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鄧小平同志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舉措,而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正是對鄧小平改革思想的堅持和發展。當前,我國的社會主義改革正處于攻堅期和深水區,要想取得這場攻堅戰的勝利,繼承和發展鄧小平的改革思想是非常必要的。
關鍵詞:繼承發展;鄧小平改革思想;攻堅克難
1997年,偉大的鄧小平同志逝世,2017年是鄧小平同志逝世20周年。鄧小平理論是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給我們留下的寶貴思想財富,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所取得的巨大成績離不開鄧小平理論的指導。當前我們要繼續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鄧小平理論,掌握其關于改革的豐富內涵,繼承并發展鄧小平同志關于改革的思想,為全面深化改革指明方向。
一、鄧小平改革思想的內容
1.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自身的發展和完善,要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方向
鄧小平對改革的性質問題指出:“改革的性質同過去的革命一樣,也是為了掃除社會生產力發展中所遇到的障礙,使中國擺脫貧窮落后的狀態。從這個意義上說,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變革?!盵1]這一重要論述鼓舞我們始終舉起改革的大旗,堅定改革的社會主義大方向。社會主義相對資本主義來說是一個新生事物,在其發展的過程中會出現許多的問題,因此必須通過不斷的改革來進行自我發展和完善。新時期社會主義的改革不是新中國成立之初所進行的革命,不是消滅資本主義和資本家,也不是采用暴力流血的手段,而是為了解決我們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以來出現的各種阻礙人們調動生產積極性和妨礙社會良性運轉的問題。1985年9月23日,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鄧小平講:“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的范圍內也發生了某種程度的革命性變革?!盵2]從根本上說,改革是為了更加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為了激發社會主義社會所蘊含的潛力,為了保持社會的良性運轉,為了讓廣大人民群眾過上美好生活所采取的舉措。
方向決定改革的成敗,鄧小平對于改革的方向問題指出:“在改革中堅持社會主義方向,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3]我們的改革不能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不能拋棄革命先烈探索出來的道路,改革是為了社會主義事業更加順利發展所采取的舉措。同時,鄧小平也指出,改革必須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從1921年到今天的革命和建設歷程深刻揭示了新時期中國共產黨仍然有能力和實力挑起改革的重擔,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改革事業才會取得成功。
2.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
改革開放以后,鄧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這個論斷直觀反映了當時改革的難度之大,當前國際國內形勢復雜多變,人們的利益訴求更加多樣,社會各領域的改革難度也隨之加大,我們要做好打改革持久戰的心理準備。雖然改革不像革命那樣以暴力形式進行,但是改革涉及的領域之廣、時間之長、各項政策調整之大,對人們傳統思想觀念所形成的挑戰,都決定了改革的艱巨性。尤其是當前全社會處于為“兩個一百年”的目標奮斗的社會背景下,全面深化改革時間緊迫、任務重大、情況復雜,深刻說明了改革是一項具有革命意義的浩大工程。
3.改革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鄧小平指出:“我們現在不是要收,而是要進一步改革,進一步開放。思想要更加解放一些,改革開放的步伐要走得更快一些。”[4]在改革中,不解放思想,打破僵化狀態,排除主觀偏見,突破以前各種模式的束縛,我們的改革就很難邁開步子。我們要不斷研究新的發展模式,探索新的發展方法。在堅持解放思想的同時還要堅持實事求是,實事求是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我們黨歷史上在危難時刻能夠度過難關、經住考驗就是因為始終堅持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就是因為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當前我們進行的改革事業既不能靠主觀想象,也不能靠蠻干。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給我們的改革開放敲響了警鐘。我國的改革必須適應我國目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不斷解放思想,拋棄本本主義和教條主義,大膽前進,推動改革事業蓬勃發展,答好全面深化改革這張答卷。
二、對當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考
1.大力推進改革,堅持改革的正確方向
全面深化改革是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我國當前的發展情況和出現的問題所作出的戰略選擇,是決定我國發展未來的舉措。改革是解決社會現實問題的途徑,能夠激發社會的活力,調動社會成員的積極性去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同時能夠增強全社會對黨和政府的信心,維護社會穩定,構建文明和諧社會,提高我國的國際影響力,提升我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
全面深化改革是賦予社會生機和活力,不是對社會主義制度改弦易張,不是走資本主義道路。堅持改革的正確方向,就是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制度和道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我國39年改革開放的實踐中努力創造出來的事業,是一個經受實踐考驗的具有真理和價值的偉大事業。同時黨是改革的領導者和推動者,在深化改革的過程中,利益格局會不斷調整,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形成攻堅克難的強大力量,從而克服重重困難。我們已經取得的輝煌成績有力證明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事業是正確的,我們必須永遠堅持。
2.改革要樹立壯士斷腕的決心,堅定改革必勝的信念
當前的改革正處于深水區,“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6]改革任重道遠,艱難險阻很多,只有以更大的決心才能推動改革事業前進。習近平指出:“以猛藥去疴、重典治亂的決心,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堅決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進行到底?!盵7]同樣,對待其他方面的改革也要如此,我們要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要敢于去闖,大膽去試,鄧小平告誡我們“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全世界范圍內我國進行建設和改革社會主義的事業是一個嶄新的事業,全國各族人民要堅定理想信念,增強改革開放的信心,去譜寫改革事業的新樂章。
3.改革要凝聚中國力量,以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作為支撐
面對深刻變化的國際國內形勢,以及不同社會階層和多種利益的交織,全國人民形成致力于改革的合力顯得尤為必要。凝聚中國力量,是把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努力奮斗的力量匯聚起來,讓全體中國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將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積淀下來的精神力量凝聚起來,共同致力于改革事業。改革關系著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因此每一項改革政策的制定都把人民放在第一位,落實到每位群眾身上,讓人民群眾能夠享受到改革所帶來的紅利,讓社會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前進,實現共享發展,這就是我們全面深化改革所要達到的目標。而在人民群眾享受改革成果時,也必須要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二者是有機統一的。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的意志品質。雷鋒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大慶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不斷豐富和發展著民族精神。以民族精神助力改革事業,能讓群眾始終保持努力拼搏的態度。改革開放以來形成了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習近平指出“改革創新始終是鞭策我們在改革開放中與時俱進的精神力量。”[8]以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引領我們當前的改革,創新改革思維、創新體制機制和創新改革方法,以系統全面和聯系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改革問題,避免出現以前忽視客觀規律造成片面發展的問題。改革創新的精神能夠推動人們融入改革發展的浪潮中,發揮自己的智慧,為改革事業出謀劃策。
改革開放39年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深刻證明了鄧小平理論是科學的,是領導中國人民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法寶,我們必須長期堅持鄧小平理論,拋棄和否定鄧小平理論只會造成亡黨亡國的后果。當前我們正處于改革攻堅期和深水區,我們要繼續堅持改革開放,不斷發展鄧小平關于改革理論,更好的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努力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
參考文獻
[1] 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35.
[2] 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2.
[3] 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38.
[4] 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65.
[6] 習近平.在俄羅斯索契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時的答問[N].人民日報,2014-02-09(01).
[7] 志言. 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論述[J]. 中國紀檢監察,2016,02:22-24.
[8]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N].人民日報,2014-01-16(001)
[9] 郭學德.論鄧小平改革思想的現實意義及其重要啟示——兼論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論[J].學習論壇,2014,10:5-9.
(作者單位:西華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