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贛劇是江西省特有的地方戲曲劇種,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隨著人們對物質文化遺產的逐步重視,贛劇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與進步。但贛劇還應在傳承基礎之上,變革創新,實現贛劇的地方特色化兼具都市化和現代化,贛劇的演繹和傳承是一種藝術堅守,更是一種文化擔當。
關鍵詞:贛劇演唱;傳播與發展;成就;南昌大學贛劇文化藝術中心
一、贛劇藝術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成就
贛劇是江西省最古老的地方戲曲之一,起源于明代的弋陽腔,后來融合昆曲、亂彈腔、昆腔等于一體,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藝術。其表演形式包含了音樂、舞蹈、雜技、武術等多種的元素。早在建國后的五六十年代,贛劇在中國戲劇史上創造了輝煌的成就。隨著時代的進步,贛劇順應時代發展,在傳承的基礎上嘗試大膽變革創新,使贛劇的地方特色更加鮮明。2011年,贛劇作為傳統戲劇被文化部確定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江西省又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二、贛劇藝術的發展現狀和問題
贛劇是由長時間的積淀及受本土地域影響逐步形成的一種較為古老而傳統的文化藝術。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藝術的種類日益繁多,傳播形式變得多樣化。電視、電影及網絡等文化業產品發展方向更多的是傾向于現代影視業,而對于傳統戲劇的重視程度有所下降。加之中國城鎮化建設的加速,舊時的村落群族正在逐步地消亡,地方戲劇起源地的依托也正在逐步地消亡,使得中國傳統戲劇逐漸走向下坡路,逐漸被忽視及邊緣化,贛劇也不例外。其次,由于傳統戲曲的故事發展情節比較緩慢,屬于慢節奏的程式化表演,本土氣息濃,和現代的觀眾趣味相比,缺乏時代感和現代氣息。年輕人一味單純的追逐現代影視潮流,對戲曲缺乏興趣,缺少對傳統文化的了解,使贛劇的受眾范圍也越來越小,似乎變成了老年人的專利,逐漸失去了市場競爭力。同時贛劇的藝術理論提升不足,其研究文獻較少,創作人才缺乏。出演劇目拖踏的故事情節、迂回繞轉的唱腔已不再符合現代人的生活節奏,不能滿足新時期人們審美的需求,導致戲劇市場擴展困難。因此,贛劇作為一個傳統大劇種,想要生存下來,需轉變發展方向,不能只是傳承而沒有創新。贛劇的發展如何完成由城鎮化向都市化的轉型,如何吸引和爭取更多的年輕群體,如何進一步提高自身的藝術及創作水平,這些都是贛劇在繼續弘揚傳統戲劇的歷史任務中急需考慮的問題。
三、贛劇藝術的傳播意義
贛劇是江西的古典戲劇,我們不僅要繼承和發展,而且還要振興和弘揚贛劇,從而彰顯江西特色文化弘揚中國戲劇的魅力。
首先,贛劇的傳播是對藝術的傳承。古老的戲曲藝術瑰寶——贛劇,是我國的古典戲劇,經歷了近百年的滄桑,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贛劇的傳播是對傳統藝術的傳承。贛劇的傳播與社會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不同時期的贛劇藝術受不同社會文化背景決定與支配,受社會行為和文化潮流的影響。因此,贛劇的傳播應關注對社會文化的教化職能,尤其是對社會的倫理標準、社會行為和文化觀念的影響。贛劇藝術在傳播的過程中可以將“贛劇”藝術價值予以更好的提現。贛劇融入了當地的地理文化環境與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在之后的幾百年發展過程中,贛劇藝人把當地的民族風俗與社會文化融入戲劇藝術中去。贛劇的傳播給中國戲曲界藝術帶來了不可忽視的藝術財富和精神財富。贛劇的傳播過程也加快了地方藝術的發揚和傳承,非常具有交流價值。
南昌大學贛劇文化藝術中心在贛劇傳播的道路上堅守了對藝術的傳承道路。從2007年開始,南昌大學贛劇文化藝術中心連續三年在南昌大學成功舉辦了“贛劇藝術周”,反響熱烈,贏得了眾多大學生的喜愛和追捧。在南昌市9所中小學開展的“贛劇進課堂”活動,培養了許多的贛劇新苗。多年來承擔“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將古老優秀的贛劇文化帶進清華大學、北京工業大學、九江學院等十多所學校,實現了對贛劇的藝術傳承。
其次,贛劇的傳播是對古老文化的傳播。贛劇的表演具有自己的獨特個性,地方特色鮮明。贛劇的傳播也是無形中將“江西”的地域文化和社會文化傳遞給外界。但是傳統的贛劇在在表演過程中雖然有著較高的文化價值與生活特性,但是其表演形式缺乏舞蹈沖擊力與舞臺層次感。將贛劇這種古老的文化藝術采用現代的表演手段進行大眾傳播,可以讓觀眾更容易接受古老文化,讓贛劇的文化傳播真正進入到現代觀眾的內心世界。在這樣的藝術傳播基礎上,贛劇的傳播不僅要保持傳統戲劇中的獨有風韻,更要能夠有效地避免古典藝術的弱化。贛劇應該在傳承特色的基礎之上謀求創新發展,廣泛傳播,才能進一步推動中華文化繁榮興盛,為達到這傳播和推廣贛劇這一目的,大部分從事贛劇的團體都在積極做出自身努力。
南昌大學贛劇文化藝術中心在傳播贛劇藝術的道路上,堅持探索傳統的藝術與現代文化建設相結合的新路子。表演形式在保持原有贛劇特色的基礎上,首次采用“表演+講解+參與”相結合的創新形式,將贛劇知識的普及、傳承和發揚做細做實。表演注重虛實結合,舞臺布景呈現出生活化和詩意化。比如大型原創贛劇《紅珠記》獲得國家藝術基金項目之后,在全國范圍巡演四十多場,新聞媒體爭先報道,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這對贛劇藝術的傳承和發揚開拓了美好的前景,也為繼續發揚這一藝術瑰寶提供了極好的發展思路。2016年,中心又一次獲得國家藝術基金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贛劇青年表演人才培養”。該項目的開展,為贛劇藝術可持續發展培養了急需的青年表演人才。為學校廣大師生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營造了良好的文化環境,為同學們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吸納人類先進文化成果,起到了重要的引領作用。
總之在贛劇藝術的鑒賞與傳播過程中,我們要更好的展示出古典戲劇文化的魅力。在保留傳統的贛劇文化藝術精華的基礎上,做出有效的創新與變革,讓它煥發出新的生命力。我們應當對贛劇藝術的發展和傳播充分重視,上下同心,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為中華文化的繁榮,盡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胡松柏,熊瑜.贛劇舞臺音韻述略[J].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13,(02).
[2]喻琴.非物質文化遺產視野下的贛劇創新性保護與研究[J].戲曲研究,2013,(01).
(作者單位:南昌大學贛劇文化藝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