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是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程。很多家長之所以選擇讓孩子學習彈鋼琴,是因為作為一個提高孩子全面素質的平臺,本文鑒于以上原因,為培養和提高少兒綜合藝術素質,特討論如何構建少兒鋼琴教學策略,以實現以上教學目標。
關鍵詞 少兒鋼琴;教學策略;探究
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人們也越來越重視鋼琴教育問題,所以在當今的社會中,也掀起了一股“鋼琴熱”。
一、少兒鋼琴教育的現狀
在傳統鋼琴教學中,存在著重技術、輕美感的不足,在培養少兒對音樂美的感知能力方面,有意識的訓練相對比較缺乏。由于持久的“鋼琴熱”,形成了巨大數量的業余鋼琴學生,同時也涌現出了“各種各樣”的鋼琴教師。這些教師主要來自中專、大專師范教育畢業的幼兒園教師,或一些地方性師范大學畢業的中小學音樂教師、藝術培訓中心的兼職或專職教師、專業音樂院校畢業的大學教師。這些教師來自社會不同音樂教學崗位,層次參差不齊,業務水平高低不一。其中部分教師專業水平有限,這使得他們對少兒鋼琴輔導教學的教育理念沒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從而對少兒鋼琴教學產生了一些局限性。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往往以要求學生彈奏技術動作規范與準確,以及通過反復訓練以獲得技能水平的不斷提升為重點。
在教材的選擇上,一些教育機構或教師還在沿用老套路、老方法,對于教學內容而言顯得比較單一和枯燥,對初級、入門級孩子的學習意義不大,容易使學生產生負擔、單調、乏味和枯燥感。少兒階段的學生,大多生性活潑好動,不容易建立穩定的學習興趣,如果教師不去有意識地引導他們去發現、感受音樂的美,只是一味強調技術訓練,孩子們在面對日復一日反復枯燥的單純技術性練習時,不但體會不到學琴的快樂,還很容易失去學習興趣。隨著鋼琴教育在我國的普及,讓來自不同家庭、不同興趣,具備不同能力的學生都能夠通過鋼琴的學習獲得藝術素質的提高,是越來越多家長追求的目標。在鋼琴教學中,如果在技能訓練基礎上,教師能采用更為合理、有效的教學策略對學生進行審美能力的培養,相信可以幫助學生獲得感知、體驗、理解音樂美的能力,從而達到這一目標。
二、少兒鋼琴教學策略
(1)目標策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建立正確的價值取向,明確藝術教育的目標,為所進行的教育活動樹立正確的方向。
教師在進行技術訓練的同時,要重視學生潛能素質的培養,多讓他們欣賞不同類型和風格的作品,體驗作品傳遞的情感,提升美感經驗,同時要用生動的語言幫助分析旋律所蘊含的情緒與思想,充分感受音樂的內涵,啟發創造性思維,并在彈奏中將對音樂的感受通過自我的方式表達出來。當在此過程中出現一些自我的、具有一定創造性的東西時,教師應該給予鼓勵,并引導學生去探索發現其新的價值,而不是一味地呵斥,把學生變成缺乏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唯命是從”的學習機器。當然對于出現的各種“創新”,教師也要引導學生選擇性地進行有價值地取向,否則在無謂創新的同時會失去很多原本存在的美好東西。
(2)轉化策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轉換固有的教學觀念和思路,重視幫助學生建立穩定的學習興趣。在當今鋼琴教育中,單純的技巧訓練不是最終的學習目的,對于少兒學習者而言,更多時候需要培養其對音樂美的感受、體驗和表現能力。如果在學習中花大量時間進行手指練習和解決技術難題等一些枯燥的內容,學生的好奇心就會被磨滅,學習興趣根本無從談起,因此,我們應多采取啟發、引導的方式進行教學。
(3)匹配策略。教師在教育過程中采取的教學方式要與學生喜愛或擅長的學習方式相適應,使學生能夠發揮個人在學習方面的優勢,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采取的教學方式是否與學生的學習方式相適應,取決于相互的認知風格是否匹配。針對學生認知風格的長處實施與之相一致的教學風格,稱為匹配策略;針對學生認知風格的短處進行有意識的引導和彌補,稱為失配策略。由于學生受到不同的遺傳、家庭、個人等因素的影響,各人的發展存在客觀差異。作為教學中的兩個主體,一方面,教師需要了解并針對不同學生的認知風格調整教學策略,與之保持匹配;另一方面,學生要了解自身認知風格上的不足和缺陷,全面提高自身的能力。設計教學活動時,教師應考慮到學生接受信息時在感覺通道方面的個體差異,避開學習方式上的弱點或影響學習效果的因素,引導學生掌握并運用有利于自己的方式來學習。
(4)評價策略。評價策略是指通過正確掌握評價尺度,構建合理的評價標準,引導學生平衡學習心態,明確學習目的和方向,激發和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逐步走向成功。
在教學中,教師要學習贊賞學生的獨特性、愛好、專長;贊賞學生付出的努力和表現的善意;贊賞學生對教材質疑和對自己的超越。每節課以鼓勵、肯定為主,針對不足部分進行講解時,先肯定優點,再提出要求。這種激勵性評價有益于學生樹立信心,積極進取,鼓勵或批評,都是為實現某一目標而實施的手段,鼓勵是增加動力,批評是增加壓力,在教育中這兩點都是需要的。
總之, 鋼琴教學是一項十分專業的學問,它順應了當前教育形勢的需要,并產生了積極的社會影響。少兒的鋼琴教學更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打基礎階段,有其特殊性,在這個階段里基本功是否扎實,彈奏方法是否正確,將會影響到兒童的整個學琴過程。要根據少兒心理特點,把鋼琴作為一個玩具,彈奏美妙的音樂。
參考文獻
[1] 季琴.幼兒藝術教育中模仿與創造的關系[J].早期教育,2006(11)
[2] 周曉梅.鋼琴彈奏—音樂藝術的創造過程[M].北京:華樂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馬超群,(1993-),女,聊城大學音樂學院15級研究生,專業為藝術碩士,研究方向為鋼琴表演。
(作者單位聊城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