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電腦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成熟,當今的社會已經步入一個信息化的社會,這也是未來社會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在社會信息化發展的趨勢下,對于語文的課程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將信息技術和語文教學進行融合來改變語文教學的現狀,是未來語文教學模式的一個發展方向。本文主要從信息技術和語文教育相融合的意義來進行闡述,并對目前信息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最后對信息技術與語文教育教學相融合提出幾點可借鑒性的意見。希望為以后的語文教學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教學;問題;措施
在我國,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主要是老師通過自身的知識儲備、通過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來給學生講解一部文學作品的藝術價值,引導學生去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形象、體會作品的文學價值。由于每一個學生的能力都存在著差異,對于一個作品有著不同的理解和體會,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所不能取得很好的課堂效果,甚至讓老師陷入一個很被動的局面。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完善,在語文教學中采取信息技術的教學模式,不斷可以促進學生學習的興趣、豐富語文教學的工具,而且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學生的閱讀能力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
一、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現狀
在教學中采取信息化技術可以讓課堂教學氣氛更加的活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教學內容更加貼近生活、更加生動形象等,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過分依賴信息技術、對于信息技術在語文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等現象[4]。下面就針對這幾個問題進行詳細的闡述。
(一)老師在小學教學中濫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多媒體教學有著傳統教學模式不可比擬的優點,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特點來進行因材施教,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習效率都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很多老師過于依賴多媒體技術,對于用傳統教學方法可以實現的內容,也要借助多媒體技術來進行講課。多媒體畢竟都是虛擬的,如果一味的依賴多媒體技術,很容易給學生形成不尊重事實的思維模式。
(二)制作多媒體軟件的同時,忽略了教學方法的研究。像多媒體技術中的軟件制作,不僅要求老師具備很高的計算機水平,也要求老師要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在實際的教學中,有的老師為了制作一個多媒體課件而忽視了對教學方法的研究,出現了得不償失的結果。
(三)多媒體技術成為課堂中的主角。多媒體技術對于老師的教學具有重要的協助作用,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很多老師在進行多媒體教學時都是照本宣科【9】,單純的演示自己的課件,沒有和學生形成一種教學的互動,這就導致老師對于學習的學習情況、知識掌握情況不了解,對學習的學習積極性也是一種打擊。
二、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應用的策略
信息技術在語文教育教學應用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借助網絡資源來進行一個課前的預習、或者進行課后的討論等,老師也可以在語文教學中采取多媒體技術,從信息技術和語文教學融合的角度出發,重新對語文教學的模式進行思考和定位,為二者的有效融合創造有利的條件。
(一)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情境的設置,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俗語常說: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語文教學中采取信息技術可以讓教學過程中出現情景交融、聲情并茂、自由活潑的課堂效果,這樣不僅給學生帶來很多的感性材料、而且對于學生的觀察能力是一次很好的培養,引導學生的思維向更深層次發展[5]。比如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如果教學內容中有一些風景、名勝古跡等介紹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一些相關的照片和視頻、并且讓學生自己去查找相關的資料等,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按照課文再結合資料來進行課文的欣賞和閱讀。這樣,學生不僅對于風景、名勝古跡等的地理位置有一個了解,并且對風景、名勝古跡等的風景、特產等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利用提高每一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利用信息技術增加語文課堂教學內容。利用信息技術提供資源環境,突破書本限制,發揮其傳播知識新、快、全的優勢,擴充教學知識量,豐富課堂教學,可以使學生拓寬視野,開闊思路,縮短學生的認知過程,實現對事物的多層面了解,增加信息渠道和課堂的教學容量。比如,在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時,課文的內容是通過云的形態變化和顏色變化來解釋云和天氣變化的關系。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這些云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等,學生沒有一個清晰的了解。而采取信息技術,從網上查詢出關于大量云和天氣變化的圖片并做成教學軟件,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做出展示,讓每一個學生清楚的看到云和天氣變化的關系。同時,老師也可以讓學生在網上查找相關的資料,這樣就可以將課本知識延伸到課外,很大程度的增加了課堂教學的內容。
(三)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師生互動,提升教學效率。語文教學是師生雙邊互動的對話過程,多媒體作為聯系師生的工具,可被用來創設情境、協作學習、討論交流、情感激勵,可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人機之間創設聯系的紐帶,使學生有充分的自主權,教師和學生的地位更加平等,交流更加暢通,更好地發展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創造性,這也是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完美結合。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應用,是多元信息與語文的人文性的碰撞。只要我們語文教師能夠以新的思考和創造性的勞動,去精心搜集、選擇適合教材內容,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信息媒體,選擇適當的教學時機,靈活巧用電教手段,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一定能求得最佳“教”的效益,學生也能充分發揮潛能,求得最佳“學”的效果。因此我們要不斷探索,挖掘潛力,讓信息技術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愿我們的學生快樂自主的學習語文,愿我們的語文課堂煥發新的生命。
參考文獻
[1]趙新華.淺析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J];華章;2011年08期.
[2]耿甜甜.信息技術與中學語文課程整合的實踐探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李榮珍.淺析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的妙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1年22期.
[4]陳玉珍.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芻議[J];珠江教育論壇;2010年04期.
[5]王建青.淺談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有效整合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1年03期.
(作者單位:廣西 環江縣 大安鄉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