修訂相關法律法規。使之更加完善,更加科學化,人性化,具有更強的可操作性,促進以綜合防疫為核心的動物防疫工作的開展。
n 加大對動物防疫的支持力度。提高繁殖母畜補助標準;加大撲殺染疫動物的補助力度。補助額度要達到市場價的90%以上,甚至比市場價略高;對養殖場建立防疫設施予以補助。
o 宣傳和推廣動物福利理念,加強飼養管理,提高動物自身免疫力。
以上就是改革動物防疫的良方,早改早好,多改多好。只要按照上述辦法改進,我國動物防疫一定能很快走出困境,跨上新的臺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