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首先概述了新媒體環境下攝影的發展;其次闡述了新媒體的變化發展;再次對新聞攝影在新媒體時代變化研究的意義進行了分析。同時催生了數字媒體新聞攝影藝術的誕生;使新聞紀實的真實性受到沖擊;使得新聞攝影創作超越了攝影的本體特征;與其他媒體藝術的集合,催生了數字媒體藝術。論證了新聞攝影在新媒體時代,已經成為與語言、文字、聲音并行把握世界的一種方式。新聞攝影是一種藝術,更高于藝術,作為新聞從業者,我們必須把握攝影的新發展,更把握新媒體時代的特點,從而讓新聞攝影更好地服務受眾。
關鍵詞:新聞攝影 新媒體 影響
隨著新興媒體的大量涌現,從過去傳統的紙質媒體發展到現在的網絡新媒體,攝影家的作品可以通過網絡傳播出去,讓全世界的人們欣賞到攝影家的藝術作品,這樣的傳播效果在過去的媒體時代是不可想象的。廣大攝影愛好者和影像創造者擁有了高科技設備保障,為了搶眼球,爭取更多點擊率,不少攝影愛好者經過對攝影作品的加工、電腦合成和軟件處理。產生了超越原有實際影像內容的視覺效果,形成了攝影藝術,它使新聞攝影與新媒體融合為媒體表現藝術,雙向互動共融,實現發展。但也產生了不良影響,如圖片失實,斷章取義,不利于新聞事實的傳播。同時,也應看到新聞攝影在新媒體發展中產生的影響,催生了一些新的藝術文化,如拍客。為此,應積極利用好攝影與新媒體之間的相互作用,使兩者有機結合在一起,進一步推動新聞攝影藝術的發展。
一、新媒體促進新聞攝影發展
視覺是人們認知世界的最主要的途徑之一。在傳統的攝影藝術創作中,攝影者要通過一定時機,結合對拍攝對象的選擇,借助暗房技術,才能把事物轉化為視覺形象。而網絡、手機等新興媒體的大量涌現都為新聞攝影事業發展創造了更便利的條件,使新聞圖片以更快、更新的方式傳播,也為攝影記者和創作愛好者提供了高科技設備保障,使攝影進入了數字化的傳播時代。通過新媒體運作,把創意、想象力作為創作的核心元素,使攝影既產生了實際圖像,也產生了一些想象創意的圖像,這些圖像不僅反映現實,還充分反映了新媒體下的大眾攝影時代。21世紀初,“市民攝影記者”誕生,即“專指那些非職業化、用手機拍攝新聞事件,并將照片發給新聞出版物,最終獲得刊用的公共人群”。① 2011年6月23日,北京突降強暴雨,部分地鐵站進水,中國日報社分派五路記者前往不同地點采訪,最終卻采用了網名@水葆拉發出的“地鐵瀑布”圖片作為頭版配圖。這說明由數字影像技術引發的攝影專業正逐步向公民化發展,網絡平臺中能夠發現一些人自助拍攝的素材與專業拍攝的作品相比毫不遜色,這是大眾傳播的優勢之一。為了適應新媒體環境,對攝影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新媒體環境下攝影記者轉型,要求記者的攝影理念影像創新要能夠符合時代步伐,要拍出更吸引受眾眼球的作品,而不是去克隆原有的獲獎作品。新媒體環境下,受眾的信息需求越來越多元化,攝影記者要創新更多形式的影像。這種形勢為專業攝影記者提供了更多的挑戰與機遇,既是我們專業攝影師所面臨的挑戰,也是優秀攝影記者展現的最好舞臺和機遇。
二、新聞攝影在新媒體發展過程中產生的變化
蘇珊·桑塔格在《論攝影》中指出:“攝影是一則空間和時間的切片”,這種特性保證了照片影像與客觀世界的一致性,體現了攝影的紀實性、瞬間性和圖像性。新媒體時代所特有的虛擬環境,人們擺脫了階層、空間等因素,產生的互動機制使人與人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交流,足不出戶就可以知道天下事,新媒體環境下的攝影迫切需要探尋新的創作與傳播理念。攝影藝術與新媒體的交融更是如虎添翼,形成了一種全新的世界觀,消除了“壁壘”,實現了更高層面的跨越,這同樣也是對生活、對社會的啟示。而數字影像技術通過網絡計算機,以及相關軟件的處理,使我們攝影的實體得以顛覆或者改變。在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下,文本圖片很輕易的被篡改,使得我們新聞的真實性受到沖擊。從而產生了“優秀攝影記者+優秀圖片編輯”構成的組合,圖片編輯在思想層面洞察層面能夠給攝影記者一個方向。那么,就勢必要求新聞攝影從業者,必須堅守新聞攝影的實證本位,以職業道德規范為準則,嚴肅對待新聞紀實的真實性,以保障新聞紀實類照片在人們心目中的信任度。
三、新聞攝影在新媒體時代的作用
在新媒體時代,攝影所體現出的人文關懷、社會價值與功能等愈加明顯,同時,新媒體時代的攝影對于提升大眾的審美意識具有重要作用。對于全社會而言,由于在新媒體時代大眾的攝影活動中,越來越多的攝影者開始關注身邊的生活,照片中自然而然的體現出更多的人文關懷,這不僅有利于攝影者自我價值的提升,也可以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有利于形成文明的社會風氣。同時,在這個“讀圖的時代”,攝影體現出了它獨特的優勢,成為全世界都能讀懂和交流的文化,體現出的社會價值與功能較傳統攝影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直接攝影者、影像處理者都能夠成為新媒體的傳播者、創造者和享用者,通過新媒體我們能夠獲取國內外的最新資訊新媒體環境下,攝影與新興學科的相互滲透與融合,也為攝影藝術創作提供更廣闊的天地。
總之,新媒體時代中,攝影記者不能只是會拍“好看鏡頭”的“技工”。必須理解視覺化講故事的方式。以扎實的業務基礎為根本,及時更新觀念,跟上時代變化步伐,尋找適當的表現手段,這就是對新媒體時代新聞攝影的真正思考。與此同時,新聞攝影在保持真實性和直觀性的基礎上,使得創作者情感的表達更加豐富多彩。為此新聞攝影從業者應加強新聞攝影與媒體的融合程度,全面推動新聞攝影事業發展。
參考文獻:
[1]田智鋼.新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上、下).
[2]任金州.電視新聞攝影.
[3][美]布萊恩·布朗.電影攝影技巧.
[4]格倫·蘭德理查德·扎基亞.教攝影
[5]邢江:《手機攝影助力公民新聞時代》,《攝影世界》2012年第10期
[6]匡文波:《“新媒體”概念辨析》,《國際新聞界》2008年第6期
[7]楊志瑰:《關于藝術與數字技術相結合的新媒體藝術設計》,《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年第13期。
(作者單位:廣東省河源市河源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