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從國家倡導全民閱讀活動以來,我國目前閱讀現狀仍舊堪憂。女性閱讀是全民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主客觀因素的干擾,閱讀量、閱讀面及閱讀率均低于男性等問題。作為一名女性教育者,意識到女性閱讀的重要性。通過激發閱讀動機,培養閱讀興趣,營造閱讀氛圍,引導和鼓勵閱讀經典,從而培養終身閱讀的習慣,提升城市文化素養,促進社會建設。
[關 鍵 詞] 閱讀;教師;女性;習慣
[中圖分類號] G252.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5-0178-02
一、閱讀現狀及問題分析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在我國,每年四月則是全民讀書月。從2006年開始,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總局共同倡導全民讀書活動,而國家倡導全民閱讀活動過去十年時間了,國人讀書現狀堪憂。2014年,中國成年人人均紙質閱讀量4.56本,雖然比之前有所上升,但仍舊遠遠落后于俄羅斯、日本、阿拉伯國家及歐洲各國,在全世界處于低層次行列。
中國古語有:寒窗苦讀十余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等關于讀書的經典名言,可見中國自古以來就很重視讀書。在新中國成立后的一段時期,中國知識分子還曾經為購買書本而到新華書店連夜排隊,在很多老一輩知識分子的印象中還存在著。改革開放三十多年過去了,中國已發展成為出版大國,中國市場上的出版物可謂是令人眼花繚亂,參差不齊,但中國人的整體閱讀量日趨下滑。
除了人均閱讀量較低外,國人閱讀還有另一個讓人擔憂的傾向,就是“功利性和實用性突出”。只讀“有用的書”,社會中對于“有用”和“無用”的爭論,“有用”書的范圍狹窄。讀書的功利化進一步蠶食了中國人讀書的動力。據統計,在全國有限的人均購書中,八成都是課本教材。在國內各大銷售排行統計中,教輔教材參考、考試輔導類、技術培訓、時尚雜志類占有很大的比重。
女性閱讀是人類閱讀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女性閱讀從爭取閱讀權利到提高閱讀能力,再到拓展閱讀廣度與深度,日益受到全社會的重視。無論是閱讀量、閱讀面或是閱讀率,我國女性整體水平均不及男性,追其根源,這是有深層次原因的。
首先,客觀環境中傳統性別等級觀念的干擾。雖然黨和國家一直倡導男女平等,女性享有與男性同等的權利,但在性別分工、意識形態等方面,從未對傳統觀念做出根本上的深刻的完全改變。女性就業難,行業歧視等造成女性經濟上困難,女性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擔當的雙重角色被強化,導致女性閱讀的機會在客觀條件下被束縛。
其次,女性主觀意識存在的干擾。隨著時代與科技的發展,女性閱讀傾向于圖像化、網絡化、碎片化。現如今,我國大部分知識女性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得不面對雙重壓力,她們往往只有忙里偷閑,選擇手機、電子產品,在碎片時間里進行隨機性的淺閱讀。此類閱讀的特點在于信息量大,缺乏篩選,閱讀深度不夠,女性閱讀也更傾向于功利性。她們往往喜歡選擇休閑娛樂、生活時尚、家庭保健、烹飪美食、化妝美容等內容,囿于傳統性別角色規范,缺乏思想深度,阻礙自我發展。
二、閱讀對女性的重要性
(一)閱讀讓你的人生之旅豐富而充實
土耳其小說家歐漢·帕姆克在其作品《白色城堡》里有這樣一段話:人生猶如單趟車旅,一旦結束,你就不能重新來一次了。但是假如你一卷在握,不管那本書是多么復雜和艱澀,假如你愿意的話,當你讀完它時,你可以回到開頭處,再讀一遍,如此一來就可以對艱澀之處有進一步了解,也會對生命有進一步的領悟。相對于宇宙來說,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短暫的,如何在短暫的人生中活得豐富而多彩,養成閱讀的習慣,我們的人生之旅自然會更加充實。白巖松在他的《白說》里曾這樣說過:讀一本好書,你就像在與一位大家做靈魂上的交談,你會舍不得讀完它。書中的情感共鳴,讓你不禁做出張愛玲的感慨“原來你也在這里”。閱讀一本書就像在經歷作者的人生,閱讀一本書就仿佛在和大方之家靈魂交流。經歷現實中你不曾經歷的故事,感悟你人生中未曾有過的感悟。
(二)閱讀是女性的一種自我修行
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讀一本好書可以讓人開闊眼界,可以陶冶情操,提升思想境界。古時候讀書人追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追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行知合一境界。作為一位知識女性,手不釋卷,遠離孤獨寂寞的悲涼,少了低到塵埃里去的卑微,沒有情何以堪的窘況。閱讀讓女性開拓思路,修正言行,改良身上的缺點與不足,使身心達到更高的境界。聞書香,識女人。閱讀讓女人的美,宛如落花的潺潺流水,拂去塵埃,洗盡鉛華,圣潔而美好。
