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也促進我國教育體系逐漸改革,隨著素質教育政策的不斷完善,教育部已經決定在全國范圍內逐漸推進教學工作的診斷制度,在教學制度不斷改革的情況下,這也需要院校結合自身的實際教學情況以及院校特點,明確自身的不足,能夠在時代發展的背景下進行教學體系改革,完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促進職業院校教學質量的提升,為學生提供更加完善的教學體系和模式。
[關 鍵 詞] 職業院校;教學質量;診改體系建設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5-0151-01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規模不斷擴大,高校招生人數不斷增加,職業院校生源的質量隨之降低,職業院校教學面臨著新的問題,如何立足現有生源狀況,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已經成為職業院校教學工作亟須解決的問題。因此,各個職業院校在自身的發展中需要時刻關注教學質量,從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兩個方面入手,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逐步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體系,促進職業院校不斷發展和進步。
一、職業院校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監控過程不全面
職業院校的根本目標是為企業培養技能型人才,這就要求職業院校應該更加關注實踐教學。而現實中,我國職業院校教學中更多的是沿用傳統教學模式,注重課堂教學監督而輕視實踐教學管理。教學體系主要是以理論知識講授為主,對實踐教學缺乏必要的監控,這樣不利于技能型人才的培養。
(二)教學質量監控不完善
當前職業院校教學監督的評價中主要以監督教師和學生的評價作為教師質量的評價主體,以管理部門評價和教師之間文化合作為主,再加上學生評價構成。這種評價體系存在許多問題,(1)較少考慮第三方評價,由于缺少市場化的企業評價,造成教師的教學內容不注重體現企業生產中的實際需求;(2)評價體系重視結果而忽視教學過程的監督和管理,往往有了評價,已經沒有改進的余地了;(3)評價體系缺乏特色,其結果直接導致教學缺少特色和吸引力,不利于教學改革與創新工作的開展。
二、職業院校教學質量診改體系建設
(一)建立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
職業院校教學質量監控要求院校必須形成系統的教學監督體系,以人才培養目標為總方向,加強對教學方案制訂以及理實教學環節等進行全過程監督和評價,對發現的問題進行有效診斷,并對照管理標準及時糾正,使問題有效地解決,從而持續推動職業院校教學工作的完善和發展。
(二)形成全方位的監控與評價運行機制
對職業院校教學質量監督和評價體系的建立不僅需要學校內部的人員支持,同時也需要社會監督,在共同監督和關注的基礎上對職業院校的具體監督體系進行完善,這樣才能更加全面地進行教學質量監督和提升,利用多個主體對職業學院的教學過程進行多角度監督和具體評估,教學評價的主體包括教師、學生以及社會中的企事業單位等人員。在學生畢業時,職業院校就業辦理部門將學校的畢業生檔案和用人單位的實習生培養信息對接,對學生的工作情況進行反饋,然后通過對社會意見的收集,再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以及學院教學特點對教學模式進行有效改革,不斷推進教學與企業需求相一致,促進教學質量提升。
(三)診改體系促進教學工作的診斷與改進
職業院校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針對教學質量的反饋和意見等,進行中期和末期教學情況總結,編制必要的教學運行情況報告,根據自身的教學質量和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提出改進與完善教學體系的建議,進而進行教學質量診改。將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反饋作為自身質量整改的具體方向,對教學工作改善提供目標。教學反饋主要可以從時間上進行劃分,其中比較明確有效的是以月和期中、期末進行劃分,也是當前我國教學體系中最常用的劃分依據,而從問題反饋的主體可以劃分為教師的信息反饋和學校的反饋以及教學監督部門的反饋等。因此,加強信息反饋渠道的建設,可以促使學員的教學診改體系更加完善,使職業院校的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更加完善。對具體教學的反饋結果進行研究和分析,對教學體系進行有效改革和完善,從而加強職業學院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的力度。
在職業院校的教學質量診改體系建設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對學校的教學加以重視,同時也需要將學生的教學實踐作為教學體系整改的重要內容。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教學體系需要適應信息化發展的需求,因此,對職業院校教學質量診改體系建設需要不斷科學化和現代化,加深對問題的認識和及時改正其中錯誤的認識,促進職業院校教學體系建設不斷與時俱進,不斷為社會發展提供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加強,促使學生提前適應社會,讓他們在步入社會時更好更快地適應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任莉莉.高等職業院校教學質量水平評價體系的思考[J].科技資訊,2014(1):130-132.
[2]柳雪芳.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構建與實施探究:基于上饒職業技術學院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8(12):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