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奮是一種美德,但是勤奮并不一定能獲得足夠的報酬讓生活發生質的變化。
因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的時間更是有限的,在這個世界上可能唯一對所有人公平的東西就是時間,一天24小時并不因為你富有而擁有更多,也不會因為你貧窮而擁有更少。
所謂勤奮,其實就是在別人沒有利用的時間基礎上,增加時間的長度,增強時間的深度,從而實現比別人更好的結果。但是,一味在工作上沒有合適路徑的勤奮其實卻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浪費。
很多人考慮的往往是如何拿到更高的工資,如何能夠把自己崗位上的競爭對手逼走,如何獲得老板的垂青,如何通過所謂的勤奮順著職級一步步向上攀爬。但是這些人卻很少考慮到,人的體能會有衰減,人的年歲會出現衰老,這種所謂的勤奮往往是在透支自己未來的發展潛能,大家都很少考慮到,未來你的老板將會有可能隨時找到一個比你更加年輕,比你更加有能力的替代者。因為,你的勤奮都是低質量的勤奮,將會隨時被人所替代掉。
引用一個并不太恰當的例子,在劉慈欣著名的科幻小說《三體》中有著這樣一個片段,人類得知三體星人將要入侵的事實,于是開始在宇航速度,在艦隊數量上進行瘋狂的軍備競賽,當我們發現通過我們的勤奮我們的宇航速度和三體星人已經一樣了,那我們真的就贏了嗎?沒有,對方僅僅用一個水滴就毀掉了人類所有的艦隊。原因是什么呢?劉慈欣的比喻是,蒙古時代的騎兵已經可以擁有和坦克相近的速度,但是幾輛坦克就能夠輕而易舉地擊潰幾萬人的騎兵,因為這就是路徑和層次上的差異,降維打擊根本不在乎你的勤奮。而我們的生活何嘗不是這樣呢?
當然,也有人說如果不加班的話,獎金會被扣掉,工作也會丟掉。不這樣勤奮會有生存的危機,因為我們的房子、車子、父母、孩子、事業等都會成為壓迫我們的壓力來源,這些壓力就像抽動陀螺的鞭子,無時無刻不在抽動著我們,讓我們迫不得已向前而去。只有不斷地工作,不斷地加班才能負擔得起房貸(房租)、水電費、手機費、育兒費以及我們的日常用度開銷。因此,我們要盡可能地用時間來支撐一切。
當我們根本跳不出自己的生活壓迫的時候,哪會有機會去思考自己人生的方向。正是我們所謂的理直氣壯的忙字,真正掐死了我們跳出窮人圈子的可能性。要知道人除了加班工作消耗時間,還需要用時間去學習充電,去認識更優秀的人,去見識更廣闊的世界,為人生的蛻變做鋪墊。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我們可以仿照馬斯洛的需求層級理論做一下人類的收入層級:
第一層,短暫性收入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們所有人都是一種打工者,只有工作才能夠有收入,如果失去了工作,或者停止工作,我們的收入就會因此歸零,最終陷入貧困,乃至萬劫不復的深淵。
第二層,持續性收入階段。在這個階段,前期通過短暫性收入進行的收入積累開始變成了我們的資本,通過資本成為流轉生錢的手段,比如說你擁有了自己的公司,得到了可以出租獲得資本利得的房子、商鋪等等,或者擁有了發展前景良好公司的股票,乃至有了大量的資金,這些資本最終讓你即使不工作,也能夠養活自己,甚至還能有一定的收入增長。
第三層,資本運轉階段。將持續性收入階段獲得的金錢和資本進行再一次積累,不斷增加資本的厚度和深度,你將會擁有更多的資本投入理財、投資的范圍里面,將自己在資本食物鏈上的位階不斷地提高,通過資本的流動和循環,實現資本的自我增值與循環,讓自己擁有可以自我循環增值的財務系統,當系統實現了自我成長、自我發展的時候,你也就真正實現了財務自由。
但是這些階層都需要的是我們縮短時間的長度,提升時間的厚度,不斷提升自己的道路層次,這就是終結窮忙的路徑選擇。然而,大多數人都會在第一層形成所謂的路徑依賴,你根本沒有工夫去明白哪里是道路層次的提升,因為你已經太忙了,忙到沒有時間去實現自我的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