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的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協作式教學成為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手段,在協作式教學中,學生不再是單純的個體,而是小組成員的一部分,小組之間進行合作式學習。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協作教學仍然只流于形式,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成績優異的學生成為主導,其他的學生仍然處于弱勢的地位,在合作式學習中沒有真正享受到協作學習的益處。為了改變這樣的現狀,建模學習就是重要的手段。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主要闡述的就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基于協作建模進行教學設計。
關鍵詞:協作建模;小學數學;教學設計
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協作學習流于形式,在學習中不斷出現兩極分化,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在此基礎上的協作建模學習,將學生看做一個整體,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分工,給每一個學生安排獨立的任務和學習的機會,建立新的數學模型,形成新的學習概念。幫助每一個學生學習和進步。
一、基于協作建模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特點
(一)教學過程設計要既關注知識的形成過程,又關注學生的認知過程。在傳統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上根據課程的內容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學生構建一個知識體系。但是往往在引導的過程中,會出現一個現象,對于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來說,能夠根據教師的引導進行積極的思考學習,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但是這只針對一小部分學生。大多數學生無法全程集中精力進行學習,因此,很容易掉隊,一旦出現精神不集中,就會出現思路斷續的現象,不利于整體的學習。基于協作建模的數學教學關注到了這一點,在設計教學結構框架時分成了獨立探究環節和協作建模環節,這樣教師就可以根據不同的結構框架合理的安排教學內容。
(二)將復雜的提問設計變為協作建模任務支架設計。相對于傳統的數學教學,協作建模式數學教學,教師不再將數學知識進行簡單地分解,而是圍繞整體的教學目標,通過設計協作建模任務支架,促進每一個學生對知識的探究與思考,幫助學生在有準備的前提下進行交流學習,通過小組協作幫助每一個學生提升自己,在不斷的協作中構建數學概念、規律,完成探究任務。
二、小學數學建模思想的可行性
協作建模式學習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并運用到實際中去解決問題,促進邏輯思維的發展。小學生是發展的初級階段,這個階段學生的思維意識還不成熟,而數學又是比較抽象的學科,學生在理解上本來就比較困難。而通過建模的形式可以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幫助學生學習和理解,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小學數學建模的方法
(一)根據教材開展建模活動。在小學數學課本中,已經出現了建模的思想。教師在對教材進行解讀時,要加深對教材內容的分析,領會其中建模的思想。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的將建模的思想滲透給學生,逐漸將知識以建模的形式展現出來,促進學生的學習,提升課堂的效率。
(二)指導學生進行建模實踐。對于建模的學習形式,學生還沒有完全掌握。因此,需要教師的引導學習,教師可以將建模的知識點提取出來,給學生一個建模的思路,讓學生試著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在建模學習的過程中找到恰當的學習方法。
四、小學數學協作建模策略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的教學形式過于古板,學生缺乏學習的熱情。因此,為了改變這樣的形式,實施建模策略,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根據數學問題創設一個情境,將學生進行分組,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每組都進行協作建模,在這個過程中尋找問題的答案。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自然就會表現出一定的求知欲,激發出一定的學習潛能。
(二)獨立思考探究環節設計。獨立思考是進行協作建模的基礎環節。在進行小組協作前,教師要對小組的每個成員都進行任務的分配,要保證每個成員都參與到小組學習當中。如果教師只是進行口頭提問,那么成績好的同學還是會搶占先機,對于其他學生來說仍處于弱勢的狀態。只有將任務落實在個人頭上,才能保證人人參與,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將自己獨特的見解進行記錄,在協作學習的過程中展示出來。對于不同的答案,教師不要急于否定,要給每個學生解釋的機會,不能因為成績的好壞剝奪他們的權利,要讓他們充分的發散自己的思維,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獨立思考探究在協作建模中有著重要的作用,能夠讓學生發散思維,為今后的合作學習打下基礎。
(三)協作探究環節設計。協作學習是獨立探究之后對知識的深化學習,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把想法匯聚在一起,為學生更深層次的挖掘知識提供條件,形成小學數學的模型構建,協作建模的框架設計包含兩個方面。首先是將所有信息以表格的形式進行匯總,在表格中能清楚的看到每一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記錄,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不會對誰造成忽視,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成果。其次,協作建模的過程要求教師明確建模要求與任務,幫助學生把握探究的方向,明確協作建模的目的,提高合作的效率,幫助學生構建合理的知識體系,促進數學知識的學習。
總之,基于協作建模的小學數學學習能夠提升課堂效率,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為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協作建模式學習能夠將復雜的知識簡單化,抽象的知識細節化。在未來的教學中,會得到重視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孫穎.基于協作建模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J].教育導刊,2012,02:82-84.
[2]施麗杰.基于協作建模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淺析[J].學理論,2012,30:237-238.
[3]張欽.基于建模思想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5.
作者簡介:
韋爽(1985.10- ),男,壯族,籍貫:廣西柳州,二級教師,單位:柳州市和美小學,廣西省柳州市柳南區,545007,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育
(作者單位:柳州市和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