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職業院校的辦學宗旨是立足區域經濟的發展,與產業對接,提升產業的效率并引領產業的發展。湖南軟件職業學院深度融入地方產業經濟的發展,瞄準信息與通信產業,引企入校,共建二級學院,大膽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成效,逐漸成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人力資源培訓中心。
[關 鍵 詞] ICT產業;校企合作; “雙主體”育人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5-0123-01
隨著ICT技術的迅速發展,ICT產業不僅成為科技創新的核心力量,而且是國民經濟的戰略產業和支柱產業,產業規模和發展速度在我國位居前列。湖南軟件職業學院是一所民辦高職學校,地處國家級湘潭經開區,為順應區域的信息與通信產業發展,學校依托軟件技術等傳統專業,與世界500強企業中興通訊公司合作,專注培養ICT高端技術技能人才。
一、以職業性為主線,校企共同開發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的職業性特征。職業性是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特征,要滿足培養應用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因此,課程體系的構建、課程和教學資源的開發都要以職業崗位知識、能力為依據。校企雙方要共同完成人才調研、共同確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共同建立校內實訓基地,為課程體系的構建提供現實依據。在課程資源上,大量引入中興通訊的案例、項目,自主開發校本教材、編制實訓指導書,使職業性滲透到每個環節。
課程體系的系統性和靈活性特征。引入中興通訊公司的經世教育理念,基于ICT產業6大崗位群,建立了“2主線、8模塊”的專業課程體系。“2主線”即數據通信主線和無線網絡優化主線,覆蓋了學生就業的各大行業。“8模塊”即通信工程設計與制圖、IP通信技術、EPON通信技術與原理、SDH通信技術與原理、網絡工程組網技術、移動通信原理、4GLTE移動通信技術和無線網絡優化模塊,細化學生就業的崗位領域。
二、以“雙師”為標準,建立“混編型”專業師資團隊
“混編型”師資團隊建設是突破校企合作瓶頸的有效手段。作為一所民辦學校,學校由于培訓資金不足和繁重的教學任務使得“雙師”團隊建設困難。校企混編師資則可以有效解決這個問題。混編師資團隊由企業工程師、培訓講師和校本部專業教師共同組成。校企雙方對師資的數量、聘任標準、專兼職比例、待遇和報酬、考勤管理、評優評獎、績效考核等進行具體量化,形成完整的教師管理制度體系。
“混編型”師資團隊建設是校企雙贏的保障。校企混編師資隊伍是一支校企互通、專兼結合的“雙師”結構型團隊,能實現校內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的優勢互補。公司技術骨干和專業人員為學生開展教學,傳承公司的企業文化和設備技術,培養了大量的潛在客戶,有利于公司未來的市場拓展。學校人才培養引入企業教師,能有效解決學生從學校到崗位的“最后一公里”問題。
三、以MIMPS教學法為主的教學改革與創新
MIMPS法是MIMPS任務驅動教學法的簡稱,實施模塊化的教學內容、分層—交織的內容組織形、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研究實訓為教學核心和輔以自我評價助推力。該教學法的重點是打造與一線企業相同的工作環境,以實際的工程項目為任務,實施真實的工作任務,在網絡工程專業實踐教學中應用廣泛。
我校MIMPS由企業工程師主導,分別以校內實訓樓和本地開放型賣場為載體,側重于培養學生的手工繪圖能力、AUTOCAD電子繪圖能力、C網無線信號覆蓋(室內分布為主)方案解決能力。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既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又能培養其良好的職業素養。
四、以職業素養為核心,構建學生“準職業人”管理體系
職業素養是職業教育特色的體現,是從業者在職業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就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而言,職業素養可分為三個部分,公共職業素養、行業職業素養和崗位職業素養。現代企業非常重視員工的職業素養。中興通訊學院按照“準職業人”的培養理念,致力于把職業素質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程,將中興通訊企業文化、信息產業行業文化、企業管理模式引入學生的學習和管理中,使學生從入校、專業學習到日常行為都能適應“職業人”模式。
如學院開設了《準職業人導向訓練》課程,從思想意識上為學生樹立“職業人”的理念。在日常教學管理中,堅持公司考勤和持工作牌上課,舉辦科技文化節等活動,讓學生體驗企業管理。開發了學生的職業化管理系統,適時地掌握學生的職業行為習慣和職業能力水平,便于學生快速成長為職業人。
五、結語
ICT產業既是技術密集型,也是技術快速革新型產業,對人才的要求不僅需要扎實的專業知識,還需要根據行業發展與技術變革加快知識更新和技能提升。校企合作是有效實現這一人才培養目標的科學途徑。
參考文獻:
[1]徐作華.校企合作構建項目化專業課程體系:以機電一體化專業為例[J].職教論壇.2015(30).
[2]酈麗華.高職網絡專業“校企混編”模式師資團隊的建設研究:以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軟件工程師,2013(11).
[3]蔣乃平.職業素養訓練是職業院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特點[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