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文明古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幾千年來,我國各族人民在長期的勞動和斗爭中,創造了幾百種豐富多采的表演藝術形式,可以說是千姿百態,色彩迥異,是一座絢麗奪目的藝術大寶庫,本文將主要談談音樂表演藝術。
關鍵詞:音樂 表演藝術
音樂是感情的藝術,抒發感情是音樂藝術最基本的表現功能。音樂通過其超強的情感傳達,在帶給人們精神慰籍的同時,也塑造了豐富多樣的人性情感。因此,音樂表演中的情感表現極為重要,以情感人是音樂表演的基本要求。這就需要表演者在深刻理解音樂作品的基礎上,將自己的真情實感融入其中,通過想象與聯想,傳達給觀眾最真切的情感,從而使表演獲得成功,展現出音樂作品。
1.音樂表演的基本要素
音樂表演的基本要素是指構成音樂的各種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長短,音的強弱和音色。由這些基本要素相互結合,形成音樂的常用的“形式要素”,就是音樂的表現手段。最基本要素是節奏和旋律。
(1)節奏。 音樂的節奏是指音樂運動中音的長短和強弱。音樂的節奏常被比喻為音樂的骨架。節拍是音樂中的重拍和弱拍周期性地、有規律地重復進行。中國傳統音樂表演稱節拍為“板眼”,“板”相當于強拍;“眼”相當于次強拍(中眼)或弱拍。
(2)旋律。聲音經過藝術構思而形成的有組織、有節奏的和諧運動。旋律是樂曲的基礎,樂曲的思想感情都是通過它表現出來的。
2.不同音樂表演形式中的情感傳達
通過不斷的學習和音樂表演實踐中,我明白了不只是為了展現和打動自己,更重要的是把音樂中的情感表達出來,能夠把這種情感傳遞給觀眾或聽眾,從而給他們帶來一種審美體驗。但是不同的音樂形式由于情感的表現方式不同,所呈現的特點和聽眾的接受程度也是不同的。其實,任何一種形式的音樂表演和作曲一樣,都是創造性地行為。因為只有通過它,才能使作品感性地呈現,才能使同一作品呈現為形態各異的美。音樂如同其他藝術形態一樣,通過音符、節奏、織體等表現手段,表達人的感情和對社會、生活的感受。音樂以其樂音的運動這種特殊的表達方式,表現作曲家蘊含在作品中的感情。如果從樂曲中抽掉感情內容,樂曲就會淪為毫無意義的零碎的音響。而在音樂表演中,演奏者不僅僅需要把譜面上應有的東西表達出來,還應該根據自己對樂曲的理解(這種理解包括作曲家的個性、創作時的心理、演奏者的生活閱歷等)進行創造性的表演。表演者在表演音樂表演就不僅僅是一種再現的藝術,更重要的應該是將音樂賦予創造性,以豐富音樂的內涵,并賦予音樂新的生命,這樣才能保持藝術的不斷發展。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創造力,不同的人也具有不同的理解力,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也會有不同的音樂體驗。因此,音樂就隨著不同表演者不同的創造性而具有不同的姿態,而這些也恰恰構成了音樂的多樣性,也體現出了演奏者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所以,創造性在音樂中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過程中,應該完全進入該作品的情緒、內容,才能比較充分地表達出作曲家的本意。
3.音樂表演的三層境界
音樂表演藝術擁有三層境界,首先是直覺。直覺對藝術家來說非常重要,是否擁有直覺是能否進行創作的先決條件。對直覺,我們一般的解釋是:人類感知世界的能力和方式。由此看來直覺是人人都有的。而在藝術家那里,這種直覺方式則發展為一種對藝術語言的直覺,也可以說是藝術的直覺。
(1)境界之一:直覺。藝術直覺包涵著深刻的內在心理因素,直覺是一種最基本的理性活動,是對客觀世界的感悟和深刻的心理體驗過程。直覺絕非單純的感知,而是與情感的想象、感知交融在一起的多種心理功能的綜合體。
所以,在音樂表演藝術中,音樂家的藝術直覺,在其對客觀世界的感悟中、在對藝術形式的把握中起著巨大的作用。它使音樂家不斷發現、不斷啟發自己的藝術思維,不斷地提高音樂的藝術創造能力。直覺是藝術家進行藝術創作的生命線,任何一個偉大的音樂家無不憑借著他的獨特而又非同尋常的藝術直覺而馳騁于音樂的神圣舞臺。我們可以看到,音樂大師門德爾松,用激情和靈感催生出了不朽的傳世名作《森林交響曲》,那陣陣林濤,那隱伏于林海萬山叢中的無窮故事,被大師用音樂詮釋得精妙絕倫。
(2)境界之二:興趣。在充分感受直覺對于音樂表演的重要性后,我們必須關注的便是第二個層次——興趣。興趣是個體以特定的事物、活動及人為對象,所產生的積極的和帶有傾向性、選擇性的態度和情緒。 每個人都會對他感興趣的事物給予優先注意和積極的探索。例如,對美術感興趣的人,對各種油畫、美展、攝影都會認真觀賞、評點,對好的作品進行收藏、模仿;對音樂感興趣的人,會收集相關的音像資料,常去音樂廳,參加各種與音樂相關的活動等。興趣不只是對事物的表面的關心,任何一種興趣都是由于獲得這方面的知識或參與這種活動而使人體驗到情緒上的滿足而產生的。
(3)境界之三:風格。因為有了興趣,音樂表演藝術才能表現得更加豐富,才能形成各種不同的風格。所以,解決了興趣以后,值得我們長遠考慮的便是音樂表演藝術的第三層境界——風格。 當我們在欣賞音樂表演藝術時,往往會覺得他們具有各自不同的特色。不同鋼琴大師的表演讓我們感覺有的柔和優美,有的雄渾有力。不同指揮家的指揮,有的質樸熱情,有的溫柔親切。聲樂表演、舞蹈表演也有不同的特點和不同的民族特色,這些都體現了藝術的不同風格。
任何一位偉大的演奏家其演奏技藝與風格都會深深地打上時代的烙印,這一點上梅紐因大師也不例外。總的看來,他屬于世紀交替間,演奏觀念和風格逐漸變淺時期的演奏大師。從他的早期演奏上來看,其風格明顯受到克萊斯勒和埃奈斯庫的影響,尤其是埃奈斯庫作為梅紐因的老師,他將自己賦予音樂以豐富的表情和甜美意境的特點盡數傳給了這位非常善于學習別人特點的學生。
參考文獻
[1]于潤洋譯.卓菲婭·麗莎音樂美學譯著新編.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書號
[2]張前.論音樂表演創造的美學原則.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2,(4):3-10.
(作者單位:山東大學(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