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近年來我國的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全面實施,當前階段探究學習和自主學習越來越受到重視。探究式課堂的構建對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初中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對此加以重視,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設置適合他們的探究式課堂,從而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可靠的保障。主要對初中語文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分析,希望為初中語文教學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議。
[關 鍵 詞] 初中;語文課堂;探究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2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5-0128-01
在現代化教育背景下,教師開始不斷地進行研究和探索,希望找到更加有效的教學方式來為我國的素質教育發展作出貢獻。探究式教學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所形成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知識框架的構建和思維能力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對語文教學效果提升也具有重要價值。下面將對初中語文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進行詳細討論。
一、探究式課堂教學的特點
(一)以素質培養為重點
探究式教學的目的并不是將學生培養成為科學精英或者學習高手,而是要從根本上來提升學生的素質。也就是說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態度。這種教學模式也是培養學生自信心、創新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措施。
(二)重視應用性
學以致用是探究式教學基本的特征,在進行知識的學習當中其看重的是學生的未來應用性,而不是知識掌握了多少,也就是重點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一點在現代社會當中顯得格外重要,是培養學生操作能力的關鍵所在。
(三)重視參與度
探究式教學看中的是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希望通過探究活動來提升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參與意識。由于探究式學習主要是依靠問題來展開的活動,這些問題當中往往需要依靠學生集體的力量才能更好地完成,因此,對于學生交流和合作能力的培養能產生重要價值。更加能讓學生學會合作和尊重,真正體現出現代教育的要求。
二、初中語文探究式教學的設計和實踐
(一)引發學生興趣
在初中的語文教學當中教師要想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探究式學習當中去,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激發學生學習和參與的興趣,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探究氛圍。興趣的引導是教學當中的第一步,這個環節將直接影響后期的學習效果,有著重要的輔助作用。因此,在課堂中要求教師一定要在開始階段就引起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的良好情緒,從而形成較好的氣氛。例如,在學習《春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這樣設計教學導語:“同學們,你們喜歡春節嗎?在春節的時候家里都有著什么樣的習俗呢?在我的老家當中有著這樣的習俗,在大年初一的一大早,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去搶摘榕樹的葉子,越多越好,你們猜猜這是要干什么呢?”等學生發表完自己的看法以后,教師再帶領學生進入到課堂當中去,讓學生認識到不同的地區當中是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的。《春酒》當中表現是江浙一帶的春節風俗習慣,教師要通過合理的引導方式讓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從而自覺進入到自學探究中。
(二)合理設置探究問題
在自主探究學習當中,教師要為學生設置出合理的問題,然后讓學生組織自主探究活動。這時候教師所設計的問題可以說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因此,一定要加以重視,要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教學的基本內容來進行科學的設計。例如,在學習《貓》一課時,教師可以設置問題“課文當中主要以什么為中心事件?課文中的‘我’在養貓的過程中情感上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對于貓的去世我為什么會感到特別的難過?”等,這樣的問題基本上都能在課文當中找到答案,即便沒有直接答案,通過學生的個人分析和小組討論也能得到相應的結果。那么教師在這種情況下給學生一些時間讓他們自主閱讀和理解,將對他們的感知能力和文章的理解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能帶著問題來感受文章的本質,這也是探究教學中一種重要的措施。
(三)積極開展合作探究
在語文的探究式教學中,教師扮演的角色是教學中的合作者,是與學生共同進行學習的伙伴。合作探究中主要包括兩種形式,一種是學生之間的合作方式,另外一種就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模式。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有意識地融入學生團體中,面對學生的質疑要給出適當的指導,讓學生能在引導下逐漸走向正確的道路,從而促使小組的合作探究效果得到全面提升,為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奠定基礎。
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應用主要是對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是現代素質教育當中的重要目標。因此,在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當中教師一定要積極地找到合理的、科學的方法來實施探究式教學,促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提升自身的語文能力,同時也為我國中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郝晶.如何構建高效的初中語文課堂[J].赤子(上中旬),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