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通過對護理專業實踐課程進行探討,列舉了護理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幾個問題,并對問題的原因進行了剖析,最后給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 鍵 詞] 護理;實踐教學;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5-0120-01
護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護理課程是一門應用型、實踐性較強的學科,隨著臨床護理工作對護士的素質要求不斷提高,社會對高素質護理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培養現代化的應用型護理人才不僅要重視理論基礎知識的教學,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有較高的臨床實踐技能去適應現代化醫院的要求,只有把所學的知識、技能應用到實踐中,才能培養出學生的基本職業能力。因此,在護理臨床教學過程中實踐教學至關重要,難度也日趨增大,就需要去探討其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
一、實踐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目前護理專業教學模式的現狀
目前大多數院校高職護理教學模式仍然是第一學年以學習基礎課程為主,第二學年學習臨床專業課程,第三學年進行臨床實習的先基礎、后臨床再實習三個階段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使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兩年后才接觸臨床實踐,導致理論課與實踐課脫節、實驗室訓練與臨床的脫節,使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受到了限制。
(二)實踐教學課時安排欠缺,實踐性操作機會較少
傳統的護理專業教學從教學計劃、課程設置、理論與實踐學時分配的安排來看,過度重視理論知識,忽視了實踐能力的培養,實踐教學學時安排不足,理論與實踐內容上銜接不足,使學生實踐性學習機會減少,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不能通過實踐練習加深理解,實踐操作技能也得不到充分提高,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不能融為一體,是影響實踐教學的重要因素。
(三)實訓基地、實驗室等實踐教學環境不完善
實訓基地、實驗室設施是學生進行實踐活動的重要場所,目前學校的實訓場地僅限于校內實訓室及實驗室,硬件設施缺乏、設備相對滯后于臨床,綜合性實驗的開設比較困難。而隨著學校的大規模擴招,實踐教學的場地擁擠,實踐時間緊張,實踐硬件設施資源不足,不能滿足實踐教學內容,學生實踐技能訓練效果受到嚴重影響,制約了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協調解決教師、學生、場地之間的時間和空間矛盾成為實踐教學管理的主要難題。
(四)實踐教學方法單一,學生綜合能力得不到發展
傳統的實踐教學方法仍然是教師以為中心,以教師講解、并進行演示為主,學生重復演練教師示教內容,反復簡單機械模仿教師操作方法,目前這種“手把手”的教學方式仍在廣泛使用,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不思考,只是完全按照教師的講解進行模擬,依賴性較強,滿足于熟練基本動作,這樣的教學比較單調,缺乏活力,使學生產生厭倦感,喪失了學習興趣,限制了學生創新性思維的發展,綜合實踐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優化護理專業實踐教學的措施
(一)加強臨床見習,使學生早期接觸臨床實踐
為了培養學生理論知識的臨床應用能力及臨床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縮短理論教學與臨床實踐的距離,為學生提供早期接觸臨床的機會是必要的。目前,一些院校為了達到早期接觸臨床的效果,進行了教學改革,從第一學期開始就安排臨床見習,每門課程都安排了相應的臨床見習,見習內容從基礎護理到臨床護理,從人文護理到整體化護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緊密結合交替進行。加強臨床見習,理論與實踐教學交替進行,使學生早期走進病房感受醫院氣氛、了解工作流程、熟悉常見護理操作程序,增加學生動手參與實踐的機會,幫助學生早期建立正確的護理理念,提高學生對前期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臨床思維能力,從而改善理論與實踐脫節的情況。
(二)增加實踐教學學時比例,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踐操作機會
護理專業實踐性較強,為培養實踐能力強的實用型護理人才,在課程設置中應以重理論,強實踐的指導思想,課程設置與崗位職業能力結合,根據教學內容,合理安排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學時分配,適當增加實踐教學學時,使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系、相互銜接,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踐操作機會。為了彌補實踐教學學時的欠缺,實行實驗室開放制度,使學生利用自習、周末業余時間進行操作練習,強化實踐技能。
(三)加強實訓室、實驗室的建設,保證學生有良好的實踐
環境
隨著辦學規模的擴大,實驗室、實訓室相對緊缺,完善實踐教學基地是保證實踐教學的前提。首先應加強校內實訓室、實驗室的建設,配備齊全的多媒體教學儀器,與臨床發展同步的設備及實驗器材,建設模擬病房,營造實訓室文化氛圍,在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實現“仿真性”的實驗、實訓,模擬真實的實踐環境,為實踐教學提供硬件基礎。其次,實踐教學應走出實驗室,充分聯合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養老護理院等機構進行合作,強化課后見習、頂崗實習,成為學生提高實際動手能力和職業技能的重要途徑,為學生提供更充足、更接近職業特點的實踐場所。
(四)實踐教學方法要具有靈活性、多樣性,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為加強護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與知識理論一體化,使“教、學、做”一體化,就要改變傳統單一的實踐教學模式,使學生從被動聽講向主動參與操作轉變。教師以講解知識、示教為主向教師積極引導、創造學習的環境條件為主轉變,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綜合素質。在教學過程中,應用情境教學法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利用案例分析、分組討論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臨床思維能力;利用角色扮演法,通過模擬真實工作情景,提高實踐技能在工作中的應用能力。應用多種教學方法在實踐教學中的相互結合、相互滲透,建立、完善真正符合職業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模式,以此提高實踐教學效果和效率。
參考文獻:
[1]楊麗,鄭愛蟬.護理學基礎實踐教學的難點及其對策[J].實用醫技雜志,2006(12).
[2]呂建敏,劉娟.高職高專外科護理教學改革實踐[J].青春歲月,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