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氣象業務的日益現代化,社會對氣象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氣象資料的需求越來越廣泛,充分地開發利用氣象資源,促進氣象科技轉換成生產力,轉換成經濟效益服務于人類,是新時期氣象事業發展的新內涵。只有建立覆蓋面廣的監測網,才能掌握第一手資料,及時把握氣象條件動態,服務社會、服務民生。
關鍵詞:自動氣象站;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
由于國家級自動氣象站站點少,距離遠,越來越難于滿足日益發展的社會需求,特別是局地氣候資源的開發利用、農業結構調整、局地災害性天氣的預報預警、防災減災等更需要細網格的氣象資料,特色的氣象服務,基于這些理念,近年來自動氣象站建設得到了快速發展。以懷柔區為例,2002年以來,共建成包括二要素、四要素、六要素自動氣象觀測站19個,其中國家級自動氣象站2個,區域自動氣象觀測站17個。型號以CAWS600為多,少量CAWS601,CAWS602。自動氣象觀測數據以其精細(60次/小時)、快速(傳輸間隔5分鐘)、準確(避免了人工誤差)的優越性逐步取代了傳統的人工觀測數據。因其覆蓋范圍廣、信息量大、使用方便快捷,為氣象預報、氣象服務提供了全面、廣泛的氣象資料,在領導決策、服務民生、防災減災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優質的服務離不開氣象資料的完整,及時、長效,離不開探測儀器的正常平穩運行,由于自動站自動化程度高,維修維護要求相對較高,一旦發生故障,直接影響臺站的探測資料的質量。國家級自動氣象站因多在原人工觀測站基礎上改造,探測環境較好,基本符合國家一般氣象站建設標準、輔助設施相對完善,故缺測缺報概率相對較低,即使遇長時間停電或其他突發情況也可人工觀測補救,從而保證了氣象資料的連續性、完整性。而區域自動站因環境條件、土地狀況及無人值守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在保持氣象資料的連續性、完整性、準確性等方面難度較大,分析2008-2010年我區自動站資料缺測情況影響因素,大致如下
①供電系統影響。包括供電部門計劃停電和自動站屬地建設性停電及雷擊導致的停電,采用太能能供電的自動站連陰雨天太陽能板遮擋也是導致數據缺測的原因之一,②建在公園及機關綠化地的自動站因噴灌澆水經常影響自動站數據的真實性。③雜物堵塞雨量承水口導致的雨量失真。
針對上述情況,我們認為在自動站建設中應注意以下問題
(1)前期建設:建站之前,應多方溝通,充分取得當地政府部門的支持,聽取規劃部門的意見,盡量建成符合采集要求、便于維護管理、市政配套設施較完善并能長期保持的站點,納入規劃。現階段開發建設導致土地日益緊張,找到合適的建站環境并長期保持站址周圍環境具有一定的穩定性非常不容易,所以在建站之初,應考慮土地使用的長效機制,避免頻繁遷站造成的人力、物力、財力的不必要浪費及資料的不連續性。
(2)需求原則:自動站建設不僅僅考慮氣象資料的采集,更應該考慮到為當地的服務,氣象資料采集是氣象部門的義務和責任,但利用氣象資料需要全社會的參與,自動站建設應優先考慮為小氣候資源利用、試驗種植基地設施農業、科普進農村、進社區、進校園等服務,在站點所在地建設計算機終端顯示,實時、實效、直觀的氣象資料更容易引起需求方的興趣,提高他們參與的積極性。
(3)屬地管理:因區域自動站覆蓋范圍廣,站點分散,氣象部門要做好全部維修維護工作難度較大,應把氣象信息員工作和自動站維護工作緊密結合起來,聘請當地人員,做好自動站的日常維護,減輕氣象部門人員不足問題。
(4)做好區域自動站資料的建檔歸檔任務,保護好歷史資料不流失。
(作者簡介北京市懷柔區氣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