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英語閱讀在初中英語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很多學校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閱讀教學方法,方式比較單一,學生被動機械地學習,導致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不高。作為一種學習策略,將思維導圖應用在閱讀教學中能夠讓學生進行更有效的學習,促使學生整合知識,構建知識網絡,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英語閱讀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
[關 鍵 詞] 思維導圖;英語閱讀;初中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5-0126-01
一、思維導圖的概念與特征
(一)概念
思維導圖(Mind Mapping)最初是由英國心理學家托尼·巴贊(Tony Buzan)于20世紀60年代發明的一種筆記方法。他認為傳統的筆記方法有諸多缺點,如埋沒關鍵詞、不易記憶、浪費時間、不能有效刺激大腦等。巴贊認為思維導圖是對發散性思維的表達,也是人類思維的自然功能。
(二)特征
巴贊認為思維導圖有四個基本的特征:(1)注意的焦點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圖形上。(2)主題的主干作為分支從中央向四周放射。(3)分支由一個關鍵的圖形或者寫在產生聯想線條上面的關鍵詞構成,比較不重要的話題也以分支的形式表現出來,附在較高層次的分支上。(4)各分支形成一個連接的節點結構。思維導圖是從一個核心概念即它的中心節點開始層層遞進,逐步深入建立一個有層次的體系。它是一個思維的過程,學習者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提高發散思維能力。
二、在初中英語閱讀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
(一)初中生心理發展特點
初中生的思維正在由具體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階段。對一些較為深奧的文章,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理解,而思維導圖則可以通過圖形和關鍵詞的方式將文章可視化,整體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幫助學生快速地理解文章內容。
(二)知識結構的特點
初中的英語閱讀篇章與小學的相比較篇幅長一些,難度較小學也有所增加。因此,可以使用思維導圖的方式簡單、高效地將文章呈現出來。
(三)利用思維導圖輔助教學的好處
學生對英語閱讀的學習經常會出現兩種誤區。一種是學生只重視學習閱讀中的單詞、短語和語法,忽略對文章整體思路的把握。第二種則是對整篇文章比較看重,甚至可以直接進行背誦,但對文章的細節信息沒有進行很好的理解,只是死記硬背。將思維導圖引入初中英語閱讀中去,這些問題則能迎刃而解,因為思維導圖不僅能將文章的核心知識點展現出來,同時也能將文章的整體寫作框架呈現出來,更加便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同時對學生英語閱讀的學習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三、在初中英語閱讀中應用設計
(一)閱讀前
本文所使用的案例來源于人教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第2單元的閱讀文章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文章整體脈絡相對清晰,主要介紹Tony和妹妹Mary的生活習慣。
T:Hello everyone.Today,we are going to talk about habits. Which habits do you have in your daily life?
S1:I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S2:I keep a diary every day.
S3:I keep running every morning.
...
教師與學生一起在黑板上繪制主題為habits的思維導圖,把學生頭腦風暴中想到的所有關于生活習慣的信息作為思維導圖的主干部分畫出來。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導入,在發散學生思維的同時,激活學生的所學知識,也為新課的學習做好了準備,激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閱讀中
學生在這個思維導圖的幫助下可以很快進入閱讀的情境中。閱讀文章后,學生就可以確定文章的寫作線索,這篇文章是以時間順序展開的,抓住幾個關鍵的時間點作為主干。精讀文章,尋找主干分支下的重要信息,進一步擴充思維導圖。邊尋找關鍵信息邊擴充思維導圖的過程,有利于促進學生在一個中心主題下更透徹地理解文章內容。下圖為學生繪制的思維導圖。
(三)閱讀后
學生分小組展示自己創作的思維導圖,看各個小組在內容和形式上有何創新和不同之處,相互借鑒學習。多角度理解文章內容,同時加深了對文章內容的印象,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和學習英語的興趣,鍛煉了學生的英語口語語言組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小結
根據以上對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能夠得出,思維導圖的使用符合人腦內部結構的思維規律,大腦思考的過程將通過文字、圖形、顏色等視覺信息表達出來,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記憶和儲存。本研究嘗試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探索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學模式,旨在提高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英]托尼·巴贊.思維導圖[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
[2]韓娟.高中生繪制物理概念圖的思維策略[D].重慶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