(三)女性閱讀對社會建設與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閱讀是學習的根基,閱讀是教育之根本。閱讀能讓教師擁有思想,而知識分子的全部尊嚴和社會價值就在于擁有思想。作為當代的知識女性,我們深刻地意識到:女性的素質影響民族的素質,女性閱讀有利于提高整體國民素質,從而改變社會風氣,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作為一名教師和母親,自身的閱讀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激發我的學生和子女的閱讀興趣,在無聲無息中養成閱讀習慣。想要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首先自己要成為那樣的人。教師自己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的成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師生或母子的共同閱讀不僅讓我們增進了彼此之間的感情,而且營造了書香校園與書香家庭的氛圍,從而內化了教育的目的,最終起到變革教育,甚至改變社會的作用。
三、培養閱讀習慣的研究思路
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在這個極速變化的時代,我國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學習型社會,培養我國新一代公民的閱讀習慣,可以讓自己始終站在時代的制高點上來思考和籌劃,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件緊迫而重要的事情。在培養閱讀習慣上,可遵循如下思路:
(一)激發閱讀動機,培養閱讀興趣。
動機是指個體為了達到某種目標狀態或結果所做出的個人投入。閱讀動機是指個體想要閱讀而在心理上形成的思維途徑,也是個體在決定閱讀某本書時所產生的念頭。個體判斷閱讀對自己是否重要,是否能讓自己找到滿足感或滿足自己的某種需求,自我系統就開始關注它。自我系統依據自身資源、能力或力量加以判斷,看自己是否可以完成閱讀任務,同時審視自己和周邊環境之間的關系是否有利于自己完成閱讀任務。當內在的強烈的閱讀動機產生后,個體就會付諸行動,啟動閱讀行為。
閱讀行為發生后,深入的研習可以讓閱讀者充滿樂趣和吸引力,逐漸培養閱讀的興趣。興趣是人積極地認識或探究某種事物的心理傾向,是學習的先導,是需求的動力。有了閱讀興趣,就會努力尋找閱讀機會,從中獲取信息,得到閱讀的滿足感或成就感,從而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與此同時,獲得知識和愉快的體驗又會增加閱讀的興趣,從而逐漸培養出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古有孟母三遷的故事,今有大量年輕父母為了子女讀書而傾其所有購買學區房,交贊助費讀名校,可見人們對于氛圍的重視程度。一個良好的家庭和社會閱讀氛圍可以給學生或子女產生很大的影響。在家庭中,女性對子女的閱讀氛圍影響是方方面面的,作用是巨大的。與此同時,政府部門及社會各界都積極倡導閱讀氛圍的營造。
首先,各大城市均已開設24小時書店。書店為閱讀者提供舒適的桌椅板凳,熱茶水咖啡甜品,歡迎更多的讀者任何時間去閱讀。目前,合肥市三孝口新華書店也是24小時書店。24小時書店被人們稱為“社會的加油站”,雖然目前此類書店的投入大于產出,但學者們認為,這種投入對社會的影響將是深遠而巨大的。
目前,各大城市紛紛開放24小時圖書館。合肥市圖書館于2016年5月底開始實行24小時開放,市政府堅持讓閱讀走進生活,讓圖書館成為市民的書房,努力營造讀書氛圍,提升城市文化底蘊。
另外,當前在許多學校間流行著一種特殊而有意義的活動——圖漂。所謂圖漂,就是圖書漂流。每一位參加圖漂的學生選擇一本自己最喜愛的圖書,在書上寫上自己的信息及聯系方式,提供借閱。重新分配后可以領一本自己喜愛卻一直沒有機會閱讀的圖書。圖漂活動在各所學校間進行,既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節約了圖書資源,又便于學生之間的即時交流,積極而有趣,更重要的是,在書籍的傳遞過程中,不僅傳遞了書香,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責任與信任。
(三)堅持閱讀經典,培養終身閱讀習慣
隨著時代的發展,進入電子化速讀時代,我們手指輕點,就可以擁有海量信息。各種媒體軟件讓我們生活更加便利,書籍似乎真的變得可有可無。社會氛圍和人們的心理日趨浮躁,電視、電腦、各類電子產品因其便利性而代替了書本。互聯網閱讀越來越普遍,而互聯網閱讀大多是平等的、水平相近的、碎片化的淺閱讀。
我們今天所提倡的閱讀,不是流行的泛閱讀,也不是膚淺的淺閱讀。我們捧讀的,永遠是那歷久彌新的經典。堅持閱讀圖書,閱讀經典。首先篩選出高于自己水平的作品,仰視那些飽含經世致用之智慧,人間冷暖之關懷的經典,努力攀登其高峰。
堅持深閱讀,讀書要戒驕戒躁,深入研習某類問題,才能引發深入的思考,得到深刻的感悟,構筑起民族的精神家園。常讀經典,從書中錦繡采摘一份從容,一份睿智,在人心迷失之際,當現實困頓之時,用閱讀洗滌我們心靈的蒙塵,豐富人們的精神家園。
閱讀是一種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每個人都應培養終身閱讀的習慣,閱讀是女人最好的修行,當手不釋卷,蔚然成風時,便在無聲無息潛移默化中涵養了自我的從容、淡定、豁達的心境,洗滌了靈魂,放牧了情懷,引領了時代,影響了未來。
參考文獻:
[1]金鳳玉.日積月累靜待花開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J].新課程教學,2015(5).
[2]白瑞明.高校圖書館推動全民閱讀共建書香社會[J].新西部,2007(10).
[3]鐘芳.書香里的女人花[J].現代養生,2014(9).
[4]杜紅濤.讓書香盈滿心房[J].校園原創,2007(11).
[5]王文芝.和諧社會中的圖書館基礎業務建設[J].河南圖書館學刊,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