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鉗工是機械制造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種類,鉗工的工作質量有時會直接影響整個工程的工作進展。當前技工院校裝配鉗工專業存在著教學內容單一,為了服務考試而教學,缺乏具有實用性的教學體系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阻礙著教學的進一步發展,需要得到改善。在對裝配鉗工專業學生訓練中理清實習和實踐的關系,全面推進專業發展。
[關 鍵 詞] 技工院校;裝配鉗工專業;技能訓練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5-0082-01
技工院校裝配鉗工專業是一門比較大眾化的專業,每年也會為社會輸出大量的人才。但是反觀我國技工院校的教育情況,大多數鉗工的發展是走了彎路的,而且與考證等內容的權衡比較之下,對與時俱進的鉗工實踐技能反而關注不足,這些都是當前技工院校裝配鉗工專業技能訓練中存在的問題,需要技工院校加以反思。
一、當前技工院校裝配鉗工專業發展現狀
隨著機械工業的不斷發展,社會不僅對鉗工的需求量增加,專業性要求也進一步提高。在這一背景下,各技校對鉗工專業進行進一步的劃分,將其劃分為機修鉗工、裝配鉗工、工具鉗工、模具鉗工和劃線鉗工等。在當前各技校的教學中,多數是將理論知識作為核心內容,將實際操作能力作為教學的重點培訓內容,以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整體提高。盡管在規劃上看似完整,但在實際操作中仍然存在許多漏洞,筆者對此進行了概括整理。
首先,當前我國大部分技工院校將銼配作為重點的實踐培訓內容,原因是要針對相關的職業技能鑒定。為了使學生在畢業之前能夠得到相應的職業技能等級,教學工作過多地傾向于銼配,導致對其他方面的忽視,這并不適合學生的全部發展需要,需要教師作出判斷,以實現教學的突破發展,以及教學內容的完善等。在當前發展情況下,數字化設備、數控技術等的普及,鉗工不需要自己動手去加工制作配件,導致銼配相應運用較少。其次,技工院校裝配鉗工的專業發展,實踐能力相對較弱,在最終的考核中,也往往偏向于一種形式,而忽視了對教學內容的關注與發展,師生交流少,“雙師制”的推行也并不完善,這些問題的存在,都需要引起足夠的關注,莫從細節之處失去發展。
二、技工院校裝配鉗工專業技能訓練改革途徑探析
(一)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及時間
技工院校普遍學制3年或5年,現以3年為例,如何使學生在三年內完成學習任務,需要進一步合理規劃。先要明確當前技工院校中裝配鉗工專業需要學習哪些知識,如銼削、鋸削、鏨削、鉆孔等一系列的內容,實際上是一個精細而復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所學內容以及教學大綱,為學生制訂合理的規劃。在大體方面,第一學年學生通常都是用于基礎知識的學習,較為適用于一體化教學模式;第二學年就應側重于裝配和生產知識,全面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實踐能力;到了第三學年,學生即將步入社會投入崗位中,先要讓學生抽出一點時間提前完成畢業考試等內容,然后運用近一個學期的時間讓學生投入生產實踐中,去完成裝配鉗工的任務。
(二)在技工院校建立“雙師制”
所謂“雙師制”是要與企業合作,使學生能夠在學校有教師,在企業有“師傅”。在學校中的教師主要是根據教學大綱需要,教給學生鉗工專業的基本知識,包括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而在企業的師傅,則是要教學生將課堂的知識轉變為實踐的內容,帶領學生在一個個環節的實踐中將知識升華為能力,勝任工廠的工作,獨立完成生產任務。“雙師制”的實現與建立,需要企業與學校達成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能夠自覺地相互影響配合。
(三)轉變對學生的考核思路
銼配之所以會成為當前教學的重點,就是因為銼配是等級評定的重點內容,最終還是限制在考試中。然而學生需要學到的能力絕對不能僅僅如此,因此,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關注,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考核方式也要進行改革。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體成長,考核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基于學校教學的考查與完善,讓學生能夠根據所學知識對其內容進行關注;另一個是根據學生在企業的表現進行核定,由學生的工廠師傅負責。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能夠被全面的考核與衡量,能夠觀察到學生的細微變化及進步,而且進入工廠的考核,更側重綜合實力的提高。
當前技工院校教學中,裝配鉗工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需要從多個角度、多個方位來完成,既需要膽大心細,更需要過硬的技術。教師要把握人才培養的核心素質,加強對人才的培訓,避免因為對學生的忽視而造成教學缺失。
參考文獻:
[1]劉少達.我國塑料模具工業的現代化及發展趨勢[J].仲愷農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17(5):63-64.
[2]徐小兵,王本德.多層次模塊化機械工程實訓教學體系的研究[J].科教文匯,2009,18(6):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