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語言的發展,第二語言的習得逐漸被人們所重視和研究。本文在介紹學習者個體差異的內容上,重點分析了學習者個體差異中年齡、動機、語言學能、認知方式、性格等五個最主要的因素與二語習得的關系,并由此探討了其對外語教學的啟示。教師有責任認識學習者的個體差異,關注學習者的主體性,建立自然、互動、有效的英語課堂教學環境。
關鍵詞:第二語言習得;個體差異;外語教學
個體差異是指“每個人所具有的、持續的個體特征的維度,個體由此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不同。換言之,它們是相對于標準藍圖的穩定持續的變異”。通常情況下,不管怎樣劃分,每種分類都含有一些核心變量,主要有以下幾種。
Altnan認為,學習者個體差異因素主要包括:年齡;性別;過去的語言學習經驗;母語熟練程度;性格因素;語言學能;動機與態度;智力程度;感覺方式偏愛;認知方式;學習策略等。 Dornyei在其近期研究成果中,列舉并詳細地討論了一些重要的個體差異因素,主要有:①語言學能②動機③語言學習策略④學習和認知風格⑤性格⑥交際意愿⑦焦慮感⑧學習者信念⑨自尊⑩創造性。 Ellis(2008)將學習者個體差異分為四類:能力因素,包括智力、工作記憶與語言學能;傾向因素,包括學習風格、動機、焦慮感、性格和交際意愿;學習者對二語學習的認知,指學習者信念;學習者行為因素,主要是學習策略。
三、學習者個體差異的幾個主要因素
(1)年齡。成年人在最初的習得速度上存在優勢,特別是在句法方面。但是如果兒童學習者獲得足夠的二語接觸,最終會超過成人學習者。在正式的語言學習環境中,只有兒童學習者能習得本族語的語音,但是只有兒童接受大量的第二語言接觸,他們才能獲得本族語的口音。
(2)語言學能。語言學能是一般智力中負責語言學習的一個特殊部分。語言學能不僅在人的一生中相對穩定,而且很難以任何具體的方式改變,所以訓練和實踐不能提高一個人的語言學能。他還認為語言學能不同于智力,甚至不同于語言智力,因為他在調查中發現,語言學能與外語學習的成績相關程度和智力等其它因素與外語學習成績的相關程度并不一致。語言學能是二語習得中一個重要的認知變量,但語言學習者的情感變量也是解釋語言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外語學習中,一些情感因素如毅力、自我形象等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王初明教授認為,在迄今所發現的眾多影響外語學習成效的因素當中,最主要的因素有兩個:一是情感,一是母語。
(3)場獨立/依靠的認知方式。 場獨立的學生在正式語言學習環境下學得更好,場依靠的學生在非正式語言學習環境下學得更好。這個假設沒有得到廣泛的支持。一般情況下,場獨立的學習者在正式語言學習環境下學得更好。導致這種結果的一個主要原因可能是因為場獨立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一種認知重構能力,而這種能力與語言學能相重疊,因此在二語習得過程中它有助于語言結構的分析。
(4)性格。在心理學領域,性格通常有外向型和內向型的區分。內向型人和外向型人在第二語言習得方而各有其優勢:內向型人屬于理智感知型,他們觀察細致,分析精確,頭腦冷靜,感情獨立,他們能夠把在其他學科的課堂教育中獲得成功的學習方法用于外語學習。具有這類特征者通常在閱讀和寫作方而有突出表現,但完成口頭交際任務則需要一段時間的過渡。外向型者屬于感情感知類型,他們學習外語是基于興趣、興奮,他們能在外語環境中主動學習外語,但在課堂教學中就不一定成功,他們聽力理解較強,能夠勝任口語交際任務,但在書而表現不一定出色。
(5)態度和動機。態度和動機被認為是決定第二語言習得成敗的最重要的情感因素。態度一般包括三個內涵:對第二語言社團及其成員所持的態度,對所學語言的態度及對語言及語言學習一般性的態度。也就是說對所學語言的國家或對該語言的反感或抱有反對的態度勢必會影響語言學習的效果。動機是個體發動的用以維持其行為的一種心理狀態,在其它條件相仿的情況下,動機的強度和持久性對學習將產生重大影響。態度是通過動機來影響第二語言習得的。動機一般可分為綜合型動機和工具型動機。
四、個體差異對外語教學的啟示
(1)建立和諧教學環境,降低焦慮情感,培養學習興趣。和諧的教學環境是教學活動能夠良好進行的前提基礎,融洽的課堂氛圍能夠有助于消除學生因交流障礙而產生的畏懼、焦慮情感,可以讓學生用正確積極的心態面對外語學習任務,參與課堂活動,做到寓教于樂,充分調動學生的自覺性與主動性二外語教學者更要鼓勵內向的學生積極參與到語言學習活動中,并且要因材施教,善于抓住各類不同年齡段學生的性格特點進行教學活動.
(2)運用各種教學策略,激發學習動機,增強學生自信心。語言學習有時是非??菰锓ξ兜模庹Z教學者要學會利用多種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二語習得者也要在平時的學習當中積極汲取積累異域文化知識,培養對外語學習的興趣二外語教學者除了在課堂上講授語言知識,還應多舉辦一些英語沙龍之類的課外活動,補充跨文化交際知識,培養學生學習外語的興趣,進而增加他們的自信心。
總之,正如Skehan所指出,二語習得研究中仍沒有全而的個體差異理論。為了找出成功習得第二語言的個體差異主要因素,指出它們在學習中所起的作用,發現它們如何相互作用,并探明它們對學習策略選擇的影響,解釋學習效果對個體差異的反作用等,需要形成一個全而的理論,同時也需要有全而的理論來闡明個體差異對二語習得的過程有何影響。
參考文獻
[1] 柏濤.淺談個體差異因素對二語習得的影響及其教學啟示[J]. 海外英語,2016(7):7-8.
[2] 簡文.淺析影響二語習得的個體差異因素[J]. 赤峰學院學報:科學教育版,2011(8):121-122.
[3] 蔣劍云,戴運則.年齡與第二語言習得[J]. 山東師大外國語學院學2002(4):96一99.
[4] 李茶,隋銘才.二語學習者個體差異研究[J]. 中國外語,2012(3):57-59.
[5] Rod Ellis.第二語言學習概論[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單位聊城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