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圖分類號:S815.4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1-0769(2017)06-0045-03
當前豬養殖是根據飼養規模、生產技術參數、生產節律及生產工藝流程等元素高度融合設計而建設的高度集約化的豬場。人們為了追求高度的集約化,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不斷提高欄舍的周轉率和科學的飼養密度,縮短母豬的哺乳期等,因此豬場生產流程階段劃分及其飼養管理需要更加精細化。本文主要討論現代集約規模化豬場中母豬的階段劃分和飼養管理。在現代規模化養殖中,根據生產環節將母豬的一個生產周期分為三個階段:空懷階段、懷孕階段和哺乳階段(含分娩環節)。下面從這三個階段對母豬的飼養管理目標和原則進行詳述:
1 空懷母豬(非哺乳)的飼養管理
空懷母豬的飼養管理目標是按均衡生產原則完成每個生產節律的配種計劃;促使斷奶母豬在第一情期內90%及以上發情配種;飼喂泌乳母豬料。
飼養管理主要遵循以下原則:
a 配種原則:小(1~2胎齡)配晚,老(7胎齡以上)配早,中(3~6胎齡)配中間;最佳時間:呆立反射。
b 每頭母豬喂料量為2 kg/d~2.5 kg/d,1~2次/d(喂料量應該視體況及斷奶后的天數而定、逐漸增加)。
c 豬舍最適宜的溫度為19 ℃~22 ℃;保持欄舍干爽衛生及空氣質量新鮮等。
d 保證提供足夠、干凈衛生的飲用水。
2 懷孕母豬的飼養管理(配種后至分娩階段)
懷孕母豬的管理目標是安胎保胎、調整到最佳的體況、促進乳腺發育,為哺乳準備打下良好的基礎、胎兒出生重(1.4 kg~1.5 kg)。
根據現代規模化養豬的生產階段及母豬整個孕期體況(體況評分標準見圖1)和母豬乳腺及胎兒的生長發育特點與規律(圖2、圖3、圖4),將母豬的懷孕期分為懷孕前期、懷孕中期和懷孕后期。
2.1 懷孕前期(配種后0~30 d)
a 配種后0~14 d喂料量為:每天 1.6 kg/頭~1.8 kg/頭,1~2次/d。
b 配種后15 d~30 d,每頭母豬喂料量 2 kg /d~2.2 kg /d,1~2次/d。
c 保證提供足夠、干凈衛生的飲用水。
2.2 懷孕中期(31 d~90 d)
⑴ 每頭母豬喂料量2.0 kg/d~2.5 kg/d,1次/d~2次/d。
⑵ 調整膘情期(31 d~70 d):在此期間,要根據豬群的體況評分值(肥瘦)、胎次(后備母豬)進行適當的喂料量調整(過肥的適當減料,后備母豬和體況偏瘦的經產母豬進行適當補料,每頭0.5 kg/d,直到把體況調整到3~4分在右即可;安胎(胎兒死亡的第二高峰)。
⑶ 乳腺發育期(71 d~90 d):a 注意能量物質:玉米、稻糠的添加量;b 促使乳池的發育;c 注意蛋白質等物質的供給,增加乳腺細胞,減少脂肪細胞。
⑷ 保證提供足夠、干凈衛生的飲用水。
2.3 懷孕后期(91 d~110 d)
⑴ 母豬喂料量2.5 kg/d~3.5 kg/d(根據時間逐漸增加),2次/d,進行攻胎(出生重,出生胎重);
⑵ 分娩前3 d開始逐漸減料(每天每頭減1 kg,直到分娩當天不喂料)。
⑶ 保證提供足夠、干凈衛生的飲用水。
3 哺乳母豬飼養管理(分娩至斷奶)
哺乳母豬的目標與任務是順利生產,讓母豬盡快從產后疲勞中恢復,提高采食量、奶水的質量,提高哺乳仔豬的成活率及斷奶重等。
其飼養管理遵照以下原則和要求進行:
⑴ 產房采取獨立生產單元的分娩車間,采取“全進全出”制。
⑵ 產房空欄后,必須徹底清洗消毒。原則上清洗消毒凈化一周后才能重新進豬。
⑶ 母豬產前一周趕到產房。進產房前,須先將母豬全身徹底沖洗消毒及驅體內外寄生蟲一次。
⑷ 做好防寒保暖和防暑降溫工作(豬舍溫度決定豬群健康),保持欄舍干爽衛生及空氣質量新鮮等(產房最適宜溫度20 ℃~22 ℃,保溫箱氣候環境最適宜溫度29 ℃~33 ℃;濕度65%~75%;哺乳期間杜絕沖洗產欄和母豬及仔豬)。
⑸ 做好母豬產前產后的保健工作,以預防仔豬下痢等。
⑹ 根據哺乳母豬體況、泌乳情況、帶仔數等具體情況精細化地飼喂泌乳母豬料。
⑺ 控制母豬產程在5 h內,必要時實施助產,超過6 h仔豬死亡率翻倍。
⑻ 母豬分娩當天不喂料,如有剩料,應把剩料清除;產仔第2天投料1 kg~1.5 kg,第3天2 kg,之后按每天0.5 kg遞增(以哺乳10頭計,每增加哺乳1頭仔豬,每天母豬飼喂量增加0.5 kg),直至母豬能吃多少就喂多少 (6 kg/d~8 kg/d)。2次/d(夏季氣溫高,母豬的食欲差,喂料次數可增至3次。剩料必須清出,絕對不允許母豬采食變質的飼料)。斷奶前3 d開始減料,每天每頭減1.5 kg~2 kg,直到斷奶當天不喂料,如有剩料,應把剩料清除。母豬在哺乳期的采食量,決定斷奶仔豬的體重(成正相關)。
⑼ 保證提供足夠、干凈衛生的飲用水。
備注:以上各階段母豬每天的飼喂量是在16 ℃~25 ℃最適宜溫度的飼喂量,飼喂量還要根據每頭母豬的體況,季節性等作適當加減(如冬季室溫低于15 ℃時適當增加飼喂量,約10%左右)。第一胎母豬整個懷孕期都要適當加料,根據上述準則進行投料并控制好各階段母豬的體況,對提高母豬的繁殖性能(包括受胎率、產仔數、仔豬初生重、泌乳量、斷奶后發情等)以及控制母豬子宮炎、陰道炎、乳房炎、無乳綜合征(Metritis-mastistis-agalactia,MMA)等都是至關重要的。□□
參考文獻:(2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