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工作者的每一次助人的過程都是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觀和專業倫理實踐的過程。但是在實踐過程中,社會工作專業倫理受到人與環境的雙重影響。青少年是一個充滿變化的時期,青少年社會工作一定是充分尊重青少年的特點,促進青少年的健康發展。文章以在石家莊市少年兒童保護教育中心的社工實務服務為例,分析服務過程中時遇到的倫理困境以及解決辦法。
關鍵詞:青少年 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 倫理困境
一、研究背景
石家莊市少年兒童保護教育中心(簡稱少保中心)是由石家莊市司法局主辦,相關部門協辦,市財政撥付經費,專門保護教育監護人無法履行職責的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機構。
在少保中心接受教育的青少年,他們的家庭、朋輩、學校等系統本就不完整,對他們形成獨立的人格與自我意識非常不利。由此,S學院的社工專業學生為少保中心的五、六年級青少年開展了主題為“成長隨心,你我同行”的成長性小組服務,幫助青少年正確認識自我、培養獨立人格。在少保中心的青少年社工實務中,社工專業學生遇到了一些倫理困境。
二、研究回顧
社會工作倫理困境研究是社會工作研究的重要議題之一。國內外很多知名學者關于社工倫理困境的研究,涉及到了理論、價值觀、實務和倫理思想史等方面。我國學者的研究也結合了中國本土的特色,具體的社工實務案例研究,在研究如何面對青少年、如何介入青少年問題、如何處理青少年的系統及其之間的關系、如何巧妙地運用技巧、如何適應或與當前中國的教育體制研相適應等方面都有很高的建樹。但服刑人員的未成年子女不屬于孤殘青少年,難以得到相關資助;因父/母犯罪的背景得不到社會認可,存在的倫理困境也較特殊。
三、研究方法
采用焦點小組訪談法,通過與S學院的社工專業學生探討其經歷的倫理困境、如何抉擇等問題。訪談對象為S學院社工學生服務小組的成員,共7人。4名社工本科專業大三學生,3名第一專業分別是俄語、會計、市場營銷的社工專接本學生。訪談內容:主要圍繞以下幾個問題:服務中遇到了什么倫理困境?屬于哪類議題?當時的想法與處理方式?有何思考?
四、研究發現
(一)倫理困境
1、是否保密
保密原則是社會工作者沒有征得服務對象同意時,不向任何人透露關于服務對象的任何信息。在與這8位社工專業學生的訪談中,我們發現,在保密這方面,涉及到的倫理困境,主要是有兩個方面:一是面對其他的社工或者社工老師、行政部門是否要保護服務對象的信息;二是面對服務對象本身,社工應不應該提供資料。
“在我們服務的過程中,有一名服務對象因在少保中心學習很好,被要求到石家莊市民政局進行演講。并要求我到現場,簡單展示“成長隨心,你我同行”服務成果,但涉及到很多服務對象的隱私。這種情況下,我很明白這種做法容易給他們造成心理陰影。但是我又要服從學校的安排和政府的管理,這讓我很糾結,也很困惑。”(社工A)“在進行小組活動中,有極個別青少年的參與積極性不高,于是我和同工對其進行了簡單的心理輔導,幫助他找到原因后,相對來說他已經很開朗了。某次活動間歇,他要求查看心理輔導的記錄和小組活動的記錄。這根本不被允許,但是又覺得他可能因此又陷入困境”。(社工B)
2、利益沖突
《美國社會工作者協會倫理守則》明確規定“社會工作者的首要職責是增進當事人的福祉。”在少保中心的服務中,社工面對的問題是:一是面對社工自己和服務對象之間的利益如何抉擇;二是社工自己與政府或學校之間的利益如何抉擇。
“在服務中,我被少保中心的老師要求在小組活動結束之后,給服務對象上美術課、音樂課,其實這些課程都有專門的老師,社工給他們上這個課并沒有什么意義。但這屬于學校與少保中心的合作內容之一。我又不能拒絕”(社工C)“小組成員里的一個非常內向的女生,向我說過,讓我陪著她到監獄探視父母,這既不符合少保中心和石家莊市司法局的相關規定,也不符合社工的工作原則。”(社工D)
3、專業關系
