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收藏這么多年,可以說,我對藝術是懂一點的。又因為我還經營藝術品行業三十多年,所以對金融投資也算是懂一點。但是對于現在很多人所說的藝術金融,我確實理解不了,也不懂。
藝術是感受,是精神,是比較抽象的東西,因此很難說什么是藝術。正是因為很難判斷什么是藝術,所以就更難談及它們的價值或者價格。舉例來說,藝術家凡·高,生前他的畫并不出名,也賣不上什么價錢,但是在他死后,他的畫卻一幅難求,能買到的話,一幅作品也要七八千萬美元。
而金融,在我看來,更多的是數字,是比較有量化標準的東西。因此,相對藝術來說,它是理性的行業。以前有人說,藝術品是無價之寶。既然無價,又怎么去進行藝術品投資?也有人說,有人想買而你不肯賣的藝術品就是無價之寶。如果你想賣,就是價值連城?這個問題最有趣的是賣方認定的是“寶”,買方認定的可能是“草”,到底有多少人想買、多少錢能買才叫“寶”?很多時候,從藝術的角度是沒法衡量的。
但是近年來,我們還是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人投入藝術,也投入藝術品投資。特別是有錢的富豪,越來越喜歡進入這個圈子。那為什么他們要進入這個行業呢?首先,藝術品投資已經成為個人身份與地位的衡量標準;其次,作為資產保值增值的一種手段,藝術品投資有其獨特的優勢,在一個人的資產生涯規劃中占據重要位置。
如果說將藝術品投資作為資產保值增值的一種手段還可以理解,但是作為衡量一個人身份地位的標準,確實讓人難懂了。炒股票炒黃金和投資藝術品,本質上并沒有什么區別,都是一種理性的投資學問。投資藝術品,并不能說明你懂藝術。
畢竟藝術品收藏和投資,這兩者還是有區別的。收藏貴在悅己,無論古代還是現代,自己開心最重要。收藏不是為了賺錢,更多的是偏重精神上的追求。所以,往往收藏家收藏的東西是不會出售的,而是當成一種藝術品來欣賞。而藝術品投資則是一門金融學問。藝術品投資客買到的藝術品是要從它的升值空間做考量的。他自己并不一定是喜歡,所以他入手的東西將來是以出手為目的的。
目的不一樣,你所需要做的功課就不一樣。若以收藏為主要目的,那么你就會進行專項收藏研究,會對你喜歡的這一門類有一個系統的分析,然后專注地去收藏。正如我喜歡佛教類藏品,因此從不懂到懂,我收藏的東西也大都以佛像、佛龕等藏品為主。每收藏到一件寶貝,對我來說都是值得慶祝的事情。所以,收藏會讓人快速地達到專業、精深的水平,而且也有利于提高自己在該收藏領域乃至收藏界的地位。
而投資,它就需要你能分析整個藝術品市場的行情,并能找出市場當中的潛力股,才有可能以小博大,獲得更高的投資回報率。同時,投資前,你不僅要對行情有把握,還要有去偽存真的能力,尤其是當今藝術品市場魚龍混雜、陷阱重重。
所以,收藏是一種喜好,而藝術品投資是一門學問。但不管是收藏還是投資,都是一門專業性極強的工作,如果想要做好,一定的相關專業經驗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