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瑋 劉 東
執行力是貫徹上級指示精神、完成預定目標的操作能力,是狠抓落實、堅決完成任務的能力,是將思想轉化為行動、把計劃變為成果的能力。它表現的是工作作風,折射的是精神狀態,體現的是工作標準,關系到政令軍令的暢通。習主席強調指出,實干興邦,實干興軍。不務實、不落實,再好的藍圖也是鏡中花、水中月。推動習主席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入心入腦,確保國防和軍隊改革任務、目標落地生根,就需要狠抓落實。抓落實就要有執行力,沒有執行力,任何決策命令、指示要求、規劃方案、對策措施都將成為空中樓閣。
干部隊伍執行力弱化表現在思想、學習、工作等方方面面,形式多種多樣。從調研來看,個別單位干部隊伍執行力弱化主要在四個方面:一是自行其是。對上級指示精神找出各種借口進行搪塞和敷衍,大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之道。有的干部擅離職守、懶政怠政、漏事誤事,有的違規長期請假、擅自批假、逾假不歸,有的工作日飲酒、公務活動中違規飲酒、酒后駕駛、無證駕駛、疲勞駕駛等。“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表現,反映了一種工作態度,實質是對職責的褻瀆和推諉。二是利益優先。對上級要求常常根據個人好惡選擇性地執行,對自身有利的就執行,沒有利的就不執行,這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工作展開。有的干部執行命令指示態度消極、打折扣、搞變通;對重大事項和事故案件瞞報遲報、漏報誤報;有的喜歡做表面工作、干出彩的工作,對打基礎、管長遠的工作缺乏興趣;有的干部在涉及自身利益的工作上搶著干,對其他工作袖手旁觀、不聞不問,這都是典型的“利益優先”的行為。三是形式主義。在執行過程中搞形式主義,主要表現為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有些單位以抄筆記、開大會作為貫徹上級指示精神的手段,會議開得轟轟烈烈,筆記抄了一本又一本,就是“光打雷不下雨”。有的單位在開展教育活動中不積極不主動,抓教育圖形式、走過場,導致有些官兵連最基本的常識都不知道。四是領導不力。現代管理科學認為,執行是領導的首要職責。堅強有力的領導是提高執行力的關鍵。有的單位主官對上級政策學習不及時、領會不準確,導致本單位落實上級政策指示滯后;有的對上級指令性要求重視不夠,落實上級規定不積極;有的雖重視程度高、態度積極,但由于自身原因,方法不當、措施不力,不能充分發揮隊伍的整體執行力。
執行力弱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理想信念弱化、黨性原則弱化、精神狀態弱化、能力素質弱化,作風風氣不夠端正、氛圍導向不夠端正、結構機制不夠順暢。其原因主要有四:一是消極、被動。只為“不行”找理由,不為“能成”想辦法,抓工作能拖則拖、能不干就不干,導致“問題都知道,就是沒人抓、沒人管”,有消極等靠之意,無主動作為之舉。目標“高大上”,借口“一籮筐”,抓工作不推不動甚至推而不動。平時不積極、急時搞突擊,圖輕松舒服,少開拓進取。二是選擇、虛假。只選容易的,只挑有利的,抓工作挑肥揀瘦、能躲則躲;部署“雷聲大”,落實“雨點小”,抓工作虎頭蛇尾、小進即滿。三是機械、主觀。按慣例、憑經驗,照搬照套。以上級規定為教條,照本宣科,不顧實情,機械照搬,簡單拿來,上下一般粗。甘當傳話筒,工作有布置沒落實、有規劃沒行動、有開頭沒結尾、有安排沒檢查、有啟動沒跟蹤。唯經驗,不尋求突破。用老辦法工作,習慣念老經、走老路,工作思路不寬、辦法不多,創新意識不強;唯喜好、論心情,不講科學,隨心所欲。“家長”作風,自以為是,遇事不商量,個人說了算,行事武斷。四是狹隘、唯上。圖名利、重私情,不講大局,唯利是行。唯團體利益,從團體利益出發,凡事把單位和部門利益放在第一位,有利益搶著干,無視整體發展大局。唯個人利益,以個人利益為取舍,于己有利的“搶灘登陸”,于己無利的高高掛起。唯上級利益,不講群眾觀念,不怕群眾不滿意,就怕領導不注意,唯上欺下,領導喜歡什么就干什么,不顧群眾利益。
執行力是一種觀念——觀念決定思想,思想指導行動,只有時刻想著落實,才能真正落實;執行力是一種責任——只有把上級下達的任務當作自己分內的事,才能高標準完成;執行力是一種意志——只有把應做的最簡單的事不厭其煩千百遍地做對,才能有作為;執行力是一種文化——只有不折不扣地把落實上級的指示變成習慣,才能形成內在的驅動力。
