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全國各大高職院校辦學條件及實力的逐漸提高,數碼鋼琴集體課已成為一種已經越來越普及的教學模式,它打破了以往鋼琴課一對一的教學模式,在時間、人力、空間上都爭取到了更多的空間,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具備普通鋼琴課所沒有的優勢。但是,在國內它還尚處于起步階段,目前大家已有的教學方法并不統一,教材體系還有待完善,許多老師仍還在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正確認識并面對現有的教學現狀對今后的學科建設與發展方向有著積極的意義。
[關 鍵 詞] 數碼鋼琴集體課;傳統教學;應用鋼琴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5-0110-02
近年來,隨著國家教委對中小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視,藝術教育作為重點被推到了改革的前沿。由此以來,各大高職院校的少兒藝術專業、學前教育專業成為大學生選擇的熱門。那么,作為專業必修課之一的鋼琴教學法也成為我們關注的焦點,如何上好這門課不僅對本專業的建設與發展有著積極推動的作用,而且這門課程也集中體現了綜合素質教育的價值和意義。
隨著全國各地各大高職院校辦學條件及實力的逐漸提高,數碼鋼琴集體課已成為一種越來越普及的教學新興模式。它打破了以往鋼琴課一對一的教學模式,在時間、人力、教學環境上爭取了更多的空間,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節省了教學資源并解決了教學中不必要的開支,給學校減輕了負擔。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弊,數碼鋼琴集體課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也有待老師去正確地認識并逐漸地接受。在國內,它還尚處于起步階段,大家所使用的教學方法也不統一,教材體系還有待完善,許多老師即使上了這門課但仍在課堂上沿用自己以往傳統的方法在進行教學。
據我所知,現在還有許多學校還在使用《哈農》《拜厄》教學生手型、教學生斷奏、教學生手指練習,彈音階練琶音,練技巧彈奏鳴曲,請問一個非鋼琴專業的學生,按每周一次集體課,一共兩年的時間來算,學生能練多少條練習曲?能彈多少首奏鳴曲?況且大都是音樂基礎參差不齊、音樂素質較低的學生,試問如果面對這樣的學生我們還是按以往傳統的方法教學能行嗎?
傳統的鋼琴教學法不需要去質疑,它是培養專業鋼琴人才的教學法,中國的鋼琴精英教育模式的確造就了個別人,但大多數人學鋼琴的目的并不是想當鋼琴家,并不是想活躍在舞臺上。我們的培養目標最終是用這門專業技能去豐富我們的生活,去適應我們的工作,我們的社會。
根據實際的考察和調研,許多學校的鋼琴集體課教學從以下幾個方面顯得較為陳舊,沒有與時俱進。
(1)培養模式上。我覺得,這和學校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比較單一有關。不管學生是否具備專業的素質,將來是否想成為鋼琴家,培養模式都是按照鋼琴家的模式來培養。比如,教師以前在學校怎么學的現在就怎么教,以前學的什么曲子教師現在就教什么曲子,按照這樣的方法教出來的學生都是千篇一律,整個鋼琴教學存在著惡性循環的狀態。
(2)因材施教上。對待一個想學習鋼琴的成人,沒有做到根據他們的特點設計具體的教學內容,比如,把個體自身有差異、專業程度高低不等的學生放在一起學習,勢必出現程度高的吃不飽,程度低的跟不上的問題。
(3)教材及教材的內容上。對大部分鋼琴愛好者來說,傳統鋼琴教學的選曲也嚴重脫離現實生活,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它不是本土文化,不是我們所熟悉的東西。舉個例子,學習鋼琴的人都知道奏鳴曲、小步舞曲等,有幾個老師能說清楚奏鳴曲的曲式結構、小步舞曲的演奏風格……他們在教學生彈這些古典作品時,教授的內容無非是這個音彈錯了,這個節奏不正確,這個指法不好,或者是力度再強一些速度再彈慢一些等,基本上整節課就是乏味的糾錯課,即使都彈對了,也沒幾個人能聽得懂,更不要說在小朋友面前彈奏了。
