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學模式已經很難適應當前教育現實的需要了,尤其是學生普遍基礎知識弱、學習習慣差、興趣低的中職學校,更是亟待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學生的學習習慣,改善學生的厭學情緒。簡單介紹了微課的特點,并就微課在中職數學學科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嘗試,拋磚引玉。
[關 鍵 詞] 中職數學;課堂教學;微課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5-0130-01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帶領下,中職學校的招生情況已呈現日益好轉的狀態。但即便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中職學校的生源質量問題,仍然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大難題。中職學校的學生普遍表現為“三差”:學習基礎差,對很多學過的數學問題,模棱兩可;學習習慣差,對不懂的問題,從不問老師也不求助其他學生,日積月累,積重難返;學習興趣差,對抽象性、嚴謹性較強的數學科目,沒有興趣。中職學校的老師普遍表現為“三難”:心情難積極,面對課堂死氣沉沉、昏昏欲睡的學生,教學熱情難以激發;心思難顧全,面對繁瑣的本職工作以及學校各式各樣的檢查、培訓等,很難抽出時間來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況;習慣難改變,面對中職教學的現狀有意改革,卻很難在實踐教學中落到實處。
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其在教學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微課應運而生且被大力推廣,不僅為課堂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課程資源,而且還提供了廣闊的網絡平臺。
一、微課的特點
所謂微課,就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一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的教與學活動全過程。微課的特點主要表現為“三微”:
“微”時間,即時間短。每一個人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是有限的。按照傳統40分鐘的講解,學生大概只有15分鐘左右是認真聽課的,隨著時間的延長,學生的注意力會逐漸分散并產生疲倦,學習的效率也隨之降低。微課的時間短,簡化了教學的流程,能夠有效地利用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進行有效教學。
“微”內容,即含量少。“一口吃不成個胖子”,學生在一節課能消化吸收的內容是有限的,傳統“灌輸式”滔滔不絕的講解,難免會讓學生“消化不良”。微課的內容少,集中突出教學中的某一個點,相比較于傳統寬泛的教學來說,問題集中、內容精簡,方便學生“消化吸收”。
“微”資源,即容量小。微課視頻配套的教學資源有很多,通常需要大容量的設備來觀看,為了方便學生在線觀看或下載自主學習,微課的視頻模式常會使用支持網絡在線播放的媒體格式,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更多的方便。
二、微課的應用
微課以其時間短、內容少、針對性強、便于攜帶的教學優勢被廣大師生所喜愛,成為當前平淡中職數學教學中的“一抹亮色”,并在教學應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微課在課前準備中的應用
中職階段的數學知識大部分是初中數學知識的繼承和發展,與普通高中數學重視數學知識教授有所不同,它更加偏向于數學的實際應用性。況且,學生對傳統“滿堂灌”的知識教授模式是不感興趣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中職學生的專業需要或者生活需要的角度來設置數學內容,制作微課,激發學生對課堂知識的興趣和好奇心,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讓學生通過觀看微課的內容,對課堂即將進行的教學內容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做好學習新課的準備,這樣能夠有效地為學生的課堂學習減負增效。
(二)微課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數學素以嚴謹、抽象著稱,學生只能在頭腦中想象,學習難度比較大。尤其是對知識基礎比較薄弱的中職學生而言,數學更是薄弱中的薄弱,中職數學中的重、難點以及典型的例題并不是那么容易被理解的。這時,教師就可以有效地利用微課來對課堂重、難點進行點播和講解,使內容更具體化、生動化,降低知識的難度,促進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這樣,學生在課上沒有消化、吸收的內容,就可以在網絡上點播,或移動設備中觀看微課,利用業余的時間隨時隨地進行學習,通過重復和暫停的方式理解并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提高學習質量,優化教學效果。
(三)微課在課后復習中的應用
數學的學習是需要經歷新課的預習、講授、知識的鞏固、復習等多個教學環節的。在復習環節中,我們經常會面臨時間緊、任務重的問題,如何能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復習的過程中有所提高是每一位教師所關注的問題。在傳統教學中,教師通常會采用“題海戰術”,這樣的方法,教師批改累,學生更是陷入無邊“苦海”,效果也差強人意。然而利用微課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課前利用微課溫故知新,課后利用微課重復記憶,建立正確的知識體系,促進學生的進步,同時還能減輕教師的負擔,一舉兩得。
參考文獻:
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