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社會的進步、課程的改革,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實效性備受社會矚目。高校肩負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而高校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高校開設思想政治課,并將其作為一門必修課,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治觀,還能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關 鍵 詞] 高校;思政課;教學;興趣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5-0061-01
一、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現狀
(一)學生對思政課不重視、不感興趣
首先,學校、學院以及任職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到高校思政課所肩負的重要使命: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養、完成素質教育,對思政課在人才培養方面所發揮的潛移默化的作用沒有深遠的考慮。其次,社會上對高校思政課也存在諸多誤解,認為政治課堂呆板、僵化,導致學生不重視也不感興趣。
(二)思想政治課堂枯燥乏味,思想政治課教師照本宣科
縱觀我們現在的思想政治課堂,幾乎都是教師一味灌輸,純理論的說教,完全忽視學生的主體性。思想政治課教師往往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從自己的角度授課,跟著自己的教案來授課,沒有真正考慮學生的實際,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從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造成思想政治課堂枯燥難懂,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三)思想政治課堂的教學形式缺乏多樣性
首先,我們高校的思想政治課堂大多集中在課堂,集中在教室,而且大多教師在課堂上不知如何正確使用教材。例如,有的教師從頭到尾都是自己在講,認為教材無用;而有的教師則完全依賴教材,整堂課都是在讀教材。其次,大多教師上課都是靠講,很少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吸引學生。
二、如何在思想政治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
(一)尊重學生的主體性
學生的主體性主要體現在學生是自我教育和自我發展的主體,學生的發展主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學生是獨特的人,只有學生自覺自愿地消化吸收思想政治課堂的教學內容,并內化為自己的良好品質與道德,這樣的一堂思想政治課才是成功的。所以我們必須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開展形式多樣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例如,開展大型的社會實踐活動——參觀寧化縣革命紀念館、閩北革命歷史紀念館、蔡威事跡展陳館這三個福建省新增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黨的領導的教育。讓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產生強大的精神內驅力,產生對國家、對社會、對黨的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還能不斷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反思,增強集體榮譽感、紀律性和自信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的興趣與熱情。
(二)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打鐵還要自身硬”,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引導者,要想學生對思想政治課感興趣,思想政治課教師首先應當武裝自己。教師應當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從“教師中心”的課堂中脫離出來,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應當豐富教學資源。其次,正確分析學生學情,綜合估計和評價學生能力。在心理上,學生經過高中三年的艱苦學習,在進入大學之后難免會出現放松的情緒,教師應當從學生實際出發,引導和幫助學生順利度過心理倦怠期。例如,可以開展各種主題的討論活動,組織學生進行自由討論。可以邀請高年級的學生一起討論、傳授一些經驗教訓,幫助他們走出心理陰霾期,重新找回自信,找到人生的目標。也可以和同年級的學生共同開展,互相訴說煩惱,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改變錯誤觀念,找回學習的興趣。
(三)完善評價體系,堅持科學評價、多元評價
有什么樣的評價觀就有什么樣的教學體系。寬松、自由、充滿自由和方向明確的教學行為對提高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增強思想政治課的實效性是非常有力的,而完善的、科學的評價方式對這一教學行為的創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就亟須改變傳統的考試評價體系。首先,思想政治課的評價方式必須以學生的發展為大前提,教師的評價不再僅僅是甄別和選拔學生的工具,而應該是能夠促進學生的個性、潛能以及創造力的發揮,使每一位學生都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的興趣。其次,評價的角色可以多元化。不僅僅是教師來評價,還可以是同學、父母,還有自己多角度的來評價,以此增加評價的豐富度。例如,建立來自教師以及自己的評價制度。最后,可以將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不以一次成績來評價學生的效果。例如,開展“小小老師”活動,學生分組合作,自備思想政治課題,按順序在班級內上課,以此表現作為評價成績之一。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消除對教師傳授知識的抵觸情緒,自己在合作活動中獲得知識,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表達能力,增強自信心,同時激發學習思想政治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興趣是順利開展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基礎和前提。思想政治課本身所要傳授的知識多、內容雜、概念性強,且任課教師上課死板、枯燥乏味,難免會令學生失去興趣。所以,思想政治課堂上,應當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出發,發揮教師的主動性,構建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豐富教學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調動一切媒介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參考文獻:
[1]徐明.思想政治課實施主體性教學初探[J].中國教育學刊,2011(3).
[2]趙越峰.高校政治教學中學生主體的培養[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11).
[3]李小軍.大學思想政治有效教學策略的建構[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