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1世紀是創新的時代,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在實施素質教育活動的今天,創新教育要體現在教育觀念上,滲透在所有的教育活動之中,都應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歷史學科的創新教育也不例外。
關鍵詞:歷史學科;創新;教學策略;理性審視
一、創新教育實現的主渠道——課堂教學的策略和藝術性
創新教育主要是在課堂中進行,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這是時代發展賦予素質教育的深刻內涵,也是素質教育適應新的時代發展需要的必由之路。課堂教學做為實現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也可以說是實現創新教育的主渠道,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有關歷史學科創新教育實現的主渠道,以課堂教學的策略和藝術性為切入點,來談一談。
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往往勝過責任感。興趣是促使學生學習知識,發展創新思維的內驅力,因此教師可運用多種手段激發,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在教學實踐中,可通過模擬教學創設的情景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有巧妙的質疑設問,用懸念的方法活躍課堂氣氛,啟迪學生創新思維;利用情感效應激發其興趣,聯系現實生活來理解歷史可以深化其若趣。
創設問題情境。創新源于問題解決,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離不開一定的問題情境。問題情境是指教師在教學中創設的圍繞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而形成的一種氛圍。這種氛圍能激起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行創新學習,促其進入深入探究,引導其體驗創新學習的喜悅,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目的。
培養學生質疑和釋疑的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要求學生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要求學生有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思維從問題開始,創新思維從發現問題開始,因此,要引導學生敢于提問,善于提問,并自主地解決問題。教學中,一旦學生的疑點被激發之后,要結合學生實際,通過課堂歷史資料的補充、引證,有效地啟發等手段,有意識、有步驟地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比較、概括、抽象等能力,使他們能夠釋疑。
二、創新教育的終極目標——注重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
“讓每個人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的發展”是馬克思主義學說中的重要觀點。“個性與創造性密切相關,干人一面的教育模式,難以培養創新型人才。每一個兒童都是一個珍貴的生命,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幅生動的畫卷。教師應當體會兒重生命的最大豐富性和主動性,關注學生成長與發展的每一點進步,幫助學生茇現自己,肯定自己。”學生的積極性,亦即保護學生的整個精神世界.支持它站起來的精神力量就是這個答案,如果不保護,就容易扼殺了學生的個性。
當然,歷史學科教育如只關注個性發展,這也是不全面的.必須要關注的還有個性的健康發展。如果要強調個性的健康發展,要實現教育的創新,就必須改革對個體的考核評價,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我們可以把學生的成績評價分為考試水平測試和創新能力測試2大塊,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激勵學生進行學習,探索和創新,個性才能夠得到“張揚”。
三、對歷史學科創新教育的理性審視
創新不是標新立異,挑戰定論不是目的。從表面上看,創新肯定會突破原來的觀點和理論。然而,如果把“標新立異”作為創新教育的代名詞,把“挑戰定論”作為追求的目標。則完全是一種誤解。創新教育應首倡科學的精神和方法,準確地說,標新立異“挑戰定論”只能作為手段,它有助于突破定勢和權威的束縛。創新不能一味標新立異。在我們歷史學科倡導創新教育時.一定要在堅持前人觀點和理論的基礎上通過科學的學習來掌握方法,在實事求是、尊重歷史的原則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歷史創新教育的基礎是實事求是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歷史學的對象是一種歷史真實,盡管我們不可能全面的再現歷史,但尊重事實、實事求是是歷史學的全部基礎,這也是歷史考據學長久不衰的原因所在,雖然“一切歷史都是現代史”這話給人一種歷史是任人取臺打扮的工具的感覺,這是一種錯覺,這并不能否定實事求是、尊重事實的原則。歷史創新教育必須堅持求“真”、求“善”、求“美”,這也是所有學科追求的。所以在歷史學科創新教育問題上。首要的任務是教育學生一切從歷史真實出發,實事求是,追求真理。此外,還必須學會科學的歷史思維方法。科歷史創新教育只有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創新教育的實踐才可以說是形神兼具。
中學歷史學科教育首先是基礎教育,不能用創新教育取而代之。當前教育界十分熱衷于創新教育.但如果就由此而認為中小學教育完全等同于創新教育,這是又一種誤解。今天的中小學教育還是基礎教育。基礎教育的主要任務還是素質教育。實際上,今天強調創新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養將來能發明刨造的“預備”人才,而不是現在就能發明創造的專才。當然,在這方面.我們并不排斥“個別”。因為我們還有因材施教的原則,但“少年天才”教育迄今還缺乏成功而完整的經驗和理論。
中小學歷史學科教育首先應繼續堅持素質教育,堅持全面性、基礎性、主體性,可持續發展性原則,其次才是以培養創造力為目的的創新教育。中小學教育倡導創新教育是應該也是必須的.但決不能曲解為每一個學科都要培養學生具備刨造性的專業能力,或者說讓學生取得創造性的成果。中小學創新教育的真正宗旨應當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必須具各的基本素質,從而為將來打下基礎,這才是中小學創新教育的本質要求,這也體現了當今素質教育的本質要求。
參考文獻:
[1]馬衛東.中外歷史教科書比較與未來我國歷史教科書建設[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3(9)
[2]郭小凌.歷史就是我們的一切[J].歷史研究,2014(6)
[3]吳偉.歷史學科能力與歷史素養[J].歷史教學,2011(11),上半月刊
[4]王娟.淺談初中歷史課程改革的教育反思[J].中學課程輔導,2016,(11)
作者簡介:張建學,男,聊城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歷史)。
(聊城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