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為日本動畫電影最為杰出的藝術家之一,宮崎駿的電影對日本動畫電影的貢獻與突破絕對是無人可以取代的,無論是精靈古怪的波妞或是天真可愛的千尋,她們在世人心中留下的也遠不止曲折離奇的人生經歷,她們更像是一篇篇讓人久久難以忘懷的樂章。提起宮崎駿的電影,我們不得不提的便是他的黃金搭檔久石讓先生,正是那一首首清澈婉約的音樂將宮崎駿的電影以一種孩童般的天真無邪推向了世界電影的舞臺之上。本文對宮崎駿電影中的音樂元素作出簡要的分析與探索,試圖通過久石讓音樂的美感來詮釋其電影創作的內在意蘊。
關鍵詞 動畫電影; 樂章; 久石讓; 世界電影; 音樂元素
宮崎駿是為我們制造夢幻世界的大師,他可以毫不慚愧地被喻為當代動畫電影界里的黑澤明,在他的電影里,絕不僅僅是童真童趣的奇幻世界,其中所暗含的人生哲理亦是值得我們深思與研究的問題。
一、宮崎駿電影中的人文主義色彩
宮崎駿電影里常常充滿里濃厚的個人繪畫風格,宮崎駿說過: “動畫的定義既不是漫畫雜志、兒童文學,也不是實拍電影,而是自己創造一個架空的、虛構的世界,在其中嵌入我喜歡的人物,然后完成一個故事———這就是于我而言的動畫片。”顯然,電影中很少展露出悲天憫人的感傷和懷舊情緒,宮崎駿對現實人生的關注、對人類生存困境的思考并不是通過對現實生活的直接反映來表達的,而是通過他所創造的奇幻主義世界揭示人性最敏感的一塊。手繪動畫,不僅以簡約、淡雅的畫面造就了清新自然的美學風格,而且,其制作藝術動畫的敬業精神更成為動畫界的一面旗幟。
宮崎駿作品的影響力絕不會僅僅局限于日本這座小島,在世界人民的心里,這一部部優秀的藝術品都是我們思想的共鳴,情感升華的交集,在作品中所展現的人文主義關懷與和諧世界的理念都是對當代社會環境破壞、人際關系疏離等社會現實的一種反思與頓悟。他總是設置一個神異的世界,使影片具有魔幻的色彩,以寓言化的方式表達對現實人生的反思和批判。無論是 《風之谷》對戰爭的反思和對生態環境的擔憂還是 《千與千尋》對人性異化和人類精神救贖的探索與思考,都使宮崎駿的動畫電影充滿了強烈的人文精神和憂患意識。
而對于動畫片的創作,他也早已脫離了幼稚的創作模式,相對于那些淺顯的動畫片來講,宮崎駿作品里所涵蓋的精神與象征主義色彩絕對是值得流芳千古的藝術作品,他的創作理念更是與現實社會生活緊緊相連,以動畫中的反思來對抗現實中的無可奈何。所以,宮崎駿的許多作品中都充斥著強烈的理想主義色彩和個人風格,蘊含了深刻的哲理和無限的想象空間。
二、升華主題的音樂元素
(1) 電影音樂的美學效應。久石讓的音樂作品一直以來在國際音樂的舞臺上都享有很高的盛名并被世人敬仰,而作為宮崎駿電影的專職配樂師,他們所合作的動畫電影配樂亦是電影配樂里的不朽之作。電影是一項綜合藝術,它所要展示的不僅僅是情結上的發展,更為值得我們享受的便是那一幅幅夢幻世界一樣的畫面質感。宮崎駿動畫的故事背景多發生在迷幻的大自然,遙遠的古代抑或充滿神秘的未來世界。由于故事背景的夢幻色彩,久石讓在其中所穿插的電影音樂也多呈現出旋律簡樸而優美、沒有固定曲式、音色縹緲而帶有朦朧感等特點,這種輕盈的音樂質感仿佛使人置身于一種夢幻一般的世界,給人留下無限的遐想余地。
在宮崎駿的電影里久石讓的電影音樂多展現的是一種安逸,寧靜的音樂風格,由傳統的樂器與電子樂器配合,通過營造一種大自然舒適,流動的音符來詮釋神秘而遙遠的美學世界,更是對人類心靈的靜化與洗禮,令人心神寧靜。他所要營造的美學意境也決然不是人工創造的世界,久石讓更加希望通過對大自然各種律動的展示來挖掘人內心最為敏感的部分,也讓人類能夠恢復對于初始化時期,人與大自然能夠和諧相處的狀態。面對當代生活的重重壓力,我們很難有多余的時間去思考關于自然關于人性的東西,久石讓的音樂所帶來的返璞歸真的大自然的呼吸便是當今社會難能可貴的禮物。很多時候我們也許只是需要這樣一個寧靜的時刻,給我們的思想一些時間,讓他們可以有足夠的空間去翩翩起舞。
(2) 掌控電影的整體節奏。故事情結的發展是電影敘事的主要手段之一,而電影音樂的應用也是掌控影片整體節奏的一個方法,它在敘事的效果和節奏的掌控上更加能夠直指人心,與影片達到完美的融合的效果。久石讓的電影音樂主要由以下幾個風格來掌控整部電影的節奏,首先,簡潔利落而富有個性的節奏是調動影片整體風格的有效途徑,也有助于刻畫人物活潑的性格。例如,在 《千與千尋》這部影片的音樂創作上,就以鮮活生動的樂譜來刻畫了影片中精靈古怪的各種人物性格,從而既推動者劇情的發展又使得千尋在解救父母的過程中影片的基調沒有過分的沉重和壓抑。其次,音樂旋律的線條以級進為主,《幽靈公主》關于這一方法的運用就尤為鮮明了,層層疊疊的音樂效果使得影片層次分明,這樣級進的旋律線條所描繪的音樂觸感更加的柔和溫婉,而在此時,旋律一點點地加入,體現出音樂感傷的積累效果,帶領觀眾漸進地走入電影所呈現出來的世界。這一影片所展示的是發生在遠古時代的東方世界,電影音樂所采用的也是日本傳統的都節調式音階,這樣的譜寫使得電影音樂充滿了濃濃的傳統日本風情。電影在主題意義上也是表達了對當代社會矛盾的一些擔憂,影片的主人公經歷了重重地考驗與抗爭取得了最后的勝利,所以電影音樂在處理上也是以希望和對人性美好的探索為主要元素,但是在其中也穿插了一些淡淡的憂郁的情緒。
參考文獻
[1]薛燕平.世界動畫電影大師[M].北京: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0.
[2]楊曉林.宮崎駿與歐洲動畫的淵源[J].電影文學,2009(19) .
作者簡介:蘇欣(1992-),女,聊城大學音樂學院15級研究生,專業為藝術碩士,研究方向為古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