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養豬業的不斷發展,其養殖方式逐漸呈現出規模化、專業化和集約化。與此同時,新的挑戰和新疾病隨之出現,發病機制也呈復雜化趨勢,嚴重威脅豬群健康。另外,部分養豬戶仍過分追求經濟利益,防疫觀念淡薄,甚至缺乏無基本的防疫知識,缺少科學合理的管理方式。為此,我們分析豬疫病防治中消毒的管理重要性,以便為養豬戶的管理提供借鑒。
關鍵詞:豬;疫病;消毒管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S851.33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1-0769(2017)06-0047-02
隨著我國豬養殖業不斷的發展,有傳統的分散式飼養慢慢地向著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的發展;但是,豬群疾病的發生仍然較多,目前已經成為養殖場管理人員要解決的主要問題。由此可見,疫病已經成為豬養殖業發展的主要阻力。因此,要改善豬場的管理,解決疫病問題,采用科學的消毒管理措施已經成為防疫工作中的重大措施之一。
1 豬疫病消毒管理問題分析
1.1 管理方式落后
養豬場管理方式落后,特別是小型豬場的管理存在許多的不足,養殖場部分飼養管理人員文化程度低,養殖技術知識缺乏,對豬場的管理主要根據經驗進行判斷。另外,養殖場飼養密度大,導致呼吸道疾病容易發生。再者,將新引進的種豬和場內原豬群混合在一起,增加疾病的發生,加快疾病傳播速度,同時生產用水不符豬場用水標準等現象。
1.2 消毒方式不合理
部分豬養殖場消毒方式不規范,特別是對養殖場的周邊環境消毒重視程度不夠,未能掌握好消毒時間,增加了疾病發生的可能性。養豬場消毒存在不規范、不徹底現象,主要是消毒劑類型、配制和使用方法的不科學。部分養殖場未能掌握用藥治療的基本要求,不了解藥物理化性質,缺乏搭配使用的知識。使用之前未進行藥敏試驗,對于交替用藥以及聯合用藥了解程度不足,長時間使用同一種或同一類藥物,導致很容易出現耐藥性,降低藥性。豬出欄之前,由于濫用藥,沒有嚴格按照藥物使用方式,使得藥物殘留在豬體內,直接威脅人類健康。
2 豬疫病消毒管理措施分析
2.1 完善免疫程序
隨著傳染病類型越來越多,疫苗的品種也越來越多,豬要不斷地接種疫苗,但是傳染病還是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的控制。分析其原因只要有兩點:其一,某些部門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出現新疾病就會立馬研制新的疫苗,部分沒有經過科學認證,在安全性還未確定的情況下就將之用于豬群中,有時病情未能得到控制,反而加重豬群病情。其二,很多豬場管理人員認為豬接種疫苗后即可將之送進保險箱,但實際情況是,豬接種疫苗并不能百分百的受到有效的保護,豬免疫力可能還會受到體質、環境應激還有隱性豬瘟等的影響。同時,疫苗在運輸過程中也可能會導致質量下降,或者接種疫苗的操作規范性不足,所以,豬場管理人員要掌握免疫程序的每一環節,在允許情況下方可接種疫苗;另外,要把握好劑量,剔除不合格的疫苗,排除各個環節上可能存在的影響因素。制定切實可行的免疫方案,充分考慮免疫時間、用法、使用量還有接種日齡等,并做到與豬場的生產流程以及當地的疫情流行特點相符合。對重點疫病要進行檢測,并規范化免疫操作。
2.2 重視消毒工作
消毒工作是豬場管理工作中重要組成部分。管理人員要意識到消毒的重要意義:第一,消毒可以將外帶的病原微生物殺滅,消毒不是治療。第二,消毒是預防工作的重點。豬場消毒內容包括有豬舍出入口、豬舍等地方,均需要定期消毒,預防病原感染生豬。同時還要注意消毒方式,正確的消毒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消毒效果。可建立日消毒制度,將周期消毒制度取消。消毒藥品以及消毒液濃度、消毒次數要嚴格按照規定執行,對于進出豬場車輛要實行嚴格的消毒,工作人員要注意更衣、換鞋,并經紫外線消毒后再進入豬生產區。而豬舍每周展開一次消毒,空豬舍也要開展全面的消毒。一旦出現感染,首先要做好隔離工作,再開展消毒。要謹慎選擇消毒藥物,并根據消毒成分交替使用,保持藥物濃度,增強消毒效果。
2.3 定期開展驅蟲工作
大部分豬場都存在不同水平的寄生蟲。豬體內出現寄生蟲之后,一般會表現出豬毛粗糙,失去光澤;同時,生長速度慢,體況偏瘦弱,嚴重時會直接導致豬死亡。因此,寄生蟲也會嚴重威脅豬行業的發展。
驅蟲藥類型很多,一般采用廣譜藥,如常見的阿維菌素、伊維菌素、鹽酸左旋咪唑等。但是,不管使用哪一種藥物,放藥后3 d要將豬舍內的豬糞清理干凈,清洗和消毒地面,預防寄生蟲的滋生。
3 結束語
總之,做好豬場消毒管理工作,就要根據豬場實際情況,先轉變認識再強化防疫意識。在制訂好免疫程序和做好消毒工作的同時,不可忽視驅蟲工作。力求標準化飼養方式,強化豬場管理,有效促進豬場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5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