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物質生活得以滿足的今天,我們更多的是要追求富有的精神生活,膚淺的物質追求轉變為高層的精神追求。特別是在鄉鎮,這種轉變尤為突出。因而鄉鎮群眾文化也走進了大眾的視線,成為大家矚目的焦點,本文就當前鄉鎮群眾文化作出幾點思考。
中國關鍵詞:鄉鎮;群眾文化;工作
一、鄉鎮群眾文化的特征
(1)群眾性,群眾性是指一切文化活動都必須以群眾為主題,失掉了群眾,也就不能成其為群眾文化,這是它的本質屬性。我們所開展的文化活動,都是圍繞群眾的需要而進行的。不同民族,不同性別,不同職業,不同年齡,不同文化素質,不同居住環境的人,都有自己需要的和適應各自情況的群眾文化活動。每項文化活動都能涉及或吸引大批的群眾。
(2)自發性,群眾文化的自發性是以自娛自樂為基礎的,是以滿足群眾自己的精神生活需要為目的的。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不分地點、場合,甚至不受時間等限制,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使之在活動中得到精神享受和思想啟迪,特別是目前各大中城市與鄉村流行的壩壩舞搞得非常活躍,適應中老年身心健康和交流心靈的一個平臺,真正起到了你健康我快樂的目的。
(3)社會性,群眾文化的社會性是指其活動的地域廣闊,活動內容豐富,活動方式靈活。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不受地域的限制。從遼闊草原到湖鄉海濱,從繁華鬧市到偏僻農村,處處都有群眾文化活動陣地。群眾文化的社會性還表現在一切文化活動都與人民的生活緊密相關。通過人人參與,從而也體現了對文化事業的觀注,文化活動共性是精神生活必然需求,也是社會一個轉型。
(4).業余性,業余性是指廣大人民群眾業余時間所參與從事的文化活動,它不占據人們的主要時間和主要精力,具有極大的靈活性。群眾文化則是人們在從事本職工作,學習之外進行的文化活動。近年來,隨著群眾文化事業的發展,各地涌現了各種文化機構和群眾文化骨干力量,特別是農村興辦的一些民間職業劇團,民間樂隊,老體協等,他們把農村剩余勞動力組織起來,發揮自己的文藝特長,結合農村地方習性傳播精神文明,宣傳黨的方針政策。
二、開展鄉鎮群眾文化工作的意義
加強群眾性的文化工作對構建和諧社會有重要作用。建設群眾性文化工作,把握群眾文化的內涵,是構建良好人文環境的關鍵。
(1)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社會主義文化的基礎,因此,群眾性文化建設就是發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體現。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目標就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自身文化發展進步的要求。因此,群眾性文化工作就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強大后盾,是增強群眾凝聚力、生命力的保證,是促進社會穩定繁榮的支柱。因此,社會主義群眾文化不僅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征,更是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力量源泉和支持,是衡量社會和諧水平的尺度。
(2)良好的社會環境和學習環境對營造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一些“歷史機遇期”和“矛盾凸顯期”的時候。隨著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利益多元化、貧富差距拉大等矛盾造成的社會不安情緒,我們不僅需要在政策外部進行調整,還需要消除群眾心理,文化活動的作用就日益重要。通過群眾性文化活動的建設,可以加深群眾對國情的認識,架起群眾之間心靈的橋梁。
三、合理開展鄉鎮群眾文化工作
(1)充分認識鄉鎮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要性。文化工作歷來是我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社會主義文明進步的重要手段,黨的十七大、十八大均把文化建設內容寫入了黨的指導思想,并要求全黨要從社會主義興旺發達和民族振興的高度,充分認識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特別強調要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這充分體現了黨對新時期農村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視。
(2)制定鄉鎮文化建設發展規劃。一是要找準合理定位,從領導機構、文化經費、陣地建設、制定出符合鄉鎮實際的文化建設發展目標。二是要拓寬思路抓好落實,重點抓好原有的文化設施更新改造,對建成的文化站應發揮其功能作用,決不能“建而不管,閑置不用”。三是接受縣文化館的文化業務指導和培訓,努力提高鄉鎮文化工作人員的素質。
(3)加大鄉村群眾文化基地建設。首先要建立農村群眾文化基地,加大資金投入,改善基礎設施建設。為了實現農村群眾文化基地為中心,輻射到周邊鄉鎮群眾文化的效果。鄉村本身要有效利用現有群眾文化硬件資源,實現務實為基礎,群眾文化建設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促進農村公共文化建設質量。把鄉公共文化基礎設施要提檔升級或改造,而且還建立一支健全的農村群眾文化干部隊伍;把村計生專干歸為文化計生專干,加大村級領導班子責任,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綜合能力和素質,從而也提高了員工待遇,要盡量將鄉村文化豐富起來,使其成為一個群眾性的文化中心。
(4)應用現代化的科技傳媒手段。目前,農村信息化在中國的大規模蔓延,群眾文化工作應與時俱進,在具體情況下,利用機遇,加快本身信息化建設。大眾文化可以共享的農村信息化平臺,實現資源共享和有效利用。群眾文化工作也應該拓寬思路,引進現代科學技術媒體手段,提高群眾的文化多樣性和多元化的工作,有效地促進農村文化工作質量,提升整體文化氛圍和群從文化素質。因此、國家惠農政策的基礎上支持農村信息化建設、群眾文化工作,可以開展更多的科學創藝技術,現代傳媒手段可以促進文化活動勃勃發展。
總之鄉鎮群眾文化的建設和發展是縮短城鄉兩極分化的重要途徑。而為了達到大家的生活共奔小康,建設和發展鄉鎮群眾文化建設和發展也是一個必須的選擇,同時也是讓各地人民達到共同交流、相互了解的最佳途徑。因而,在鄉鎮群眾文化的建設和發展中,我們要深刻剖析里面所存在的問題,借鑒其他成功的事例,不斷增強我們鄉鎮群眾文化的內涵,提升我們鄉鎮群眾文化的品質,以讓我們的鄉鎮群眾文化越來越豐富。
參考文獻:
[1]林迪.鄉鎮群眾文化工作問題研究[J].科技致富向導,2011,(11) .
[2]李慶榮.論工人文化宮在群眾文化工作中的作用[J].企業家天地,2011,(02) .
(作者單位:曹縣磚廟鎮社會事業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