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基于網絡平臺的自主學習將成為高等教育未來的發展趨勢。本文對于網絡學習平臺現狀根據引用的調查結果做分析,同時對網絡學習平臺未來發展方向做了幾點建議,旨在為網絡學習平臺的發展和完善做出幫助。
關鍵詞: 網絡學習平臺; 現狀; 建議
網絡學習平臺是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而逐步成熟的。早期的網絡學習平臺以文字和圖片為主,互動性和表現力較差。當網絡視頻播放隨著互聯網的帶寬的不斷增長成為可行,以“可汗學院”為代表的基于微視頻的網絡學習平臺就應運而生。當前,有的高校通過軟件公司定制開發校內網絡學習平臺,根據自己學校的具體需求,建立封閉的網絡學習平臺;有的高校則加入“慕課(MOOC,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通過互聯網共享教學資源,這樣就形成了優勢互補,同時加入慕課也使學校的資源向社會開放,從而提高社會教育資源利用效率。對于有實力的高校,一般同時建立以上兩種網絡學習平臺,分別供校內和社會使用。
但是,在具體到網絡學習平臺的使用情況時,現狀并不容樂觀。根據調查數據顯示[1],當前大學生使用網絡學習平臺時,有2/3是因為學校要求才去使用,能夠主動使用網絡學習平臺的學生人數只占1/3。而這些大學生中,有明確學習目的只占57%。這些數據說明了當前大學生使用網絡學習平臺的主動性并不強,很多時候只是因為學校或教師布置了使用網絡學習平臺的任務,學生才會不得已而使用。同時,學生在使用時目的性并不強,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使用,這樣并不能有效發揮網絡學習平臺的作用。
對于學生使用網絡學習平臺的活躍程度,調查數據顯示[1]有超過一半的學生是不活躍的,只有不到兩成的學生非常活躍。對于網絡學習平臺的滿意程度,雖然不同學校的學生使用的是不同的網絡學習平臺,但是均有超過三成的學生對當前的網絡學習平臺不滿意。這些調查獲得的數據進一步表明,總體來看當前大學生并不是主動地積極地在使用網絡學習平臺。同時,當前的網絡學習平臺還有很多讓學生不滿意的地方,這又進一步使學生使用網絡學習平臺的主動性降低。
通過前面的數據調查可以發現,當前在高校中網絡學習平臺的使用情況還很不理想。這次數據來自于對大學本科學生的調查,如果調查的對象改為高職院校的學生,由于學校的教學資源限制和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明顯低于本科院校,所以調查的結果會更加不理想。
為什么會出現這些狀況,可能包含以下幾個原因:
1、學校和教師對網絡學習平臺的認知還不夠充分
在很多高校,學校和教師把網絡學習平臺就定位于教學的輔助手段,認為課堂才是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場所。這一前提就造成了學校和教師對網絡學習平臺的重視程度還不夠。其實教育技術一直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不斷前進,也必然會融合到教育技術中。由于互聯網技術和新的計算機交互技術對于信息的傳播帶來的巨大的影響,未來的教育形式也將發生革命性的改變。而網絡學習平臺在目前看來就是互聯網技術和新的計算機交互技術最好的載體。所以,在不久的將來,網絡學習平臺在教學中必將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在當前,很多學校和教師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或者能夠認識到但卻覺得距離現在還很遙遠。所以,我們要想讓網絡學習平臺發揮更重要的作用,讓我們的教學更適應教育技術的發展,要首先能夠充分認識到網絡學習平臺在當今教學中的重要性,認識到如果能夠將網絡教學平臺的使用融入到我們的日常教學中將使教學的傳播效果得到翻天覆地的變化。
2、當前網絡學習平臺還存在很多不足
當前正在使用中的網絡學習平臺大多是由軟件開發公司的,這些軟件開發公司不一定懂得使用網絡學習平臺的教師和學生的真實需求。當很多網絡學習平臺看似功能很多,內容很全,但是當教師和學生在使用時就會發現,要么操作起來復雜繁瑣,要么就是提供的功能用不上,需要的功能又沒有。網絡學習平臺并沒有體現出其由于采用了新的技術所帶來的信息傳播上的優勢。這樣,教師和學生使用網絡學習平臺的主動性自然不高。在今后的網絡學習平臺開發中,最好由高校的教師首先提出具體的需求,開發公司再根據這些需求進行開發。教師和學生在平臺開發的過程中就參與進來,不斷試用不斷提出改進意見。同時,網絡學習平臺也要設計成開放式的,用戶可以隨時方便地添加功能。只有滿足用戶需求的平臺才會有生命力。
對于網絡學習平臺未來的發展,這里有以下兩點建議:
1、社交性
增強網絡學習平臺的社交功能,使教師和學生能夠通過網絡學習平臺進行溝通交流。當學生有問題時,可以通過平臺向教師或其他同學尋求幫助。當教師需要布置任務時,可以通過平臺針對每個學生提出具體的要求。平臺也可以具有類似微信朋友圈的功能,學生可以在上面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社交功能能夠有效提高平臺的功能,同時大大增強用戶使用的黏度。
2、開放性
網絡學習平臺的開放性是指在網絡學習平臺中添加API接口,方便用戶根據新出現的需求添加相應的功能模塊,進行二次開發。隨著我們不斷使用網絡學習平臺,會對其產生新的需求,也會發現原有平臺可以改進的地方。如果平臺開放了API接口,有相應能力的教師就可以自己對其進行改進,這樣會比只依靠開發公司進行改進和維護效率要高得多,創意也豐富得多。網絡學習平臺的開放性是保持平臺不斷進步,不斷適應用戶變化的需求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陳思羽等.高校網絡學習平臺運用的調查研究——以西安四所高校為例[J].亞太教育. 2016 (25) :135-136.
[2]熊冬春.高校網絡學習平臺建設的新視角[J].教育評論.2010(2):21-23.
[3]申鴻燁.微信架構下網絡學習平臺的學習路徑設計與實現研究[J].智能計算機與應用.2017(2):86-88.
作者簡介:趙啟明(1980.09-),男,滿族,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助教,學士,主要從事電子商務與計算機網絡
(作者單位:黑龍江林業職業技術學院 信息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