執行力源自強烈信念,必須進一步強化執行意識。意識是行動的先導。干部要提高執行力,必須不斷強化執行意識。要把想干事作為一種價值觀來強化,作為一種日常行為習慣來遵循。對于黨委、首長部署的工作任務,要義無反顧地一件件抓落實。要堅決杜絕坐而論道、只說不干的漂浮作風。對待工作,不找任何借口,而是想盡辦法去完成,處處體現一種在工作中去主動執行、100%完成任務的精神。一是必須樹立執行力就是領導能力的意識。執行力是領導能力建設的重要方面,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對于干部特別是主官而言,關鍵是提高執行力,要求在實際工作中,全面理解和執行好上級領導的指令性要求和決策部署,提高執行的自覺性,增強執行的堅定性,提高執行效果。二是必須樹立執行才能成功的意識。上級的指示精神只有通過下級的透徹領會、深刻把握和高度認同,才能變成一種自覺的執行力量,執行起來才會更加全面、更加徹底,也只有這樣,我們的工作才能取得成功。三是必須樹立執行力出績效的意識。績效等于決策力加執行力。現實工作中,有些單位的工作成效之所以有差距,正是由于工作中執行力強弱不同所致。由于存在著落實的誤區和執行的“黑洞”,工作思路和重大決策必然難以得到有效貫徹。四是必須樹立執行不打折扣的意識。必須樹立“接受任務不找借口、執行任務不講困難、完成任務追求圓滿”的觀念,對黨委、首長做出的決定、部署的工作,要主動接受,自覺行動,確保落實到位。
執行力源自使命擔當,必須進一步振奮精神狀態。要解放思想、振奮精神,保持旺盛的熱情。要深刻領會、高效貫徹黨委、首長的各項決策,力戒空談,崇尚實干,撲下身子抓落實。要有干事創業的志氣。牢固樹立“為官一任、振興一方”的雄心壯志,緊盯一流,追求更好,干出一流工作,帶出一流部隊,培養一流人才。要有攻堅克難的銳氣。緊緊圍繞上級決策部署,迎難而上、攻堅克難,緊抓快干、干成干好,面對新情況新問題大膽嘗試。要有雷厲風行的士氣。旗幟鮮明地反對拖拖拉拉、推諉扯皮、敷衍塞責,說了就干,定了就辦,確保黨委首長部署的工作任務件件有舉措,確保高標準高效率地落實。要有堅持原則的正氣。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定力,敢于發出聲音;在歪風邪氣面前,堅決抵制、大膽批評,不怕得罪人。要有廉潔自律的底氣。帶頭以“法”律己、以“紀”律己、以“德”律己,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執行力源自素質能力,必須進一步錘煉過硬本領。作為一名干部,除了想干事、真干事,還必須敢干事,知難而進,迎難而上。要把目光聚焦到實現強軍目標上來,著眼推動部隊轉型發展把各項工作抓緊抓好、抓出成效。要破除因循守舊、怕擔風險的意識。牢固樹立敢于實踐、勇于創新的觀念,敢謀別人未謀之事,敢干別人未干之事。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僅僅是一種精神狀態,而且是決定一個單位能否發展的關鍵因素。創新可以提升執行力,創造性地落實上級精神,是執行力的最高境界。干部必須不斷提升創新能力,敢于創新,善于創新。在創新中實現科學執行、有效執行,提高執行效能。干部執行力的水平,實際上就是破解難題、化解矛盾的水平。面對困難和矛盾,一要具有積極的心態。要樹立克難制勝的信心和勇氣,把困難和壓力視作對自己執行力水平的挑戰和考驗,堅信只要迎難而上,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二要具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和品格。要愈挫愈勇,愈碰愈硬,認準的事,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仍千方百計完成,不達目的絕不罷休。三要掌握破解難題的方法和技巧。要增強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克服畏難情緒,始終保持攻堅破難、沖關奪隘的斗志,鍥而不舍、堅忍不拔的毅力,志在必勝、敢為人先的氣魄,在破解難題中提升執行力,以良好的執行力推進事業的發展,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執行力源自正確導向,必須進一步濃厚干事氛圍。激活一池春水,讓一切有利于強軍興軍的活力競相迸發。要端正用人導向。讓能干的人有舞臺,在官兵心中點亮好學上進、精武強能的希望;讓實干的人受重用,為部隊建設揚起干事創業、創新發展的風帆。要樹立工作導向。多一點腳踏實地,多一點真抓實干,把心放到工作上、把工作放到心上。要堅持問題導向。緊盯單位建設發展瓶頸問題抓落實,緊盯官兵工作生活現實問題抓落實,緊盯制度機制保障問題抓落實。要突出責任導向。各級有各級的責任、個人有個人的責任,在其位就要謀其政、擔其責。堅持責權一致,授其責就要賦其權。要嚴格“問責”,事前問責有提醒,事中問責有監督,事后問責有措施。要強化獎懲導向。糾正法規制度執行過程中松、寬、軟現象,獎就獎到心動、罰就罰到心痛,維護法規制度的嚴肅性權威性,不斷營造干工作、抓落實“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環境氛圍。