(4)教學形式、教學方法上。以往的教學形式單一、教學方法死板缺少創新,上課時經常看見老師要求學生嚴格按樂譜來彈,要忠實于作曲家,忠實于作品,傳統的東西是不能隨便改的,包括一個指法都不放過。尤其在鋼琴入門時對于手型要求更苛刻,有時甚至要用整節課時間來摳手型,并以對與不對來進行教學,這不僅會抹殺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毫無創造性可言。試想,如果我們的學生將來的理想不是成為一個鋼琴家,那么就不能擁有完全屬于自己的手型嗎?就不能按自己的意愿怎么方便怎么彈嗎?雖然現在已經改變了一對一的上課形式,但仍然沿用著傳統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本質上并沒有變。
(5)學科發展上。傳統教學重技能培養、輕綜合素質,比較注重一個學科的單向發展,忽視多學科的橫向聯系,這和整體教育體制存在著直接的關系。在鋼琴教學方面,教學環節缺少對學生綜合知識的培養,鋼琴技術訓練幾乎成為鋼琴教學的全部。這種強調單學科縱向深入,忽視多學科橫向聯系的教學狀況,導致的結果就是培養了一群手指發達、頭腦簡單的“鋼琴匠”。
(6)綜合素質的應用上。鋼琴教育真正要想起到素質教育的作用,就必須體現在即興彈奏上,而即興伴奏能力的好壞是可以直接影響學生創造力思維的發展與想象的。我們可以看見這樣一種現象,在音樂院校里某些聲樂老師用鋼琴來啟發學生唱歌,在為學生伴奏時,她自始至終在鋼琴上只會用那一個和弦,而且彈奏的特別響,并且還不時地埋怨學生的演唱沒有感覺,對這種習以為常的現象大家已經麻木了,學生也就是在這種不健全的教學狀況下成長的。學生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家長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到頭來學了這么久的鋼琴,連一首簡單的歌曲也無從下手,是不是很悲哀?
其實,在各個學科里也都存在著這種現象,大家也都意識到了這個問題,要想發展就必須改革。“應用鋼琴教學法”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個理念來自星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的辛笛教授,他是這一教學法的創始人。
“應用鋼琴教學法”不同于以往一對一的傳統教學,提倡的是練腦,而非練手,對手型、手指技術、技巧、基本練習沒有過高的要求,是一個低門檻,人人都可以學,包括幼兒和老人在內都可以接受的課程,它面向的是大眾,是一個可以通過鋼琴教學培養大家的音樂想象力、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教學法。這種方法用于數碼鋼琴集體課,可以把傳統鋼琴教學中單一枯燥乏味的手指練習改編地更為簡潔、更加實用、更加趣味。讓更多學鋼琴學生快速提高鋼琴水平,在最短時間內彈奏出自己喜愛的歌曲,并獲得滿足感和找到自信。所以說應用型的鋼琴教學還可以讓鋼琴專業的學生迅速提高鋼琴彈奏的技巧與即興伴奏的能力,全方面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享受應用鋼琴給他們帶來的樂趣。
“應用鋼琴教學法”有著系統的教材和豐富靈活的教學方法,一旦熟練掌握了,用于數碼鋼琴集體課教學中,可以迅速提高學生鍵盤綜合操作的能力,讓學生能夠通過即興式的鋼琴伴奏與彈唱適應社會中各種需要的場合,有利于高素質高應用型音樂人才的培養。
在中國,應用鋼琴的教育理念才剛剛興起,還屬于推廣階段,需要各方專業職能部門的支持,需要用人單位的認可和重視,更需要大家的參與。其實,真正意義上能夠從事應用鋼琴的教學,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么容易。不過,只要我們的老師肯用心去鉆研去探索,去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應用能力,認真研究應用鋼琴教學法,研究應用鋼琴每個教學環節與教學步驟,針對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及學習特點來進行教學實施,最后讓他們真正喜歡應用鋼琴,享受鋼琴學習帶來的快樂,事情就會變得有意義了。
應用鋼琴教育的市場是巨大的,今后會有更多鋼琴愛好者來關注,不久的將來它會是中國鋼琴市場發展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