專業關系是指社工與服務對象之間的關系。然而,在中國傳統文化“人情社會”的影響下,專業關系很容易陷入困境。主要表現就是雙重或多重關系。雙重關系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給案主帶來益處,但在社會工作過程中也有諸多弊端。對專業關系的把握,是社工實務中遇到的最多的問題。
“在少保中心服務的那段時間,我面對著一群十幾歲的孩子,他們已經有了較為獨立思考的意識,父母還在監獄里服刑,從原來的學校來到少保中心接受教育,青少年對新環境、新朋友、新老師的適應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在小組活動中,由于我們設計的活動能夠滿足青少年的需求,又有一定的共同語言,所以很快和我成為了朋友。每次我去少保中心,就會送自己折的小禮物給我,也希望我帶著電腦過去,小組活動結束之后,給他們放電影。”(社工E)“在小組活動中,他成為了我們的小助手,幫助我們帶領相對不那么積極參與活動的同學,雖然這樣對我們的小組工作很有幫助,但是明顯違反了社工倫理守則,但我們也很難拒絕啊。”(社工F)“有一個二年級的小女生,知道我們是來做小組的,就一直想要參加我們的小組,每次見到我,就會跑過來跟在我的后面,非得和我們一起做活動。雖然社工很同情這些青少年,但是基于工作的需要,不能帶著她進行小組活動。”(社工G)
(二)倫理抉擇
雖然在少保中心的服務中,社工遇到了一些倫理困境,但是基于社工的理論知識,也能根據倫理守則,并結合遇到的情況作出合適的抉擇。綜合訪談的內容,社工的抉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大多數情況下,一定要保密
少保中心的青少年屬于青少年中的特殊群體,因為父母在監獄服刑,這段經歷對于他們的成長有很大的負面影響,一定要確保保護未成年人的隱私。如果必須要向政府或者其他機構透露他們的信息,也一定要化名,重要信息一定不能說。
更不能向青少年自己或其他青少年透露相關的咨詢信息。為保護服務對象的利益和幫助服務對象提高潛能,一定要向服務對象明確社工的服務原則,以順利進行服務。
2、當產生利益沖突時,法律規定、機構規定等優于社工個人利益
少保中心隸屬于石家莊市司法局,有專門關于少保中心青少年的教育成長問題的相關規定。所有關于少保中心的教育,都要求在這些規定的框架內,都是為了少保中心的未成年人能夠健康成長。只要不侵犯服務對象的的基本利益,社工通常會選擇服務對象非重要的利益讓位于政府、機構或領導的利益。當然,在有些特殊情況下,可以進行保護青少年權益的倡議。
3、協調多方,顧全大局
“關系”和“人情社會”的中國文化深入人心,在本土化的情境中,社工不可避免地遵循人情社會規則行事。影響社工處理倫理困境的最關鍵要素——關系。在倫理困境的解決中,社工會傾向于爭取協調多方利益,尊重權威。社工的處理過程中,在堅持保護服務對象利益的基礎上,采取中庸之道,協調多方并維持合作關系。
本土社會工作在倫理困境中的探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尤其是比較特殊的服務對象,社工要提高對于倫理困境的判斷能力,要清楚專業關系的界限,要有能力辨析倫理困境中的價值沖突,權衡利弊。改善倫理困境產生的環境,需要社工有良好的規范化的操作技巧,機構也要為社工配備督導,及時幫助社工糾正不良的專業關系和盡量避免倫理困境。
參考文獻
[1]http://www.sjzsf.gov.cn/col/1291095514355/2015/01/12/1421055404184.html
[2]沈黎.本土社會工作實務的倫理困境與倫理抉擇——基于上海青少年社會工作實踐的質性研究[J].社會工作.2012(2)
[3]謝莒莎.社會工作倫理困境及其解決方式.[J].社會工作.2009(6)
[4]羅肖泉.青少年社會工作倫理議題. [J].社會工作.2007(1)
作者簡介:
彭丹丹(1992.07---),女,漢族;
張曉婷(1986.10---),女,漢族;
楊騰飛(1991.10---),男,漢族。
均為中華女子學院社會工作專業碩士婦女維權領域研究生。
(作者單位:中華女子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