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從我國語文教育界的總體看,中等職業學校的語文教學中實施創造教育的觀念還未深入師生之心,原因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對文化基礎科目存在著明顯的厭學心理。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進行影視文化教育,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關 鍵 詞] 影視文化;中職語文;途徑探索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5-0030-01
一、影視文化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應用的特點
(一)更具直觀性
影視文化教育與傳統的板書教學模式不同,它是更具有直觀感覺的。傳統的教材和老師的講課具有較大的局限性,但是影視文化資源如果得到利用,不管是從聽覺上、視覺上還是其他感官上,都具有較為強烈的沖擊性[1],會較傳統的教材和講課讓學生更有共鳴,在經過特定的視覺效果處理以后,會讓學生更為立體地去觀察、去思考。影視藝術的直觀性決定了它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來說更具感官沖擊力,可以讓人迅速進入狀態,并設身處地地進行換位思考,具有比傳統模式更為強大的感染力和說服力。
(二)更具綜合性
影視文化教育與傳統的書面課程相比,在同一時間段所傳達的內容更為豐富具體,涉及面更為廣闊,綜合性更強。影視藝術在進行語文課程的運用時,不僅能夠更好地掌握課本知識,還可以從側面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欣賞能力。影視對于人物的刻畫更為立體、更為形象,也可以讓學生更為立體系統的了解人的行為模式,對影視中存在的大量旁白和音樂,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聽力還能夠提高學生對音樂等方面的認知。因此,我們可以看出,影視教育具有更為強大的綜合性[2]。
二、影視文化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一)大幅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的導向性是非常巨大的,只有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習興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化被動為主動。只有學生感興趣了,他們才會集中注意力來學習,只有課堂生動了,才能讓學生體會到學習中的快樂。影視文化教育的引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課堂乏味這一問題,讓學習更為生動。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質量。
(二)改變教學模式
目前,在整個中職語文教學當中,教學方法傳統單一,還是傳統的照本宣科的方式,枯燥乏味,靈活性差。對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程度非常有限,在新課改的潮流與發展背景下,顯然已經落后,對影視文化資源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傳統的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在語文學習中,學生需要更多的想象力,更大的發揮空間,影視資源的利用讓學生有了更為廣闊的想象空間和提高空間,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三)培養學生的立體思維能力
對中職語文來說,引入影視文化教育,可以利用這種教育資源來豐富語文的內容,讓學生更為立體地進行思考,這種新的模式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在觀察中進行學習,在對比中進行學習,這種模式讓知識點更為深入地存留在學生的腦海中,對知識點的掌握更加具有效率。
三、影視資源在語文教學中的使用策略
(一)用影視文化教育提高中職學生興趣
在學生對純文字的學習方法已經喪失興趣時,讓影視文化和影視資源出現在課堂教學當中,利用豐富的影視內容和資源,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我們知道意識的導向性對人的行為是具有非常大的影響的,只有在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后,學生才會想要去學習,認真去學習,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二)通過影視文化來豐富教訓內容
語文作為文化教育最為重要的科目,是其他課程學習的基礎。但是由于傳統紙質教育的局限性,很多內容不能夠具體地展現出來,學生很難進行全面的接觸和學習,這就導致了學生在學習中有很多知識無法掌握,甚至出現與現實環境脫節的狀態,讓學生的學習效率大打折扣。合理地利用影視文化教育資源,在很大程度上填補了這個空白,利用影視文化資源進行資料和內容的收集整理,引入一些與學習息息相關的內容,更大程度地擴展補充學生的知識面,構建高效立體的語文課堂。影視資源與語文課程的結合發展,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學習能力、學習興趣,是時代的發展所需要的教學模式。
四、結論
在中職學生流失率越來越高,語文課堂教學形勢越來越嚴峻的今天,引入影視文化教育,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的文化水平的提高,綜合素質的提高都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游昀.試論影視文化教育對青少年德育的作用及其實施途徑[J].當代教育論壇(宏觀教育研究),2008(6):50-51.
[2]武希英.試論當代大學生在網絡視覺文化影響下的影視素養教育途徑[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2(5):1203-1204.
[3]彭愛華.影視文化教育引入中職語文教學的途徑與方式[D].華中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