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以致用,將學生的日常生活與英語的學習融合在一起,充分挖掘教育資源,借助多媒體或實物、圖畫、道具等工具,通過學生自身的活動、游戲、表演等學習過程,和學生課后的實踐性作業,實現生活情景化英語教學。給學生提供貼近生活實際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大膽地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更準確熟練的運用英語這門語言。
關鍵詞:多媒體、教具、角色表演、主題活動、游戲、實踐性作業
只有在生活交際中去運用語言,才能真正掌握語言的規律。生活情景化英語教學,就是將學生的日常生活與英語的學習融合在一起,通過多媒體技術或教具,在英語教學中創設典型、逼真的生活化語言交際情景。挖掘家庭、學校、周邊環境等生活內容作為教學的資源,把生活中的話題引入到教學中,擴大學生語言交際的空間,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敢說會說英語。那么,我們該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創設生活情景呢?
一、借助多媒體或實物、圖畫、道具等教具來展示生活情景
多媒體制作的動畫或課件,以直觀、生動、形象的演示,把抽象、難理解的知識變的直觀、明了,使復雜的問題容易化。學生在興致勃勃的視聽畫面時,享受交際的快樂,潛移默化的學到知識,降低學習難度,培養學習的興趣與信心。例如冀教版英語六年級上冊《Lesson 12 Be Safe on the Way》故事課學習中,制作一個過馬路的動畫,臺詞盡量用到注意交通安全的句子:“I always watch for cars and bikes. ”、“You always play far from the street.”、“I often look to the left and to the right before I cross the street.”、“Don’t stand too close to the street.”、“Please wear your seat belts.”。學生看動畫對故事內容會有直觀、準確的認識,利于學生對句子的理解。
對于簡短的故事或較少的對話,可以操作實物或道具,邊演示邊敘述,用較小的生活場景來聯系語言。比如購物詢問價錢的對話,教師左手右手各拿著人物手偶,一個手偶指著物品詢問價錢,另一個手偶回答價格,問價錢的手偶再說買幾個物品。這類短對話,可以用教具簡單操演出來。
二、通過分角色表演生活片段來體會生活情景。
請小組內同學扮演課文中的不同角色,讓學生站在該角色的立場上深入課文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學生把自己當作課文中的人物,更能體會該角色的語言,理解教材內容。例如冀教版英語四年級上冊《Lesson 17 I’m lost!》一課中問路的對話,重點句型是“Where is the bus stop? Go straight and turn right at the traffic lights. The bus stop is there.”教室里課桌間的過道當作大街,在一個拐彎處課桌上放一盞燈作為交通燈,在同排某一課桌上放站牌作為客車站。小組學生間討論如何詢問客車站的位置及如何準確回答路線,然后組內選出兩名同學教室內表演。對于學生說錯的詞句,對話結束后請同學及時糾正。學生在愉快的觀看表演中學會了該重點句型,不知不覺中提高了聽、說能力。還可以運用角色扮演復習舊課,把同類知識匯總在一段對話中,設計一定的角色讓學生扮演,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冀教版五年級下冊《Unite 2 In Beijing》一單元中,黑板上懸掛天安門廣場、故宮、長城和王府井大街的圖畫,兩名學生用問答的方式介紹北京。學生對北京的名勝有了較多的認識,對知識也有了系統的掌握。
三、利用主題活動、游戲豐富生活情景。
小學生注意力較差,興趣是學習的最大動力。教材中的活動內容貼近兒童生活,還可設計一些主題鮮明、有趣的活動,讓學生都參與活動,圍繞主題進行口語交際。例如學習冀教版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e 3 Winter in Canada》一單元后,正值冬天,在一場小雪后,帶領學生走出室外。引導學生說說The weather in winter,組織Making a snowman、Throwing snowballs、Skiing等活動,讓學生展開此活動的話題,這樣學生對本單元的知識理解的更深刻,運用的更靈活。
教材中的游戲活動較多,還可參考電視娛樂游戲節目創設情景。一些闖關類的節目或游戲,形式多樣新奇、娛樂性強、富有激勵性,廣受觀眾歡迎。例如學習冀教版六年級下冊《Lesson 1 Ping-pong and Basketball》一課中,模仿“猜詞游戲”,一名學生看著圖片說“It’s a ball. We put it in the net. What is it? ”,另一名學生背對著圖片,猜出 basketball這個單詞。同樣游戲鞏固其他單詞。這類游戲利于對單詞或詞組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
四、布置實踐性的家庭作業擴展生活情景
情景型家庭作業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發展的要求,要形式新穎、貼近生活、有創造性,體驗生活的實踐性作業,可以培養學生動手、動腦、想象、觀察等諸方面的能力,能使學生走出課堂、家庭,走進自然、生活,成長為應用型人才。例如在學習冀教版三年級下冊的食物單元時,課后讓學生制作一張食物表格,列出家庭成員喜歡和不喜歡的食物,并用上like、don’t like向同學們介紹。學生在實踐性作業中,實際進行了調查,自主完成了表格,并能用句子敘述,鍛煉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教育資源取之不竭,我們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積極開發課程資源,將學習與生活融合起來,創造性的編排教材,熟練應用教材中的知識。將生活引入英語教學,教師應調整好自己的位置,積極構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以學生為中心選擇教學的內容與方法。給學生提供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大膽地積極參與,進行情景操練和實踐應用,這樣學生更容易理解和運用英語這門語言。
參考文獻
[1]李吉林 《情境教育精要》 教育科學出版社 2016年4月
[2]馮衛東、王亦晴 《情境教學策略》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0年7月
[3]王智萱 《小學英語生活化情景的創設與運用》《中小學電教》雜志2015年11期
[4]董艷 《英語教學生活化、情境化之探》 《學周刊》雜志社 2013年09月
作者簡介
齊朝陽,男,漢族,河北省保定市蠡縣曲堤莊,中級職稱,研究方向:中小學教育
(作者單位:河北省保定市蠡縣曲堤中心校曲堤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