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伴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進行,對我國中職院校教育的創新發展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教學目標要求。教師不再依靠原先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單一的“填鴨式”教學,而是更加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為現代化企業培養出更多財經專業技術型創新人才,為學生提供更加自由、輕松的教學環境,針對當前中職財經專業的創新教學現狀展開討論,并且提出幾點創新教學模式的發展建議。
[關 鍵 詞] 中職;財經專業;創新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5-0080-01
創新改革中職財經專業教學模式,能夠很好地提升中職教育的教學效果,滿足現代化企業對財經專業人才的技能要求。本文將針對當前中職財經專業的創新教學現狀展開討論,并且提出幾點創新教學模式的發展建議。
一、中職財經專業創新教學現狀
(一)應試教育問題依然嚴重
近幾年來,我們國家一直都在提倡素質教育的改革,尤其是對中等職業教育來說,國家教育部門希望通過中職教育能夠為社會培養出更多技術應用型人才。但是在很多的中職院校內,應試教育的現象還是特別嚴重,不能做到讓財經專業課本上的知識與現代化企業的實際發展需求相統一,學生的綜合性實踐應用能力比較差,只是死記硬背書本上的知識,創新思維意識
較差。
(二)課堂教學形式單一
在當前的中職院校財經專業的課堂上,大部分時候的課堂教學形式十分單一,教師只是一味地把課本上面的理論知識枯燥地講給學生,學生理解起來特別困難,當學生遇到不會的地方,教師也不能給出讓學生能夠理解的答案??傮w來說,中職院校財經專業的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是很敷衍的,這種枯燥的教學方式,根本起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集體化教學模式很難對學生做到因材施教
我國中職院校財經專業每個班級的學生都是很多的,集體化的班級教學模式,教師很難對每一位學生進行個性化培養,難以對學生做到因材施教,也就很難讓學生體會到學習過程中的快樂與趣味性。在集體化班級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夠觀察到所有學生應用能力和技能操作水平,不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思考能力。
二、中職財經專業的創新教學舉措
在對中職院校財經專業進行創新教學改革時,可以適當增強教學模式的趣味性,不必將課堂教學局限在教室中,中職財經專業教師也不用一味地講解課本知識。在知識經濟的時代下,新時代的教育需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將課堂上面學到的知識學以致用,運用到實踐中來,成為創新型人才,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與能力。
(一)創設趣味性教學情境,營造創新教學氛圍
要想更好地提升中職院校財經專業的課堂教學水平,首先應當為學生創設一種趣味、溫馨的教學情境,在創新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采用分層教學模式,努力地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熱情,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自主學習的能力,整合各種教育資源,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狀態和學習行為。
(二)改善教學方法,將創新融入其中
新課標的不斷改革要求中職院校財經專業教師能夠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引導學生開展啟發式的財經專業教學活動,學生遇到不會的問題,要勇于表現自己,在小組探究學習當中,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意識,除了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以外,中職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積極開展任務驅動式的教學活動、參觀式的教學活動以及自主學習活動等,在活動教學的過程中,將創新思維和財經專業技能教育融為一體。
(三)小組合作,告別艱澀難點
傳統教學模式的單一性,限制了中職院校財經專業學生創新思維的方式,久而久之,思維就會變得僵化,為了能夠讓學生加深對財經專業知識的理解,可采用小組合作的教學形式,在集體學習的過程中,集思廣益,通過學生互動合作的方式,來構建財經專業知識的理論學習框架,既激發學生的創新活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熱情,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自主學習的能力。創新性教學模式是一個時代進步的關鍵,在中國的教育事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在中職財經專業實踐過程中,創新性教學模式改變原有的傳統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創新教學評價模式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發展要求,對中職院校財經專業學生的學習結果評價,應當針對傳統單一的評價模式進行改進,使學生能夠更加正確地面對自己,完善自己,注重中職財經專業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可以采用同學互評、學生自評以及實習企業評價的方式,對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給予評價,讓學生能夠全面、深刻地了解自己。
總之,中職教育的蓬勃發展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在中職財經專業人才培養當中,應當發展創新式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抓住展現自我的機會,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從而滿足現代化企業對財經專業學生的人才要求。
參考文獻:
[1]陳菡妍.中職會計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廣西輕工業,2010(10).
[2]鄧玉芳.淺析中職學校會計專業的現狀和教學方向[J].商場現代化,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