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中職語文教師職業專業化發展成為大勢所趨,如何強化專業化發展值得每一位教師深入思考。而處于信息共享時代下,多媒體技術逐步發展為教學教育的關鍵性輔助工具。教師專業發展應順應這一潮流,在信息技術的環境下,積極發展自身專業能力及技能。
[關 鍵 詞] 中職語文教師;專業發展;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5-0160-01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我國中職語文學校教育教學迎來嶄新的發展格局,切實深化了“一切為了學生終身發展”的理念。這一教學改革也相應提高了對教師專業技能及教學的要求,教師需在這一潮流中積極探索,不斷學習最新的教學技能及理念,以促進專業技能的發展。而當前信息化技術日漸完善,各多媒體介質也在學校教學中得以普及的運用,教師未來專業發展必然離不開信息化技術。因此,中職語文教師應積極利用好信息化技術這一契機,深化科研發展,提升自身專業發展能力。
一、專業發展之重視自主學習、培訓以及研修
如今,國家對教師培養發展的重視度也逐步提升,逐漸加大市級、區級教師專業技能培訓的力度。當然,教師自身也應當積極參與本校信息技術培訓,將教學與信息技術有機結合在一起,在教育教學中滲透技術培訓,并在實踐檢驗后重視親身體驗、反思及總結。在組織形式上,提倡創新導入情境、解決問題、分析典型案例、研討合作、分享經驗等方式參與培訓及教學,注重培養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語文信息整合和研究的能力。在具體操作中,學校培訓網站可建立教研互動平臺,便于教師實時、在線提出自己的疑問,與科組同事進行集體討論來尋求有效的解決或應對方案。此外,學校可邀請專家開展深度研討,通過網絡平臺發布研討主題以及專家學者信息等公告,讓教師提前做好思考與研討的準備。研討結束后,集大眾研討之精華于一體,集中發布到共享平臺上,以便于后期教師進行學習。同時,教師可采用慕課、教學博客等方式分享個人對教育理論或模式研究的心得體會。
二、專業發展之積極參與集體備課
學校應強化科研小組建設,鼓勵教師積極組織集體備課,就學科教學進行集體研究與探究,以充分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及思維創新性,在強化交流與合作的同時,提升語文教學的整體水平。具體實踐中,學校可在期末檢驗科組語文教學的情況,指定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撰寫,并制作相應的多媒體課件,經整理后上傳到資源共享平臺。而其他教師則需認真研究這一課件,并就其中教學模式、教學設計進行討論、評價。最后整合集體意見后,可在原課件基礎上加以修改完善,并將最終版本上傳至共享平臺。在集體備課中,通過共享平臺進行實時評價與調整,由以老教師主導為內核的單向模式發展為如今多向或雙向共享的模式,可最大限度保護個性化發展,為新教學技術、方法及理念的產生提供良好的土壤。此外,教師還可以語文語言應用發展為紐帶,緊跟時代變化的腳步,適時更新最新的教學理念,補充實用專業資料,并適度擴展延伸到生活化知識技能教學,以增強課堂教學的實踐性及趣味性。
三、專業發展之實踐教學檢驗及發展專業能力
中職語文教師教學過程中,需注重反思自我教學,就存在的不足推動教學創新發展。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學科學習規律及未來發展需求,有方向性從不同維度確定教學專業因子、職業元素,并善于從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中找到能力培養的突破口,最后介入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幫助提升教學成效。教師可將共享平臺中的教學模式有選擇性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并在課堂教學結束后在主頁上共享個人的教學反思,列出其中出現的疏漏、失誤或值得借鑒的地方,在教學中檢驗及發展專業能力。
四、專業發展之參與課題研究
學校應積極開展課題組織及培訓,讓教師深刻理解“課題”的定義、特征及編撰發展流程,指導其結合個人教學特點明確方向,從多渠道、多方向尋找資源進行論文寫作。鼓勵教師多參與課堂研究,教師課題研究應以教學問題為方向,重點穿插個人教學反思、研究收獲,并通過教學理論引導,將教育科研與日常教學相結合,在實踐教學中獲取經驗,以發展專業能力。信息技術大大便利了課題研究,教師的文獻瀏覽、選題、開題等前期工作到后期的資料整合、撰寫報告等工作均需要繼介入信息技術。總之,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可借助各媒體介質或移動終端進行學習研究,通過課題研究并投入實踐,逐步提升專業能力。
中職語文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學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教師可在信息技術大環境下進行探究學習,從自主學習向研修、積極參與集體備課、參與課題研究、實踐教學檢驗及發展專業能力等多方面發展,積極掌握專業教學技術及理念,并及時將其投入教學實踐中,做到學以致用,有效發展自身的專業能力,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凡.談中職語文教師的專業發展途徑[J].職業,2017(1):52.
[2]邱瑾.中職語文教師專業發展教師的課堂教學言語行為探討[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1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